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個有文化的吃貨!

做個有文化的吃貨!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世間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時隔四年, 《舌尖上的中國》終於迎來了第三季,想必無數觀眾已經對著熒幕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尤其是第 3 集「宴」當中,蘇州文會宴閃亮登場。一道道出自古籍的名菜,凝聚的都是蘇幫文化的傳統,是古代雅士在「食」這個字上的智慧結晶。蘇州的文雅,也隨著這些精緻的菜肴,一夜之間傳遍中華。

文會宴自古有之,是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席間珍餚美酒,賦詩唱和,鶯歌燕舞,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是在文會宴上創作出來的。

所以說啊,這文會宴說到底就是文人墨客為了「飲酒作詩」攢出來的局,吃什麼不重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這次的文會宴,是要將古代文學中提及的菜肴,用蘇幫菜的製作方法還原,其中有的菜甚至已經失傳了,也只有深諳蘇州文化的大師、大廚聯手才能做到了。

比如:

第一道菜:茄鯗。

在 《 紅樓夢 》 中,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吃過一道菜名叫茄鯗,還說:「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樣的味兒來了。」說明這道菜非尋常人家見過吃過。不過這道菜是曹雪芹用來諷刺大觀園的奢靡生活的,所以在現實中製作就不必照搬書上文字,採用的是蘇州民間八寶醬的做法。茄子要烘乾,各種輔料也要充分去掉水分,這樣才能使味道咸香適口,口感韌軟混合。還要用雞油炸、高湯煨乾、香油收味,再加糟油拌。出鍋後的茄鯗異香撲鼻,彷彿吃上一口就能穿越回《紅樓夢》 中,又似在與古人同飲同食。

第二道菜:玲瓏牡丹鮓。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蘇州古代文人對鱸魚總是有著特殊的情感,很多文學作品都提到了鱸魚,還有 《 蒓鱸之思 》 、 《呂洞賓硃砂點四鰓》 的典故。為了製作最好的菜品,葉老師還親自前往吳江尋找野生的太湖花鱸,雖然無功而返,但也是非常用心了。好在可以用人工養殖的鱸魚代替。

第三道菜:金齏玉膾。

按照古時候留下的典籍記載,鱸魚有兩種做法,分別是玲瓏牡丹鮮和金齏玉膾。這兩道菜從隋唐時期就開始盛行了,「鮓」是靠米飯發酵帶動魚肉入味,「膾」是將魚切成薄片蘸料,據說兩種做法流傳到日本就成了壽司和生魚片,蘇州的飲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金齏玉膾有更豐富的寓意,唐末詩人皮日休在蘇州居住時就曾用這道菜招待朋友。將橙切絲裹入魚肉去腥,稍稍過油,配以南瓜蓉,一道千古名菜就完成了。

第四道菜:雪霞羹。

文會宴當天,還必須去採摘當季開得最艷的木芙蓉,兩個小時內送入廚房,清洗、焯水,與豆腐同煮,真的是食不厭精!這道菜完成後,一眼看上去猶如雪後初晴的紅霞,所以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雪霞羹」,都讓人捨不得動筷子了。

當然,蘇州文會宴可不只這 4 道菜,只不過時間有限,節目中對其它菜沒有一一介紹,比如:四美羹,出自李漁 《閑情偶寄》,紅煨鰻,出自清朝 《隨園食單》,蜜汁火方,同樣出自清朝 《隨園食單》 ,2008 年 4 月,蜜汁火方和紅燒獅子頭還正式入選奧運會菜單,禿黃油:出自宋朝 《山家清供》 ,禿黃油是蘇州的方言,禿是「只有」或「獨有」的意思,芬芳馥郁,美艷不可方物,雲林鵝,也是出自清朝 《隨園食單》 ,1960 年以來,無錫和蘇州的一些菜館引進了此菜,加以改進仿製,使廣大的中外遊客均有幸嘗到此江南古代風味名菜,爐焙雞,出自明代 《易牙遺意》 ,這道菜在央視的很多美食節目都有出現過,五色蜜果,出自元代 《飲食須知》,一蝦三吃,出自清朝 《食憲鴻秘》等等。

蘇州人精緻生活的見證一食盒

講究風雅的蘇州人,不僅在美食這一事上不斷研究,就連盛裝食物的食盒也被賦予了新的形象,在煙火氣之外添了不少山水志趣。在講究生活情趣的蘇州文人眼裡,器物是心的外化,以物窺人,格局自現。所以蘇州文人造物,往往求美、求雅。被改良後的食盒,外形上更加雅緻,蓋身及把手部位都多有花紋雕鏤,整體更符合文人審美。食盒也因此逐漸從裝載食物的器具演變為文人書齋的常駐雅物。

《金鳳釵》 里就有關於宋人春天出遊場景的描寫,「時遇春天,萬花綻拆,綠楊如煙,郊外踏青賞玩,春盛擔子都出去了。」春盛擔子即為挑著的食盒。明代的雅士高濂還曾親自製作食盒,並將自己的設計記錄在 《遵生八箋》 一書中,傳於世人。可見食盒之雅。

當然,食盒裡面除了裝食物、美酒和茶水,以備充饑、消渴和怡情外,還可以裝上筆墨紙硯以及書籍手稿,這樣便於外出聚會時進行文學和藝術交流,這樣的提盒已不單單是食盒了。

同時,文人的提盒裡通常還會有梳子、銅鏡什麼的,古代男人雖然不化妝,但由於他們都留有長發,即便是梳紮起來或者編成辮子,也是需要要整理頭髮和衣冠的,這時的提盒便相當於男人的「梳妝盒」。在明清時期,提盒差不多是文人雅士書房裡的必備品,既可以盛放文房用具,又能滿足外出之需,十分重要。

清 紅木鑲螺鈿提籃

提盒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也算是古今通用。談到這個功能,就不得不說回外賣一事了。外賣並不是今人的專利。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宋朝,酒肆食鋪林立,飲食文化繁榮。宋乾德三年之後更有坊市合一,夜市也極度興盛起來。餐館酒樓的外送服務在這種背景下被催生並形成風氣。在這一過程中,食盒便擔負著極為重要的功用。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提盒,在古時竟有如此多種用途。難怪王世襄在 《明清傢具研究》 中說:「到今天,它們本身也成了珍貴的文物了。」除了提盒,食盒還包括捧盒與攢盒。捧盒,就是去掉提手的食盒,尺寸更小,可直接捧於手掌中,運送更為方便。捧盒也多見於大戶人家。可以試想一桌貴人圍坐餐桌前,侍女們魚貫而入,每人手上捧著一個捧盒,裡面裝著精緻的菜肴,豪門貴氣一觀便知。《紅樓夢》 中多處宴飲場景,就頻頻出現過這一器物。

攢盒 故宮博物院收藏

攢盒的歷史更為久遠一些。馬未都先生曾提到,在共餐制之前,中國曾長久實行分餐制,也因此催生相應的餐具——槅。槅為一件器物分隔多個小盤,總體趨勢是由長方形到方形到圓形,可謂是攢盒的前身。攢盒發展到明清時期十分興盛,主要盛裝乾果點心等小食。實際上,現代人對攢盒也並不陌生。逢年過節,家裡備著的瓜果點心盒子便是攢盒的今身。

從最早到食器到後來的禮器,食盒中蘊含著的人文,是中國千百年生活美學的濃縮。在開合之間,它優雅自生。在它身上,煙火與山水共存。

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DIY工匠一族,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

全 國

紅木從業者 |紅木愛好者

都關註:紅木傢具廠

正心、近心、方匠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傢具廠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典傢具藝術對談
紅木架子床100例,大飽眼福!

TAG:紅木傢具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