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族的心靈史 邳州土山關帝廟

民族的心靈史 邳州土山關帝廟

關帝廟的建築散落於中國各地,幾乎每到一處古地都能遇到,然而作為關羽忠義始發地的江蘇邳州土山,其關帝廟之古樸大氣卻是別處難以見到的。從高樓林立、車馬喧囂、熙熙攘攘的都市乍一來到這裡,彷彿穿越了時光之海。走進這座氣勢非凡的聖廟,好像走進了一個民族的心靈史。這裡是一個綿延千年的夢,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觸及到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在美麗的夢中,感受忠義仁勇的關公文化。

土山關帝廟始建於明朝天順三年(1460),自從建成之後,歷經四個朝代、500餘年的風雨而未曾變遷。關帝廟依著土山而建,氣勢宏大、古樸莊嚴,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地域民居建築和官式建築相結合的產物,主要建築的筒瓦屋面和龍吻吞脊氣勢非凡。進深大一點的房屋是抬梁式構架,其餘房屋都為叉手重梁起架、花板正脊和垂戧脊,尤其是壓條和戧脊頭的創作,造型優雅,美觀大氣,讓人嘆為觀止。進入關帝廟,環境古樸典雅,青松蒼翠,草木葳蕤,桃林處處。只見殿堂里的關老爺手托飄髯、滿面紅光、神采飛揚,給人一種盛氣凜然之感,並且有一種終於見到了朋友的感動。

據《邳州舊志》記載,三國時土山高約30餘丈。後來由於地震、黃河改道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造成土山只剩20餘米高的山丘露於地面。然而這座不起眼的小山,卻是關羽忠義的始發地。《三國演義》中的「屯土山關公約三事」就發生在這裡。說的是關羽被曹操圍困土山突圍不得,受到張遼勸降,隨與之約定三件事:「一者,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兩位嫂嫂請給俸祿養贍;三者,但知劉備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曹操愛將心切,滿口答應,贈金錢美女,賜戰馬戰袍,但關羽始終不為之動心,打聽到劉備的消息,便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追隨劉備而去,他的忠義之心由此一舉成名。

由於關羽待人誠懇、重義守信、一諾千金,所以,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關羽象徵著堅持信義和忠誠的道德,並且成了宣揚儒家倫理觀念的最佳人選。可以這樣說,關羽死後的意義覆蓋了他生前的業績,各種褒美之辭,將他抬高到登峰造極的位置上。到明代萬曆年間,關公被謚封為大帝,這實際上意味著關公已經從征戰的馬鞍飛升到神的寶座上。

忠與義,關羽實踐了它,可是歷代王朝統治者只偏重於宣傳他的忠,而百姓記住的是他的義,記住的是一個視友情重於生命的男子漢,這也許正是各地百姓紀念他並以供奉的方式表達愛戴的原因。

土山關帝廟不僅保留了一些歷史遺迹,而且還有不少文化傳承。每年農曆九月十三日,當地都會在山下舉辦已流傳100多年的關公廟會。屆時,周圍縣市的老百姓、小商販紛紛雲集土山,他們在舉行祭祀、朝拜儀式的同時,也進行著民間最為傳統的自由貿易。走過那些熙攘的攤販群,你會知道關公的廣泛民間性,你會親切地感受到一位英雄屬於老百姓的愉快。

在時光之河的淘洗中,關公成為了正義、英勇和忠誠的化身,已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被老百姓世代供奉於廟宇里。現在,關帝廟遍及全世界,它無處不在地生活於我們中間。一尊關公聖像,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就是一種永存於世的精神符號。

邳州土山關帝廟

來源:中華關公網

GIF

忠↓義↓千↓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公 的精彩文章:

關公當神的這些年,統治者們都幹嘛了?
以關公信仰為載體的明清時期晉商精神

TAG:關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