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狄仁傑》電影第三部的七個思考

對於《狄仁傑》電影第三部的七個思考

狹義英雄,亂世齊出,力挽狂瀾,救國救民,徐克狄仁傑新電影帶給我們諸多的思考。

思考一:大唐盛世文化的全面展現

眾做周知,徐克對電影里的歷史嚴謹性,從來都是不拘小節,在《東方不敗》里,他可以讓本來偏安西南一隅的苗族,跑到東南沿海來與倭寇打仗,而在《神都龍王》里,他也展現了洛陽旁邊就是海的獨特電影觀。

但到了這部《四大天王》里徐克似乎已經沒有興趣繼續挑戰人們的傳統歷史觀,雖然他在表面上依舊是在講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但他從影片中各種小細節方面入手,很好的展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璀璨的朝代,大唐盛世的精神風貌。

影片中既有充滿古風的唐代建築,也展現了長安當時作為世界之都的多元文化包容,當然這些都是外在元素,影片中那些關於佛家,道家的宗教隱喻,也很好的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自從魏晉南北朝以來,國家常年戰亂,民不聊生,國人在這水深火熱之中深感人生無常,於是紛紛將精神得以寄託。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宗教開始在國內盛行,佛家告訴人們,今生積德修善,來世就能得到更好的回報;而道家則更為直接,他告訴你只要今生潛心修鍊,死後就能羽化修仙。

就這樣佛教與道教逐漸成為兩個最重要的宗教,一朝興佛,一朝興道,如此交相呼應,此起彼伏。

到了唐代,道教被尊為了國教,到了電影里唐高宗的時代,道教的影響力更甚。

但影片中武則天對道教並沒有有所敬重,相反的,她對手下的道士只有利用之心,她更是自稱彌勒轉世,並根據自己 打造了一尊觀音像,供世人朝拜。

這說明武則天是一個貶道敬佛之人嗎,並不是,她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千古第一女皇帝,她想做的只是推翻唐朝的先祖信仰而已。

思考二:令人眼花繚亂的方數、忍術、與幻術

影片最大的看點,莫過於片中讓人應接不暇的方術,這其中還分為兩大流派,一是來自異人組的中原流派,他們雖然使得都是民間傳統雜耍的障眼法,但在徐克頂級國產特效的加持下,卻又與《火影忍者》里的五行遁術十分相似。

另一組流派則是來自天竺的封魔族,他們的方術以蠱惑人的心神,讓人看到幻象為主,封魔族的存在是影片價值觀的重要思辨。

它似乎在告訴人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心魔,狄仁傑的心魔是武則天,他擔心二聖當朝會影響江山社稷,所以他才會在幻象里看到武則天。而武則天的心魔則是權利,她對權力的過於痴迷,導致她一直深陷無臉候的幻象之中。

但同時她也是清醒的,她在大殿上與皇帝爭論方術的真假,但這並不是代表她已經被異人組迷惑,她這時更像是在對自己權利的測試,看看朝廷文武百官,服從自己的到底有多少。

封魔族的能力設計,也像極了《火影忍者》中的幻術,讓人相由心生,將心魔具象化,這裡就不得不佩服一下徐克的童心,已經年近七旬還能在自己的電影里加入這樣的漫畫元素

思考三:神探狄仁傑也有解不開的迷

說起打造東方式的超級英雄人物,徐克的《黃飛鴻》或許是最有發言權的一個,而狄仁傑就是近年來徐克傾力打造的新一任黃飛鴻。他睿智勇敢,不畏強權,彷彿天下沒有他解不開的謎團。

但即便聰明如狄仁傑這樣的人物,在本片里也深深的陷入了自己的迷思之中,正所謂在廟堂則憂民,在江湖則憂君,這一次徐克的江湖來到了廟堂之上。

狄仁傑的憂慮也自然上升到國家社稷的高度,他一方面站在武則天的對立面,絕不姑息。另一方面,他也明白,他與武則天之間的對抗,對於這個國家而言,都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狄仁傑是迷茫的,他身處的這個黑白莫辨的時代,就像身處在徐克以往的電影中,那是一個人人都身不由己的江湖。

思考四:高僧圓測的真實身份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阮經天飾演的圓測和尚駕著一隻巨大的猿猴,降妖除魔。那麼這位法力高強的僧人到底是誰呢?在歷史上圓測確有其人,他是位新羅王子,十五歲來到中國,跟隨三藏法師學佛,在當時頗負盛名。

而到了電影里,圓測代表了跟狄仁傑兩種截然不同的修行方式,兩人都受過三藏法師的教誨,但一個選擇入世,另一個選擇了出世。兩人修行的方式不同,但天下大道,殊途同歸。

到了故事的最後圓測眼見天下有難,還是選擇了入世降魔,在影片里,導演徐克放進了一個彩蛋,當馬思純飾演的水月來尋求圓測幫助之時,她看見的只有一個猿猴。

她也將這隻猴子誤認成了圓測,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會心一笑的彩蛋,但細細想來,會發現這隻猿猴或許也是人們的幻象,它其實代表著圓測本身。

思考五:亢龍鐧代表了什麼

影片從唐高宗賜予狄仁傑亢龍鐧開始,也就此引出了整部《四大天王》的故事。亢龍鐧這種可以制衡帝王的武器在中國歷史的舞台上屢見不鮮,尚方寶劍與八賢王的金鐧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亢龍鐧雖然在真正歷史中並沒有出現,但它卻能很好的展現狄仁傑的人物設定,用鐧作為兵器的最好代表便是秦瓊,他也被後世當成門神供奉,成為剛正不阿驅魔降妖的象徵。

早在《通天帝國》時期,徐克就對這把象徵著狄仁傑的兵器頗為重視,開始這把鐧的名字叫退龍鐧,後來又改為了諫龍諫,再後來又改為如今的亢龍鐧,這其中的改變,也代表著徐克對這把兵器的解讀。

所謂亢龍,出自易經乾卦,它是在勸誡居高位的人要戒驕戒躁,知進退,不然必會後悔。而鐧也通誡,在眾多兵器里,屬於較重的一類,使用者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就根本無法運用。

所以電影中唐高宗將亢龍鐧交給狄仁傑的用意,或許就是相信如果未來武則天的野心進一步膨脹,狄仁傑能運用自己的力量阻止她,這也就是為什麼武則天一心想將亢龍鐧收回的原因。

思考六:怒目天王是什麼來頭

電影中最後的大boss是一尊巨型金剛,以及一團眼球組成的肉坨的合體,讓人不禁以為他是天王廟裡廣目天王的化身,但根據官方說法,這尊金剛叫作怒目天王,或許是因為佛語有云「菩薩低眉,金剛怒目」。

而所謂的四大天王,都是金剛的一種,至於那個眼球組成的肉坨,則被官方稱為瞻波伽,它原指一種金色的花,是用來裝飾佛教聖物所有,但聯想到影片中這一坨東西,用來裝飾佛家之物應該會褻瀆神靈吧。

思考七:四大天王到底是哪四大

雖然一部分觀眾可能知道,這四大天王是源於佛教的宗教傳說,但我想大部分觀眾在看完此片後都不知道這四大天王到底指的是什麼?

在佛教傳說里,四大天王是護法天神,他們最初起源於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早在西漢時期就傳入中原,而在古代中國,這四位異鄉之客很快就遭到本土漢化,逐漸掉進了道教和民間傳說的領域裡。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南天門的四位天王,當然這些都是後世的故事。其實在電影發生的唐代,大眾對四大天王的信仰才剛剛定型了,不但跟佛教那邊的意義相差甚遠,也沒有後世風調雨順那些祈福徵兆,他們此時有著最為直接的含義,那就是代表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化身。

所以,在電影中那個邪魔入侵的時代,能夠扶大廈之將傾的四大天王,也就只有電影中力挽狂瀾的幾位主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猶如夜晚的美景 的精彩文章:

楊麗萍現身機場,一襲少女裙引眾人熱議,網友:口罩上的字太搶鏡
《快本》真是誰紅跟誰玩張一山一句話破真相!

TAG:猶如夜晚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