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苦夏中還沒被廢掉的你
前段為我們的畫廊新展覽寫了篇稿。加拿大藝術家DaveHind個展。化腐朽廢舊材料為神奇的藝術家。藝術家本人想用「Thing Maker」為名,我改為「物非物」——此物,非此物。所見,非所見。似是而非而「花非花,霧非霧」。這段要忙第五屆「靜安國際雕塑展JISP」。之後再慢慢跟大家分享美美的圖片哈。
夏天最是「廢物」橫行的季節。
壞掉的食物、去年的舊衣服、一場淡出鳥來的戀愛、被荒廢掉的戰天鬥地的工作熱情,以及,滿大街從7月畢業季流竄出來找工作的百無一用的應屆畢業生---
「廢」生「頽」,「頽」生「病」,「無事」生「非」。
Dave Hind拯救了這個夏天。
他就是來搞事的!
Dave Hind,1965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爾頓,現居安大略省布蘭特福德。於西安大略大學視覺藝術系畢業後,Dave Hind與人合創了TH & B,並獨立成立了Metal Quilting Society art collectives。
90年代他開始他的藝術生涯,不管是公共藝術或私人收藏,他的創作享譽美國、加拿大等國度。
這個六十年代出生的怪傑,完全不屌什麼90、00後那些佛系路數,玩垃圾玩得不亦樂乎,什麼舊塑料、破鋁片,到他手裡就變成活力四射的當代藝術。美不美是見仁見智的事,至少這事兒有點帥---我們說「藝術拯救靈魂」,未必真能立竿見影。但說是藝術用來拯救生活,那是絕無戲言!至少,什麼去年的舊衣服、想扔又覺得可惜的廢物,交給Dave Hind,轉眼能變成一件藝術品,且,價值不菲。
Dave Hind本人很平易謙和,他從來不以藝術家自居,總說自己是個「做東西的人」。
「做東西」,對應漢語里,比較準確的翻譯是:「手藝人」或者「匠人」。「匠人」,最怕的是什麼?匠氣!匠氣的可怕體現在:重複、模仿、剽竊,以及走在完全是一派「現代化大都市」的繁華街道,突然冒出一個不知所云不明就裡不可理喻的「城市菜雕」。此處順便問一句:還基本都是大紅色的,為啥?順便再問一句: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無法定義「垃圾」「廢物」的確切含義--到底是用過的生活品算廢物,還是難看的藝術品算廢物?
藝術家的意義就在這裡了:他有手藝,但不是匠人。
他提出問題,這問題也許是他自己也解決不了的。但你從來沒想過這是個問題;他改變你對世界的認知。打碎一切,懷疑一切。但他顯然不是上帝,他不負責任。他所破碎掉的,還得需要我們自己重新建立起來。所以藝術家有時就會不招人待見,太討厭了!
所以我們的展覽名,不是「創世紀」,不是「創造者」,而只是「物非物」。
就像白居易詩里所說的「花非花,霧非霧」。藝術,就在這似是而非的境界里,是此物,而不是此物。在此時空里是此物,在另一個時空而非此物。
再打句佛家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在,就有此世界。無你,也就無世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說到底,世上哪有一無是處的「廢物」?分明缺少的是發現「金子」的眼睛。
天生廢物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我們呢,憑什麼還有恁多的自信會更好?現在、此時、也許就是最好的時刻了。抓牢屬於自己的這一杯,且享用。——鐠姐
TAG:開壇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