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棣留下一條後路可保大明不亡,可崇禎忘的很徹底,結果慘遭滅國

朱棣留下一條後路可保大明不亡,可崇禎忘的很徹底,結果慘遭滅國

眾所周知,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他上有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下有滿族人建立的清朝。建立在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中間的一個漢族政權,明朝的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君王。後世人給他們的評價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其實早在明朝的建立初期,明朝的統治者並沒有這樣的打算,它的開端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所引導的,因為他的皇帝寶座是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裡奪取的,他一方面是不願離開自己的老巢北京,另一方面當時的北方確實還不算平靜,所以在他的主導下遷都北京。

朱棣這個人歷來頗受爭議,一方面他為了抵抗削藩,公然反抗當時的皇帝,雖然一路打著清君側的口號,但是這也無法掩蓋他篡權的事實。另一方面在他當政期間,確實也勵精圖治,解決了有效的打擊了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對大明王朝還是有一定貢獻的,關鍵的是他還曾留下一條後路,可保大明不亡。

這條後路就是在遷都北京後,保留了南京作為陪都的地位。因為當時的蒙古勢力在北邊依舊十分的強大,自己鎮守北京是為了振奮軍心,表明自己建功立業的決心,可是北京距離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還是太近了,萬一一不留神有個差池,丟了北京,那豈不是動搖國之根本,於是他留下了南京,算是給大明留下的一條退路。

可說來也奇怪,朱棣的後代都繼承了朱棣的決心,雖然有幾次少數民族兵臨城下,但明朝皇帝都秉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豪氣,將一次又一次的危險化解,南京作為陪都也默默的存在了兩百多年。

可是200多年後,明朝的崇禎皇帝繼位,他雖然計斬魏忠賢,但是依然挽救不了大明王朝的頹勢,面對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和關外的八旗官兵,他分身乏術,在危急的時刻他把老祖宗朱棣留給大明的那條後路忘得一乾二淨,他們有選擇南遷,而是選擇了自縊身亡。

倘若他遷都南京將會有怎樣的局面呢?當時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速度更快,從西邊的陝西陝西一代,一路向北京進攻,北京淪落農民起義軍手裡也是遲早的事。而滿清八旗從被向南打,也就被吳三桂隔著一道山海關,最終的目標也是北京城。

要是崇禎及時的撤出北京,趕往南京指揮全國的軍事運動,勝利的一方是崇禎也不是沒有就可能的事情。當時明朝除了損失北京城外,頂多是丟掉一些領土。但是大明在南方還有上百萬的軍隊。況且李自成打下北京後,自然會遇上滿清的八旗軍。。

精銳的八旗軍遇到數量龐大的農民起義軍自然會兩把俱傷。反觀明朝方面,崇禎畢竟是公認的皇帝,只要他不死,就不至於出現南明那樣分崩離析的現象,他可以指揮江北四鎮幾十萬的大明軍隊,一舉剿滅兩敗俱傷的大順軍和清軍,最終坐收漁翁之利益。

然而這一切都是猜想,歷史不容假設。他沒有選擇南遷而是選擇了自殺殉國,他只是受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祖訓的影響,全然忘記了200多年前朱棣不廢除南京作為陪都的意義,最終導致了生死國滅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花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周瑜臨死前留下12字,世人只知前半句,後半句讓諸葛亮痛哭流涕
《封神榜》最厲害的六大法寶,第六可以擒拿孫悟空,第一毫無爭議

TAG:麻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