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業「變現」面臨較大壓力

商業「變現」面臨較大壓力

雖然投資於體育產業的金額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但2018年以來,針對體育產業的創業投資也更趨理性。業內人士稱,好項目太少、變現不易是創投等投資機構變得更加謹慎的原因。不過,對於需要時間來沉澱的體育產業而言,這也並非壞事。如今,體育產業也在探索中不斷發展,並衍生出了大眾健身、體育場館、賽事運營等細分領域,拓寬著變現渠道。

體育產業遭遇「變現」困擾

目前,體育產業中頭部企業的全產業鏈條雛形已初步顯現。但在這個過程中,體育類企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才和資金成本。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大象科技」就花了三年多時間去打造產業鏈,第二年才開始實現盈利。據「大象科技」創始人表示,體育人才是體育服務的核心,也是他們的優勢。

據了解,「大象科技」創始人本身也是退役運動員出身,也因此才將一大批專業體育人才凝聚起來。目前,該企業已通過線上平台凝聚了超過20萬的體育專業人才,其中有退役運動員、體育院校畢業生等,並以此為核心不斷開展業務。

但這對很多企業來說並非易事。除了專業人才外,資金投入也是一大問題。以蘇寧體育為例,其2017年光是體育媒體成本更是高達20.55億元人民幣,收入卻為1.48億元人民幣;智能硬體收支基本平衡;電商零售及培訓收入超400萬元人民幣,全年虧損達到19.2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頭部企業的商業變現也面臨著不小壓力。

而樂視體育在這方面更是個典型。據公開資料,其通過獲得「大而全」的賽事版權,引流到樂視生態進行商業變現,業務涵蓋了賽事運營、內容播出、智能硬體及增值服務。然而,在瘋狂收購版權及舉辦賽事過程中,樂視體育也消耗了大量資金。比如2016年花了27億元才獲得中超聯賽2年新媒體平台版權,但傳統廣告收入及會員費等根本無法覆蓋購買版權的巨額支出,導致資金鏈不堪重荷。

細分領域拓寬變現渠道

在發展過程中,國內體育產業也在摸索中前行,衍生出了眾多細分領域,拓寬著變現渠道。據《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投資數據報告》統計,在體育類上市企業中,2017年營業收入排名前十的均為體育用品企業,如安踏、李寧、361度等以體育運動服飾為核心的龍頭企業。

據了解,在體育用品的細分領域中,創新創業企業則主要集中在高爾夫、馬術、騎行、滑雪等新興運動進行展開。以卡賓滑雪為例,這家圍繞「滑雪」來布局相關設備、器材、建造滑雪場等業務的企業在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7%。年報顯示,其產品設備銷售收入為1.63億,佔比為91.76%,為主要收入來源。

記者查看企業年報發現,除了體育用品外,大眾健身、體育場館、賽事運營類企業也在營收增速方面有不錯表現。其中,轉型做健身教練技術培訓的賽普健身就初見成效。據年報顯示,賽普健身主要是通過提供培訓私人健身教練服務,收取培訓費取得收入,2017年實現營收3.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0%,凈賺1.05億元。

隨著全民健身戰略的落實,也帶動了體育場地、設施的增加,相關企業也實現了凈利潤增長。如泛華體育2017年營收為8972萬元、凈利潤為1529萬元,銘弘體育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263萬元、凈賺371萬元。此外還有奧翔科技、珠江文體等,這些企業都是以場館設施建設為主業務的。

投資人出手「謹慎」

由於體育產業鏈條長、變現慢,隨著市場監管加嚴,因此也出現了機構募資難、初創企業融資難的現象。

從投資角度來看,豐厚資本董事總經理杜宗霖曾在投中信息舉辦的「世界盃之夜」論壇上談到,投資方會更熱衷投資互聯網項目,因為體育行業投資回報比較慢,很多公司失敗了,這些導致到投資會比較謹慎。另外,投資人對體育行業也不太了解,行業發展也慢,也就造成了出手比較謹慎。

達晨財智高級投資經理范昊龍也認為,我國的體育行業正處於早期階段,這個階段更看重的是哪個項目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政策端、產品端、以及對應的供給端都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所以體育行業短期可能不會那麼快速地爆發。「從投資上來看,並沒有往下走的趨勢,對偏中後期投資的基金來說,整個市場往下走的時候其實是往前沖的機會。」

對此,記者詢問了城發基金、基岩資本、廣東天使會等投資類機構,其中大部分都表示還未涉及投資體育創業項目,投資人對體育產業也都不太熟悉。不過,從項目本身來說,如果模式有創新、盈利能力好的話還是會獲得資本青睞。

有不願具名的體育創業者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關注到一些線下場館有冒出新品牌,如EMS健身等;線上健身指導方面,則有一些結合人工智慧等進行了技術升級。而這位創業者本身也是做健身館項目,因將社交與健身結合、進行設備升級等提高了消費體驗,有較好盈利能力而獲得資本支持。

「判斷一個方向是否適合資本會考慮運動人群基數、品類是否有流行的潛質以及是否有互聯網+的可能等維度。」青山資本投資經理孔萌表示,消費者為參與體育運動而花錢,本質上是為使用裝備、場地、教學及組織運營四大資源而買單,而不同的品類對這四大資源的依賴程度不同。

據孔萌分析,對足球、籃球類項目而言,場地是強依賴資源,目前市場主要問題就在於場地供給稀缺,而不在於交易效率,因此場地類O2O項目會很難;對於健身類項目,教學資源是重依賴。「一個有潛力的方向或商業模式,必須要滿足強依賴資源上的需求,且同時該資源可以被互聯網改造優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