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擬「反制」外國航司更名「中國台灣」 被諷整到自己人
蔡當局的「反制措施」其實是「反智」(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中國民航局日前開出「7·25大限」,要求各外國航空在期限內將網頁內標示的「台灣」改為「中國台灣」,目前44家外籍航空皆已全數更改。台媒6日報道稱,台當局交通部門近日研擬將反制把台灣改名「中國台灣」的航空公司,考慮以不許停空橋、調整時間帶等做法與以懲罰。不過,島內有航空業人士對這一系列措施不以為然,稱「根本是整到自己人」。不少網友也怒轟,「結果最後還是變相懲罰搭機民眾」、「這叫反制?是反智吧?」。
據台灣《聯合報》8月6日報道,台交通部門已研議反制措施,本周將與外事部門、「國安會」共同討論,其中,考慮針對將台灣改名並冠上「中國」的航空公司祭出不許停空橋、調整時間帶等做法「予以懲罰」。
報道還稱,對於受到「施壓」,但技術性未將台灣冠名「中國」的航空公司,則考慮給予降落費、設施使用費減免。目前台「民航局」已將初步研議提至交通部門,但詳細規劃仍在保密階段,待方案成熟,才會對外說明。
不過對於台當局祭出的這一波「反制措施」,台灣的航空業者則頗不以為然。台灣「東森新聞雲」6日援引島內航空業人士表示,空橋費少收是影響台灣民航作業基金收入,而且時間帶也是國際約定和商業協商而來,這樣的作法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根本整到自己人」。
島內某航空業者表示,所有的航班都是雙方機場經由國際協議流程所溝通的結果,機場應祭出正面的獎勵措施以作為誘因,但如果是拿航班時間來對外籍航空施壓,那對方是不是也可以同樣採取「不給台籍航空好航班時間、空橋和候機室」的相應措施?
台業者進一步批評,這不是光看一個航班時間而已,而是外事層級的「雙邊往來」,如果真的到這一步,到底對誰有利?「我們的旅客在台灣搭外籍航空沒有空橋等設備,搭台籍航空出境到海外沒有空橋等設備,這是『政府』樂見的嗎?」
台灣淡江大學蘭陽校園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也在臉書(Facebook)上表示,蔡當局的這個論述缺少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搭乘外籍航空公司的「絕對人數」和「票價」相乘的複合變數。簡單來說,就是營收。若外籍航空公司在台灣的營收大於在大陸,那「反製作為」可能會有用。不過如果真的在台灣營收比較高,他就很好奇外籍航空公司怎會冒得罪台灣的風險?
包正豪說,想出這個決策的人應該告訴大家,各家外籍航空在台灣和大陸的營收是多少。各家外籍航空未來在兩岸市場的發展規模,還有中長期來看,台當局的所謂「反制措施」能否讓外籍航空痛到無法承受,而一定要棄大陸就台灣市場?
他又表示,或許沒有精確數據,但每年日韓、東南亞以及歐美等觀光大區,到處是陸客,每個人就是一張機票,比絕對數字,台灣2300萬,大陸是14億,即使假設大陸只有10%的人有能力出境旅遊,那也是1.4億,算5%好了,那是7000萬,套句蔡英文新出爐的名言「你是數學不好嗎?」,真的不是很懂民進黨的官員腦袋裡面是在裝什麼。
不少台灣網友也炮轟蔡當局的這一決策,「結果最後還是變相懲罰搭機民眾」、「這叫反制?是反智吧?」、「台灣玩不起外籍的航空公司啦」、「全面被停飛的日子不遠了」。
※賴清德把起訴馬英九當政績,羅智強稱,公然認證檢方是民進黨的政治鷹犬
※台灣「六師」掀「登陸潮」 台灣為何留不住專業人才?
TAG:微觀兩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