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一褐矮星被降級為行星並被發現一個巨大磁場

一褐矮星被降級為行星並被發現一個巨大磁場

據外媒報道,對於一般觀察者來說,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區別非常明顯,但在它們中間還存在一類天體,叫「褐矮星,它的質量比行星要大但卻無法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過程。最近,一顆褐矮星被降級為行星狀態,現在天文學家又在其上面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磁場,而這可能為尋找系外行星提供一個新的工具。

這個名為SIMP J01365663+0933473的天體於2016年發現,當時它被認為是一顆古老、巨大的褐矮星。去年,天文學家們對它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其表面溫度約為825攝氏度、年紀大概在2億歲左右--在天文領域相對於一個嬰兒的年齡。

更重要的是,它被發現並不是一顆褐矮星,而是一顆非常大的行星。雖然兩者之間的區別仍存在爭議,但目前的判斷依據是質量超過木星13倍的天體為褐矮星,因為那是氘聚變開始的點。

該項研究首席研究員Melodie Kao表示,該天體介於行星和褐矮星之間的邊界,在帶給他們驚喜的同時其還可能幫助他們了解恆星和行星的磁力過程。

除了尺寸之外,SIMP還被發現擁有一個磁場且還是極光的宿主,至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則還是個謎。據了解,太陽系以及太陽系外的極光現象是由來自恆星的帶電粒子與行星的磁場互相作用引起,然而褐矮星通常不會有恆星向它們發射帶電粒子。

天文學家們通過超大陣列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天體,他們發現,SIMP的磁場比之前探測的還要強得多--實際上比木星的還要強200倍。對此,科研人員指出,通過對這個特別天體磁場發電機制的研究可以為他們帶來太陽系外行星的同類型機制的新視角。

除了上面這些發現,研究小組還稱,這顆行星的發現意義重大,因為這標誌著人類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了系外行星,也標誌著首次檢測到了這樣一顆行星的磁場。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了上《天文物理期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完成對哈勃常數至今最精確測量
古生物學家在4億年前的魚類化石中發現最古老的骨骼證據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