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發射筒清晰可見!核導彈變身為運載火箭的全過程

發射筒清晰可見!核導彈變身為運載火箭的全過程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文共3132字,41圖。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呼嘯號運載火箭,直徑2.5米,高29米,起飛質量107噸,能夠將1.95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其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2噸。

《帝國遺產!蘇聯高超聲速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商業化實踐》

當年出於硬體條件的限制和保密部門的嚴查,蘇聯的賽果彈道導彈沒能留下太多影像資料,這不可謂不遺憾。

好在如今繼承切洛梅博士遺願的呼嘯號運載火箭已經成功進行了商業化運作。

小火箭不妨把一些細節放在這裡,也算是向老一輩工程師致敬了!

歐空局的衛星研製方把一顆對地觀測衛星放入轉運專用箱中。該轉運箱有獨立的空調系統和定位系統,能夠保證衛星處於恆溫狀態,並隨時報告衛星所處位置。

從俄羅斯飛來的一架安-124重型運輸機打開尾艙門,開始準備裝載衛星轉運箱,將其運送到俄羅斯。

這是伏爾加第聶伯航空公司特有的運輸服務,有關該公司和該型運輸機,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小火箭要聞 | 2018年7月23日全球航空航天重點事件》《安-124:世界上載重量排名第二的運輸機》。

黃昏時分,衛星運抵俄羅斯。

陪伴安-124重型運輸機的,是這落日的餘暉。而該機腹內運載的,不再是蘇聯的高超聲速彈頭,而是歐空局的一顆對地觀測衛星

第二天,歐空局和俄羅斯的工程技術人員搭乘火車,開始前往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這個發射場曾經是蘇聯最神秘的發射場。

從莫斯科紅場上的那顆紅色五角星尖頂向北望去,在800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個叫做普列謝茨克的地方。

這裡曾經嚴格限制人員進出,甚至在冷戰時期的地圖上都不會標註這個地方

這裡有一座大型火箭發射基地,其規模甚至可以媲美拜科努爾。在拜科努爾基地動工2年後,普列謝茨克基地就開建了。

這個原本用於測試R-7洲際彈道導彈的基地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軍用衛星發射場。據多種公開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在該基地建成40年的時間裡,有充足理由認定由該發射基地發射的航天器超過了1500枚

從發射總數量和發射密度上來說,該基地都可以被稱作世界上最繁忙的發射基地

在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懷疑莫斯科北部某地有火箭發射基地。

在1966年,一位名叫傑弗里·佩里的英國教師帶著他的學生們分析蘇聯「宇宙」-112衛星的軌道時,認為這顆衛星不可能是從拜科努爾發射的,而應該是從普列謝茨克附近某地發射升空,這使該基地的存在逐漸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到了1983年,面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彈道和軌道科學家的質疑,蘇聯終於承認了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的存在。

注意上圖為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在衛星照片上的確切位置,與普列謝茨克市中心的距離有27公里。

記住蘇聯發射場的這個命名風格:通常不會用離發射場最近的城市的名字來命名,以方便隱藏。

從機場到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工程師們要穿越森林,乘坐火車跨越白雪皚皚的山丘。

終於,火車載著工程技術人員來到了依然有著濃郁蘇聯遺風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基地。

肼,劇毒燃料,然而在現階段,大量衛星(電推進衛星除外)和部分採用常溫有毒推進劑的火箭依然離不開它。

按小火箭的經驗,肼雖然無色,但是聞起來還是有味道的,有點類似小時候的公共衛生間里的尿鹼與海邊鹹魚混合起來的味道。

肼具有強腐蝕性和很強的毒性,不是萬不得已,不要接觸。

上圖為攝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某航天基地的肼車間的照片。

為了保護工作人員,對涉及肼的操作,必須穿戴防護服。這是一種內部加壓的密閉服裝,用於把人和肼徹底隔離開。上圖的工程師正準備給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加註肼。

他穿著經典的美式防護服。

那麼,歐空局的工程師來到俄羅斯的普列謝茨克,當然得穿俄式的防護服了。

這就是俄式的防護服在充氣之前的樣子。像雨衣一樣掛在衣架上,供人按需取用。

俄式防護服有兩種款式,一種是上圖左側那種,褲腿加壓充氣的。另一種是上圖右側,褲腿和靴子連在一起的。

工程師穿上俄式防護服,然後加壓充氣後的樣子。

俄式防護服和美式防護服,有兩個明顯的不同:俄式的是紅色的,美式的是白色的;俄式的可以選擇褲腿充氣款式,這樣可以穿能夠在野外走動的鞋子,美式的則通過銅卡環與特製的靴子緊緊連接在一起。

3位工程師,身著俄式防護服後,與衛星拍了一張合影。最右邊那位還非常講究地穿了鞋套。

身穿紅色俄式防護服的工程師正在準備給衛星加註劇毒的肼燃料。

在發射場的總裝測試廠房裡,衛星在超潔凈環境中被從轉運箱中取出,進行測試。

通過測試的衛星,被放入整流罩瓜瓣中,準備和另一半整流罩實現親密接觸。

呼嘯號運載火箭的整流罩直徑為2.5米。歐空局的這顆對地觀測衛星剛好能夠比較舒適地待在裡面。

藝術家正在呼嘯號運載火箭的整流罩上做最後的噴塗。

考慮到俄羅斯普列謝茨克發射基地的寒冷天氣,整流罩被保溫材料包裹得嚴嚴實實,而且有預留的孔洞和管路,有空調設備專門負責為整流罩內的衛星提供舒適的溫度環境。

這個「發射前請取下」的標誌連著的部件被取下,意味著這顆對地觀測衛星就要踏上登天之旅了!

帶有濃郁蘇聯風格的火車,將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衛星整流罩送到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的第133工位。

小火箭風格,這裡的具體坐標為:

北緯62° 53′ 17″ N東經 40° 50′ 57″ E

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第133發射工位的發射架一側,有一台電梯式起重機,把內含一顆對地觀測衛星的整流罩抬升到27米高空。

在發射架頂部,工程師們正準備把整流罩和衛星固定到呼嘯號運載火箭的第三級上方。

小火箭覺得在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

呼嘯號運載火箭與她的前身賽果洲際彈道導彈的不同,不僅僅在於呼嘯號運載火箭增加了和風上面級,由二級變成了三級。

另外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火箭在筒內的狀態與導彈不同。

雖然呼嘯號運載火箭具備與賽果洲際彈道導彈同樣的在發射井或者發射筒內進行點火發射的能力,但是因為商業衛星比軍用的核彈頭或者高超聲速再入飛行器要脆弱得多,為了防止在出筒過程中,一級發動機的點火產生的筒內雜訊聲場對衛星造成傷害,呼嘯號運載火箭選擇了半入筒方案。

也就是,呼嘯號運載火箭的一級二級和三級在發射筒內,三級以上的整個載荷段是裸露在發射筒外面的。

這樣做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未來如果要發射更大尺寸的載荷的時候,會選用或者設計直徑更大的整流罩。半入筒的方案使得整流罩的尺寸不會受到發射筒3米直徑的限制。

自上世紀60年代,賽果洲際彈道導彈正式入役以來,該系列導彈/運載火箭的出井和出筒高清照片一直是缺失的。

如今,大家終於能夠一睹這震撼人心的瞬間!

呼嘯號運載火箭出筒瞬間。

呼嘯號運載火箭,代表著切洛梅博士的夢想與堅持。

4台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液體火箭發動機推舉呼嘯號運載火箭升空。

呼嘯號運載火箭進行程序轉彎。

從切洛梅博士的UR-100也就是賽果洲際彈道導彈入役,到呼嘯號運載火箭進入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這期間經歷了太多。

目前,呼嘯號運載火箭的單枚發射報價為4180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2.85億元。

小火箭致切洛梅博士與呼嘯號:

倦鳥歸林,

那漂泊在外的倔強,

終究還是,

回到了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這一路,很長,

長得不像是旅行,

更像是流浪。

紅色帝國,

轟然倒塌。

壓不垮的,

是進入太空的夢想。

抬頭仰望,

那無比深邃的星空,

才是我們人類的家鄉。

小火箭,於2018年8月

版權聲明:

本文是邢強博士原創文章,騰訊獨家內容。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 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箭 的精彩文章:

冰島,十句話了解這個地球精靈
殲20頭盔為何被設計為蓮蓬頭?到底有多厲害?這一技術太科幻

TAG:小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