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的名字是咋來的?

台灣的名字是咋來的?

台灣曾經有多個名字,漢朝時候叫做夷洲,隋時改稱流求,明代又稱北港、東蕃,直到清朝的時候才叫做台灣。那麼,台灣的名字是咋來的呢?

(台灣)

台灣是中國第一代大島,面積達到3.6萬平方千米。關於台灣的名稱,我國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名字,春秋戰國時期台灣叫做「島夷」。其實,這是一個帶有歧視性的名字,當時的中原地區都叫四周的地方叫做「夷」。夷這個字有兩個字組成,一個是大,一個是弓,本義就是捆綁的俘虜。島夷,則是說這裡是島上的俘虜。那時,中原王朝多叫四周的邊遠民族為夷,能夠看出那時的中原王朝有多麼自負。

在秦朝,稱台灣為「瀛州, 三國時期稱「夷洲」, 隋朝至元朝稱「流求」, 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台灣的稱呼很多,如「雞籠」(指台灣北部)、「北港」(台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台員」、「台窩灣」(指今台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東都」,後鄭經改為「東寧」。清朝更名為「台灣」,並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台灣的正式定名。

(台灣風景)

那麼,台灣的名字是咋來的呢?學者有不同的解釋。

在《台灣通史·開闢篇》中是這樣認為的,「台灣」的來源是漢字「埋冤」的演化。大意是「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後來因為埋怨中國詞太難聽,因為諧音演化,所以叫做「台灣」。也有認為,「台灣」是因盛行於閩台地區的颱風而得名。

還有人說,荷蘭侵略台灣後,修築了熱蘭遮城,華人即稱之為台灣城。清初收復台灣後,根據台灣城,將這裡取名叫做台灣 。 道光重刻本康熙《台灣縣誌》云:「荷蘭設市於此,築磚城,制若崇台,其海濱沙環水曲曰灣,又泊舟處概謂之灣,此台灣所由名也。」

(台灣窩民居)

但是,主流觀點認為台灣名字的來歷,和當地居民的住宅有關。

在今天台南安平有一支土著民族叫做西拉雅族,現代稱之為平埔族。這個民族的住宅很有特色,房屋尺寸都很小,門窗低矮。為什麼呢?主要是這裡的土著居民以打漁為生,習慣了漁船上的生活,所以房屋尺寸都很小。因為特殊的房間,那裡的居民管這種居住環境叫做台灣窩。

古時候的台灣土著居民,大多以打漁為生。西拉雅族創造的台灣窩住宅,造價很低,又很好修建,和漁船差不多,迅速在台灣島嶼上普及,所以一來二去,人們就管這裡叫做台灣。

隨著清朝將這裡命名台灣,這座島嶼的名稱就算固定下來了。 【參考資料:《台灣通史·開闢篇》、《台灣縣誌》】(作者:每日漢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歷史典故中頻頻提到的汝南城,為啥更名為駐馬店?
世界盃孕育出爐前,國際足聯徵求各國意見,德國為啥投了棄權票?

TAG:每日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