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月捋史之「大唐榮耀」

七月捋史之「大唐榮耀」

上回書說了「天下第一岳父」獨孤信的生平,於是從北魏末年順到隋朝滅亡,今天要進入偉大的唐朝了……

榮辱

武川鎮軍閥李淵建立唐朝,傳14代,歷21帝,存續時間為公元618年至907年,亡於後梁,國祚289年。

習慣上,將「安史之亂」作為唐朝由盛轉衰的分界線。

前138年,歷7帝,國家蒸蒸日上,經歷了太宗朝的「貞觀之治」,高宗李治和則天皇帝武瞾的「貞觀遺風」,至玄宗朝達到烈火烹油般的「開元盛世」。

而此後151年,歷14帝,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傾,一步步推動著曾經偉大的王朝走向滅亡。

《莊子·天地》里講到:

堯巡視疆土時,守衛「華」地的人說:請允許我向聖人獻上真摯的祝福!我願您長命百歲!

堯說:別介啊!

守衛說:那祝您財源廣進?

堯說:也用不著。

守衛說:多子多福總行了吧?

堯說:萬萬不可!!

守衛說:你丫沒毛病吧?這三句皆是人之所欲,為啥都不要涅?

堯於是說: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故辭。

不知道唐玄宗李隆基聽過這個故事沒,對於他的晚年來說,算是個完美總結了。

公元755年,玄宗70歲,前額葉有點萎縮了,精力不濟,所以高居無為,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但荷爾蒙還行,專寵楊貴妃(37歲),姊妹兄弟皆列土。

朝廷此時看起來有點亂,宰相「楊國忠」看不上太子「李亨」,太子「李亨」懷疑河東節度使「安祿山」要造反,河東節度使「安祿山」覺得宰相「楊國忠」總是針對自己,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是隔壁鄰居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的死對頭。

但這種亂正是玄宗的帝王之術。

重用著楊國忠,讓他四處咬,起到震懾作用;立了太子,卻縱容其他朝臣隨意構陷,是不給他做大勢力的機會,但也絕不廢太子,不給其他二十多個兒子無謂的念想兒;看起來對安祿山無比寵信,但在與他接壤的地方,放著哥舒翰實行牽制。

一切如羅網般平衡完美,只可惜這是術而不是道。

在一個國家(或企業)蓬勃發展,主上勵精圖治,臣下奮發向前時,根本不需要這樣的陰謀算計。當需要算計了,說明已經hold不住了,是玄宗打心眼兒里怕,怕兒子等不及了要篡位,怕宰相管太多了會專權,怕邊將不受控制犯上作亂。

只可惜,怕什麼,來什麼,才是世界運行的「墨菲定律」。

從結果來看,安祿山不應該反叛,他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可誰讓楊國忠逼他太急呢?

楊國忠也不該動作這麼大,但誰讓他言之鑿鑿預言了那麼久安祿山會反,都沒應驗,害他擔心在玄宗那裡失了威信呢?

兩個自我認識不清的豬隊友,壞了玄宗這個聰明人的局。

公元755年11月9日,安祿山起兵范陽(今北京),一路南下,破陳留(今河南開封),攻陷洛陽,殺到潼關(今山西渭南市潼關縣北),偏哥舒翰又病了,拒守不出。

眼看就要打到長安了!(今陝西西安)

其實,哥舒翰的保守打法是對的,只要長安不破,安祿山後續乏力,一年內可平。但機關算盡,卻屢屢出岔子的玄宗心態已經崩了,三番兩次催促哥舒翰迎戰,最終導致全軍覆沒,長安陷落。

玄宗欲逃往劍南(今四川成都),才跑到馬嵬驛(陝西省興平市西),軍士嘩變,殺了楊國忠,也最終舍了楊玉環。

多有人推測說,這場嘩變是太子黨策劃的,因為最後玄宗繼續南逃,而太子留下來主持大局,轉往朔方(寧夏靈武縣),就直接登基了!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玄宗活到77歲,鬱鬱而終,在他人生的末尾,應了莊子的哲學預言:

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

可太子李亨的日子也不好過。

他本來在玄宗的威勢下戰戰兢兢地生活,二哥(原太子),五弟、八弟一日之間悉被賜死,讓他見識了父親的冷酷。兩任宰相李林甫、楊國忠都恃寵而驕,視他如眼中釘,找不到他的把柄,就找太子妃娘家的,害得李亨為自證清白,離了兩次婚,不到四十歲,頭髮就花白了。

但當了皇上就開心了么?

成為唐肅宗的李亨任命長子「廣平王李俶(chù)」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三子「建寧王李倓(tán)」為元帥,領兵北上,屢屢建功。可他的皇后張氏卻欲立二子李係(xì)為太子,多次陷害李俶,並逼死了李倓。

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等地方官員紛紛率軍勤王,使大唐贏面驟升,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肅宗不敢輕信朝臣,派宦官「魚朝恩」前去監軍,致使唐軍缺乏統一指揮,又遭相州慘敗。

不過好在,「多男子則多懼」的也不只是李唐一家。

公元757年,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所殺;758年,與安祿山一起舉兵的史思明殺了安慶緒;公元761年,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

(正宗扎心~~)

子女教育都沒搞好,還造什麼反啊?

在敵我雙方都跌跌撞撞中,「安史之亂」終於平了。

公元762年,太監李輔國、程元振協助廣平王李俶殺了張皇后和李係。唐肅宗李亨本來病危呢,見此一幕,直接嚇死~

李俶登基,改名李豫,史稱「唐代宗」。

雖然代宗穩定了朝局,後來唐朝也有憲宗的「元和中興」和宣宗的「大中之治」,終不過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罷了。

公元907年,「黃巢起義」的叛徒朱溫,又再次叛了大唐,迫使唐哀宗李柷(zhù)讓位,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

五代十國的亂世之門開啟……

——敬請期待《七月捋史之五代十國篇》

腦洞時間

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在歷史上很有名,出自從東漢起就世代為官的吳興沈家,在廣平王李俶15歲時,就為他誕下了長子李適(kuò)。

但安史之亂,玄宗幸蜀,不知怎麼,兒子、孫子,連楊貴妃的姐妹和姐妹的孩子們都帶走了,偏偏忘了帶這個兒媳婦。

李俶帶兵收復洛陽時,在東都掖庭里找到了被囚禁的沈氏,因為戰爭時期,只好原地安置。可誰料史思明率軍南下,又重新攻佔了洛陽。但這一次,守將李光弼是認真組織了撤退的,沈氏雖並非廣平王正妃,但乃嫡子之母,身份尊貴,怎麼會又平白失蹤了呢?

李俶繼位後,找了她很久,都沒找到。

到了李適繼位(史稱唐德宗),遙尊親母為「皇太后」,又找了很多年。

一直到了唐憲宗,覺得太奶奶肯定已經死了,追尊沈氏為太皇太后,上謚號為睿真皇后,才為其發喪。

沈氏的去向之謎,成了民間喜愛的故事,比安史之亂中的同室操戈,權謀制衡,更加廣為流傳……

哦,還有暴露年齡的版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江湖客 的精彩文章:

七月捋史之「殷商篇」

TAG:財經江湖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