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完全火星情報

不完全火星情報

若要問人類探索火星的意義是什麼?

那麼請問,幾億年前,

海洋生物第一次爬上陸地有什麼意義!

最像地球的行星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

距太陽第四近的行星,

位於地球和木星之間。

(八大行星與矮行星)

火星自轉周期24小時37分(火星日),

自轉軸傾角24°,

與地球非常接近。

有和地球相似的四季變化。

是與地球最相似的類地行星。

火星體積只有地球的15%,

在八大行星中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是水星。

因為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質量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

所以火星的引力也很小,

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

地球的五分之二。

這是一顆紅色的沙漠行星,

荒涼又寒冷。

因為距離太陽相對較遠,

溫度很低,在–160~20°之間變化。

雖然荒涼,但並不是很孤寂,

目前發現它有兩顆不規則岩體衛星環繞。

(火衛一與火衛二)

詭異的熒惑

肉眼觀察,

火星是一顆引人注目的紅色星星,

由於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周期性變化,

所以她的亮度也是忽明忽暗,

亮度變化+1.5~–2.9之間。

(火星視覺半徑變化,2018年7月達近15年來最大值)

當太陽,地球,火星處於同一條線時,

人們可以觀察到火星明顯變亮變大了。

這個時候,我們稱之為「火星沖日」。

若火星與地球距離達到最小值,

那麼在夜晚我們看到最亮的星就是火星了,

這就是「火星大沖」。

(火星沖日示意圖)

最詭異的是她還會在夜空中突然逆行

讓占星師們驚恐不已,

這就是古人稱火星為「熒惑」原因。

(2003年6月到10月發生的火星逆行,攝影師Tunc Tezel)

其實火星逆行的原因,

不過是由於火星與地球巨大的距離差距,

造成的視覺效果而已。

火星每兩年逆行一次,

每次持續72天左右。

(火星逆行)

GIF

人類入侵火星

到了航天器時代,

人們對火星的慾望不僅僅止於肉眼觀測,

更願親赴火星現場,

載人飛船暫時沒有能力製造,那就派機器人吧。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

人類進行了約50次火星探測行動。

如今飛掠或環繞火星的宇航器不勝枚舉。

有失敗有成功,有遺憾有驚喜。

悲壯莫如1971年11月前蘇聯火星2號,

登陸時候,恰逢火星世紀沙塵暴,

火星2號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

一頭扎進風暴中,

人類與火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就這樣以奮不顧身和粉身碎骨的形式完成了。

爾後十幾天,

火星3號成功在風暴中登陸,

不過10幾秒後就失聯了。

(火星3號)

在彌留之際,

3號拼盡最後一絲力氣,

給人類傳回了第一張火星近景照。

遺憾的是人類永遠也無法解讀出這張照片的內容。

隨後1975年美國海盜1號,

海盜2號在黑暗宇宙中航行300多天,

終於成功抵達火星,

並拍攝到火星地表第一張彩色照片。

2號,1號著路器超期服役4年、6年後,

因故障與火星一起歸於沉寂,

再沒有被喚醒。

(海盜2號)

在火星號、海盜號犧牲後的歲月里,

它的戰友和後代們正前撲後繼的向它們駛來。

它們有些犧牲於地球軌道,墜落於大洋之中;

有的遺憾於與火星擦肩而過,滑向宇宙深淵;

有的則成功登陸,並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機遇號拍攝的火星毅力谷全景NASA)

其中探路者號、旅居者號、勇氣號、機遇號、

鳳凰號、好奇號就是這幾代勇士中的幸運者。

上帝視角

要感謝這些勇士們,

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火星。

寒流,乾燥,荒涼是這個行星的基調,

隕石坑,火山與峽谷是火星最常見的地形。

沒有大氣層的保護,

火星40幾億年的歲月里,

經受了無數次隕石衝撞。

最大的環形山直徑達1000多公里。

這裡有太陽系最大的峽谷—水手峽谷

位於火星赤道處,

長度約4000公里,深度達7千米,橫貫火星,

就像是上帝之劍砍出的一道傷疤。

這裡有太陽系最高的山體—奧林帕斯山,

高度達珠穆朗瑪峰的2.5倍。

從山體形態和岩體特徵來看,

這應該是一座活火山。

這裡不只有壯觀地形,

婀娜妙態也不少。

甚至驚奇的發現了新月形沙丘

(藍色沙丘,假色地圖,實際是偏紅色的)

這裡有不一樣的落日餘暉,

從火星上看,

太陽只有地球上的三分之二,

又因為大氣塵埃對藍光反射敏感,

所以太陽看上去是藍色的。

GIF

火星大氣層稀薄,

但風這種大氣活動卻從不缺席,

甚至有和地球一樣的捲風發生。

(火星上的塵捲風)

GIF

若火星上有沙塵暴,

那一定是行星級別的沙塵風暴,

一場沙塵暴可以讓整個火星改變容貌。

(火星沙塵暴前後對比)

我為生命而來

尋找地外生命一直是人類共同的主題,

地球人對火星賦予了太多的假設。

這些假設的首要證明就是——水。

而之前的種種猜測――

火星曾如地球般溫暖濕潤。

(火星復原藝術圖,曾經20%的地表被水覆蓋)

航天器拍攝到火星全貌,

發現火星南北兩極存在冰蓋,

因此人們猜測那裡應該藏有大量的水。

這極大地刺激了人類幻想火星水的神經。

實際上由於兩極地區氣溫極低,

所謂冰蓋應該是乾冰和水冰。

這兩個冰蓋會隨著夏冬季的交替而此消彼長。

固態水在太陽系並不稀奇,

太陽系的天王星,海王星就屬於冰凍星球。

地球人需要尋找液態水的證據。

此後火星車找到了蜿蜒曲折的「河道」以及「河口三角洲」遺迹,

甚至類似水作用下的沉積物。

(疑似三角洲)

還發現了許多線狀侵蝕溝,

猜測這些都是流水作用下才能實現。

(好奇號拍攝對的水流證據)

但這些證據終究是不牢靠了,

即使沒有流水作用,

在火山熔岩的作用下,也有可能耦合。

2008年5月25日,

鳳凰號挖到了疑似水冰,

在隨後的觀測中,疑似冰塊升華,

科學家們斷定它就是冰塊,

而不是鹽礦(火星上發現有鹽礦),

鹽是不會在這種條件下升華的。

接下來,

鳳凰號再立新功,

拍攝到火星降雪的奇景。

(圖中變動的白色為雲團)

GIF

在日落時間,火星氣溫急劇降低,

這個時候空氣中水汽凝結成冰晶,

科學界認為,

火星降雪和地球極地地區冬季的降雪情況類似。

各種火星有水的疑似證據被陸續發現,

極大的刺激了孜孜不倦的地球人。

2018年7月27日,義大利天體物理團隊宣布,

探測到火星南極冰蓋下存在一個液態湖。

這個液態湖藏於地下1.5公里深處。

一時火星風頭無限,

地球歡呼雀躍,

似乎移民火星指日可待。

在極低溫的情況下,

只要壓力足夠大,

是可以將水冰融化成液態的,

4000米南極冰蓋下的沃斯托克冰下湖就是證明。

(沃斯托克冰下湖)

對於這個湖泊是不是淡水湖,

科學界有不同的看法。

1.5千米的壓強下,水冰是難以被液化的,

那麼這個液水湖極有可能是一個

高濃度的滷水湖或者是富含水的軟層。

(火星液態湖示意圖)

如果這片小小的水域真是一個淡水湖,

恐怕也不是火星生命起源的天池,

而只是毀滅死神打盹下的片刻的遺忘,

想以此複製火星生命,

或移民火星,

估計這是地球人的一廂情願吧。

它不像地球人的進階之路,

更像暗示著人類的未來。

因為地球似乎已經上演著火星人的過去。

「附/部分圖片源於網路、NASA、星球研究所」

-END-

給個支持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科學館 的精彩文章: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通克拉地峽?

TAG:地理科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