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貧賤夫妻百事哀,它的上一句才是精要所在,卻很少有人知
原標題:世人皆知貧賤夫妻百事哀,它的上一句才是精要所在,卻很少有人知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簡單詩句,有的是歌頌人生美好的,比如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時期,就有一句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但是也有一些話就不是那麼好了,很多時候會道出人世間的悲涼,比如明朝馮夢龍所寫的《警世通言》中一句:夫妻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
這句話說得是即使夫妻像是一個樹林中的鳥兒,到了第二天的黎明,也會各自分散。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大概是這句: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意思略有變動,但整體上說的還是分離。
這些詩句或俗語,能夠得到流傳,大概是它們確實描寫出了人世間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不過,有的詩句或者俗語,在流傳的過程中,卻被以訛傳訛,其意思被人曲解為跟原本意思完全不同。
比如這句詩:貧賤夫妻百事哀,基本上你去問人這句話的意思,許多人會直接說,這句話不就是說家裡貧困,地位低賤的夫妻遇到或者做什麼事都會顯得非常哀愁嘛。
如果是按表面意思看,大概是這麼個意思,並且就單句賞析來看,也實在是難以理解出其他個什麼完全不同的意思,但事實上,這句詩說的完全不是什麼夫妻之間什麼事都犯難,它背後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感人的。
元稹的塑像
這句是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其二》,貧賤夫妻百事哀這一句是出現在這首詩的最後一句,但是,它的上一句,才是精要所在,一般人卻知之甚少。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首詩的上一句是誠知此恨人人有,那麼,這個此恨是個什麼恨呢?其實,解釋出來很簡單。當時元稹可謂是春風得意,他和白居易考上了同一屆的科舉。科舉有多難?現在的高考狀元也許是根本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而且通過科舉的人全是國家級人才,考上就能分配當官,現在的任何大學,都不可能說考上了有這個分配。
不過熟悉元稹的人會知道,他是一個有著獨特個性的文人,當時唐朝已經走到了它最後的一百年,唐朝皇帝面對問題非常多,僅僅一個藩鎮問題,就讓唐朝皇帝感到非常地無奈,元稹當時看到那種局勢,便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唐憲宗劇照
然而,剛剛當上官沒幾年的元稹,不知道官場的險惡,他讓那些既得利益者感到擔憂,元稹便被流放。流放的日子,可以說是生不如死,而就像一句話所說的那樣,夫妻應該同林而飛才對,但元稹的妻子,卻成了元稹最離不開的人。
元稹的妻子名字叫韋叢,她也是大有來頭的,太子少保韋夏卿就是她爹,嫁給元稹的時候才20歲。按照一般情況,元稹遇難,像韋叢這樣出生於官宦之家的女子,應該離開這個落難的人,但是韋叢卻沒有這樣做。
韋叢在元稹流放的期間,她就一直陪著元稹。但是流放的路途太辛苦,韋叢竟然27歲就離開人世,想到韋叢嫁給他沒有過上一天的好日子,還能不離不棄,實在讓人感動。妻子的離去,讓元稹的流放旅途變得更加凄涼。
元稹是可以和白居易齊名的大詩人,妻子的死,也讓他想著必須要寫下詩來思念愛妻。於是就寫下了像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名句,也寫下了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不過後人就漸漸地將這句詩的上半句扔了,轉而用下半句來形容貧窮夫妻生活的窘困。
誠知此恨人人有這句詩,才可謂是精要所在,因為沒了這句作為鋪墊,那貧賤夫妻百事哀,可能真的就會完全被人認為是說夫妻生活困苦的。
這句詩翻譯過來就是:都知道這種恨(夫妻生離死別之恨)是有的,但是經歷過貧窮卑賤生活的夫妻,在看到任何死去伴侶的東西或者想起曾經為自己做過的事情時,都會感到無比的哀痛。
後來,元稹所創作的詩句,很多都有著悲涼的意境,也許是為自己屢遭貶謫的人生,也許是受自己妻子離世的打擊,又或者是看到曾經輝煌的唐王朝,現在處於風雨飄搖的無奈之感。而元稹對妻子的愛和思念,也被人傳頌了千年之久。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贊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麥克阿瑟統治日本7年,羞辱天皇,為何他走時有日本人哭著送他?
※清朝亡了,那些失去經濟來源,又無賺錢能力的太監,該怎麼生活?
TAG:歷史新鮮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