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率先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廣東率先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龐彩霞 鄭 楊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東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園區內的東莞國際郵件互換局,只見一個個郵包在智能化設備上被有序分揀。每一天,約有30萬件郵件從這裡通關,通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領先的「電子申報、自動分揀、智能查驗」通關模式,讓東莞商家的發貨速度獲全世界買家點贊。

「作為全國首個專為跨境電商業務設立的監管場所,園區聚集了200多家電商。今年內,我們將力爭一系列新突破:實現國際貨運班列發運郵包的常態化開行,建設華南國際郵包集貨中心;開放跨境電商進口業務,實現進出口雙向輻射……」園區所在的東莞東城街道黨委書記鄧濤說。

「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讓廣東各地幹部群眾信心滿懷,幹勁十足,奮力使廣東在全國率先構建起全面開放新格局。

新格局——

一流灣區連接世界

截至去年底,廣東已累計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發達國家院士等全球高端人才143人。

與此同時,一大批企業在珠三角設立總部,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源:深圳比亞迪的23萬員工在33個國內外工業園中協同生產,電動車銷往世界各地;佛山科達潔能繼在非洲連建四廠後,又在籌建菲律賓建材產業園;美的併購日本東芝白電業務、德國庫卡機器人等海外企業,並在全球布局17個研發中心,實現了傳統家電企業向全球科技集團的轉型……無論是湧入的人才,還是「出海」的企業,都紮根於一片建設中的火熱土地——粵港澳大灣區。

新格局,需要新載體。「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近日召開的廣東省委全會提出,要深化粵港澳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率先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如何突破灣區城市深度融合發展的各種障礙?在廣東省委部署開展的「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九大課題之一。今年以來,隨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合作、生態共治等重點領域建設的迅速推進,大灣區融合發展拉開了序幕。

5月底,被譽為「世界第一跨度鋼箱梁懸索橋」的虎門二橋主橋貫通,向明年通車的目標順利邁進;而之前的4月份,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始試運行,廣州白雲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隨著海陸空對外通道基本成網,大灣區各種生產要素正加快自由流通,「一小時生活圈」的願景照進了現實。

不久前,《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出台,首次明確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國際貿易新業態、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廣東自貿區正率先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深度合作探路。「隨著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劃、粵港澳聯合創新資助計劃等舉措落實,大灣區產業將迎來發展加速度。」廣東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說。

23個站點分布在粵港澳三地,空氣質量指數的逐小時數據一目了然。「三地在污染聯防聯控、環境信息共享等方面開展了密切有效的合作,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路就是顯著的成果之一。」廣東省環境監測相關負責人說。廣東環保廳廳長魯修祿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不但要打造成產業結構優化、創新發展的區域,也要打造成生態環保最優的灣區,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

新機制——

以改革促開放

日前,位於東莞東城的廣東省市共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綜合試驗基地迎來了首批入駐項目,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包」在這片「試驗田」上先行落地:放寬集群企業住所登記限制、全面推廣「銀政通」服務、試點香港公證文書簡化版改革……「我們將抓住制度創新這個關鍵,不斷提升商改基地的發展能級,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鄧濤表示。

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開放。當前,廣東各地都在加緊向體制機制要增量,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新路。

尤為令人矚目的是「開放高地」廣東自貿區。在自貿區今年發布的新一批75項制度創新案例中,多項成果躋身全國前列:「企業專屬網頁」政務服務新模式、政府智能化監管服務模式、跨境電商監管新模式……數據顯示,廣東自貿區掛牌3年來,平均每3天推出一項改革創新舉措,共形成385項制度創新成果。

記者走訪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發現,新體制、新機制帶來了新氣象。在廣州南沙片區,95%以上的跨境商品實現通關「秒放」,「一顆印章管審批」的改革帶來了令人驚嘆的「南沙速度」;在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制度創新釋放的紅利使各類要素快速聚集,日均新增企業88家,前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在珠海橫琴片區,圍繞企業「痛點」「堵點」的創新制度不斷落地,制度創新呈現出整體性、模塊化趨勢,支撐了商務服務、休閑旅遊、科教研發等現代服務業迅速增長。

改革所營造的開放、透明、便利的營商環境得到了外商的肯定。「良好的盈利情況、優越的營商環境、『外資十條』等政策優惠,不斷增強著廣東對美國企業的吸引力。」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說,商會會員企業計劃將去年125.6億元利潤全部用於擴大在粵投資。德國駐穗總領事館總領事馮馬丁表示:「18%的在華德國企業計劃未來兩年到廣東投資,對這裡的創新發展前景很有信心。」

新優勢——

融入全球創新網路

近日,亞太第一、全球第三的新材料領軍企業——廣州金髮科技亮相北美最具影響力的塑料行業展會NPE2018展,其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環保化新材料,吸引了全球採購商的眼球。「金髮科技是全球改性塑料品種最為齊全企業之一,已在印度、美國、德國建立了生產研發基地。下一步將與發達國家企業開展深入合作,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該公司董事長袁志敏說。

在廣東,一批像金髮科技這樣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正以集群的方式崛起。他們成功的秘訣無外乎兩個字:創新。「我觀察到,越來越多廣東中小企業遵循著『隱形冠軍』的發展策略,在創新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這從側面反映了廣東製造業正邁進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德國知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日前表示。

不僅中小企業,在廣東,美的、廣汽、TCL等大企業也紛紛布局海外研發中心,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據統計,廣東企業累計已在境外設立各類研發機構246個。開放合作的創新,正在構築起廣東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新優勢。

根據廣東省委的部署,一條貫穿廣東三大創新重鎮——廣州、東莞、深圳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正在形成。在這條100多公里長的走廊上,廣州大學城、深圳空港新城、東莞濱海灣新區等十大關鍵創新平台正火熱建設,騰訊、華為、大疆、OPPO、vivo、UC、酷狗等科技企業茁壯成長,廣州高校院所集聚的優勢、深圳高新企業集聚的優勢、東莞製造業集聚的優勢將被充分融合,激發出全面開放創新的新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一波好消息襲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的流量不夠用了
10名男子非法入境新加坡 若罪成將至少被鞭打3下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