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唐詩七絕最絕的,就數這幾首,你怎麼看?
第一首: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代詩人中天才不少,但王之渙同學絕對是天才中的第一牛人,他流傳下來的詩只有區區六首,只此一首,足可讓其擠身一流高手之列,再加上那首地球人 都知道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想不成為江湖大腕都難。本詩大氣磅礴,意境優美,豪邁中有鬱悶,鬱悶中有控訴,字字珠磯,句句經典,通俗易懂,朗朗 上口,說它是千古第一名詩估計是沒人反對的.我想不通的一個問題是,唐代離現在1000多年,那時人說話與今人說話肯定差別很大,那時人寫的文章現代人理應難以看懂,可是那些唐詩,特別是五絕、七絕,簡簡單單的句子,怎麼都是那麼美,怎麼都是那麼通俗易懂,難道是唐代的詩人們都有預知未來的功夫,都知道 1000多年後的人是怎麼說話的。再看看現在那些狗屁詩人們,盡搞些故弄玄虛,讓人云里霧裡的句子,還美其名曰朦朧詩,難怪現在讀詩的比寫詩的少,這樣發展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詩歌這種形式就要絕種了。唉,且看詩歌成棄婦,空悲切。
第二首: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和前一首一樣,同屬地球人都知道的一類,以膾炙人口還形容還嫌低。小白毫無疑問是唐代乃至整個中華文化史上最拽的詩人,其詩想像奇瑰,變化多姿,律詩、絕句這類格律要求較嚴的形式竊以為是不太符合小白口味的,但所謂功到極處,信手拈來即是詩。本詩從文字上來看,基本就是信口說出來的,有點象現在手機微信中「春眠不覺曉」之類的順口溜,只不過是極品順口溜。當是時,小白被流放夜郎,那可是典型的鳥不下蛋之地,小白心中可謂鬱悶至極,恨不得學習革命先烈屈原同志,投江明志。但流放路上到達白帝城時,卻接到了無罪釋放的通知,從大悲到大喜,心花怒放,估計和杜甫一樣,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 狂。坐在舟中再看那猿啼三聲淚沾裳的三峽,一丁點多愁善感、悲天憫人之心也沒有了,於是乎,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這種牛皮哄哄的詩句就出來了。小白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當他沒有當官時,就發牢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他即將做官時,就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當他做了官時,就寫出了雲想衣裳花想容這等拍馬屁的詩句。這種性格,怎當幹部。當然幸虧他沒當幹部,否則多了個庸官,少了位詩人。本詩看似平淡,卻餘味無窮。
第三首: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代不象現在交通發達,美國人吹牛逼一小時打遍全球,我們的高鐵時速300公里以上!要擱在唐代,西出陽關怎麼也得一年半載吧。所以唐詩中送別詩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等,都屬佳作中的佳作。但在七絕中,本詩與下面的《送孟 浩然之廣陵》名氣最大,個人認為,本詩似乎更勝一籌。別的不說,單說本詩被譜成琴曲《陽關三疊》,就知其魅力。
讓我們閉上眼來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咸陽古道,灞陵橋畔,小雨初下,輕塵不起,柳色依依,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樓台煙雨中,正是行路的大好時候,維哥哥在咸陽酒店大堂擺酒一桌,為元二同志送行,元二欲何往,塞外安西地,安西距長安,不知幾萬里也。就是現在沒有飛機的話也得幾天幾夜,那時我估摸著怎麼也得走上五個月。此地一 為別,相逢不知年,維哥哥心中那份依依惜別之情一千多年後我這等粗人就可以感覺到。無可奈何人要走,唯有飲盡杜康酒,此時此刻,除了勸元二再喝一杯酒外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再說出了陽關再哪有象我這樣的朋友陪你喝酒呢。本詩以景寫情,景切情真,其情之深,意之切,感染力之強,渭城曲尚在,讀罷淚沾襟。在當時一磚頭能砸中六個詩人的情況下,本詩就被廣為傳誦,推為絕唱。
第四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別詩的又一力作,但本詩與維哥哥的「勸君更盡一杯酒」卻是絕然不同的風格:維哥哥是送好友去上萬里外的安西邊塞,為苦寒之地;白哥哥送浩然兄是順水而下幾日可到的揚州,為煙花之地。送的人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送人者的心境自然也不同。維詩的總體風格是低沉、壓抑、鬱悶的,白詩卻是高昂、歡快、明亮的。
當時,李白同學遇到了比他年長且已名動江湖的孟哥哥,兩人剛在黃鶴樓中推杯換盞,聽完江湖藝人們笛吹「梅花落」,應該是十分高興的。李白同學可是非常崇拜孟哥哥的,還模仿星宿派弟子的語氣賦詩一首,詩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基本上把老孟捧上了天。酒後送別偶像,作為 FANS的李白心情一定是舒暢的。孟哥哥可是風流天下聞,他去到青樓夢好的揚州,那還不是如魚得水、醉卧花從的幹活。可以想像,年青且自認比孟哥哥更加風流瀟洒的小李同學,在送別時心中一定象喝了蒙年酸酸乳一樣酸溜溜的,所以才有了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含醋率較高的詩句。孟哥哥上船後,小白極目遠眺,孤帆遠 影、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朵朵白雲,不由詩性大發,美妙的詩句自然就脫口而出了。
第五首: 金縷衣(無名氏)
勸群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如果以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岳不群」之流的眼光來看,本詩可能是反動黃色低級下流之作,詩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勸人抓住時機及時行樂。當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們在上課時指出本詩意思是珍惜光陰, 我認為那是扯淡,直覺告訴我且我更願意認為作者的本意就是「行樂須及春」。是啊,少時不行樂,老大徒傷悲。年青時只知道象老黃牛一樣埋頭幹事,年紀大了 再想行樂,估計是撥劍四顧心茫然。有位同事,50多歲的老帥哥,常常羨慕現在的年青人,他總說,現在年青人遇上了好時候,真好啊,我們年青時有精子沒銀子,現在有了銀子卻沒有了精子,說話那表情,一臉羨艷、憧憬。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及時行樂帶來的嚴重後果。當然,他們年青時情況特殊,那時組織上對這些管得緊,男女間拉拉手就會被人稱為流氓。
唐詩中七絕最為人所喜聞樂見,相對而言也好寫些,就好象小說中的短篇小說,古詩、樂府就象長篇、中篇小說,固然可讀性強,但字數較多,需要完整的構 思,有點麻煩;五絕象微型小說,太精鍊,反而也不大好寫。因此七絕中佳作甚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選出這幾首的,漏掉了那是在所難免,如王昌齡的「寒雨連江夜入吳」、鄭谷的「揚子江頭楊柳春」、韓*的「春城無處不飛花」、韋應物 的「獨憐幽草澗邊生」、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張旭的「山光物態弄春暉」、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等,皆為曠世佳作,但受篇幅所限,為節省網友的悅讀時間,只是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補充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