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伏天養生要防凉 做好五件事

伏天養生要防凉 做好五件事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人的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覆發作。如何度過三伏天?記者採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她認為,伏天養生重在「養」,也重在「防」。

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出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王宜說,民間習俗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 這些習俗也好,民諺也好,都說明夏季補充營養的重要性,包含著中醫的養生智慧。

伏天養生的「防」,王宜認為要做好五件事:

一是頸椎防涼。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開著空調,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後果。

二是喝水不要太快。由於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但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溫水對身體最好。

三是眼睛防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王宜提醒,眼睛喜涼怕熱,注意防晒,利於抗衰防眼病。飲食上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胡蘿蔔、藍莓、覆盆子、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四是腸胃防涼。夏季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王宜建議,這個季節少吃過涼的食物及飲品,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睡覺時,不要赤膊,要身穿睡衣,這樣可以護好腹部,防止「風邪」進入體內,傷及臟腑。夏季男性最好不要赤膊出門。

五是晨練別太早。中老年人有晨練的習慣,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點前,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有害物質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過早。

中醫講究「治未病」,炎炎夏日也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時機。王宜介紹,冬病夏治用的是「三伏貼」,是千百年來總結出的行之有效的療法。由於現代人喜吹空調、喜涼好冷飲,因此多陽虛體質。而貼伏貼剛好適合陽虛體質之人,這種治療方案無明顯副作用,廣受歡迎。但她提醒,三伏貼要因人因症而異,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更不能「想貼就貼」。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4日 05 版)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身體乏力、體力不支、畏寒怕冷?你可能得了甲減
《鐵血戰士》曝光新海報 致敬經典再現殺戮時刻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