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毛澤東的邀請,他體現出了名門風範

面對毛澤東的邀請,他體現出了名門風範

湖南湘潭曉霞山書香門第黎氏,在近現代史上一門就誕生了八位閃耀於中國各個領域的人才,世稱黎氏八駿。今天我們談談八兄弟中的老大黎錦熙那些驚艷的往事。從中可看出優良深厚的家風所滋養出的君子風範。

黎錦熙

1910年,長沙米價暴漲,發生了著名的搶米風潮。還未畢業的黎錦熙攜同學張平子前往省城著名鄉紳葉德輝家去募捐。正好湖南另一位大鄉紳王先謙當時也在葉家。葉德輝在省城以厲害著稱,與王先謙一道在搶米風潮發生後拒不接受清廷提出的善後要求。可就是這樣一位厲害人,面對兩個毛頭小子的來訪竟然有點緊張。葉德輝囑咐王先謙呆在裡屋不要出來,說外面的事由他應付。

結果是,葉德輝慷慨地認捐銀元一百。這讓躲在裡屋的王先謙事後大跌眼鏡。葉告訴王:「這兩個學生可不簡單,影響很大,尤其是那個黎錦熙。我是為了破財消災!」

葉德輝

湖南著名鄉紳、學者、藏書家

不久後的事證明葉德輝所言不虛。初任湖南都督的譚延闓,竟禮賢下士,親往剛從湖南優級師範學堂畢業的黎錦熙住處拜訪,請黎任秘書。然而黎錦熙的性格似乎不適宜官場,從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接受聘請,到十一月五日,只幹了十天就辭職了。這十天就讓他就看透了官場,決定放棄從政之路。

如此任性,是不是頗有古來名士風範?然而這種風範難免要得罪人。

離開都督府後的黎錦熙專註於教書、辦報和編書。而先前對他禮賢下士的譚延闓很快成了他得罪的對象。他與友人創辦的《長沙日報》和《公言雜誌》,均因觸犯以譚延闓為首的湖南當局被迫停刊。

譚延闓

政治家,三任湖南督軍

話說黎錦熙辦報時,幫他謄寫文稿的,還出了兩個後來響噹噹的人物。他們一個叫田漢,一個叫毛澤東。

毛澤東當時是黎錦熙的學生,但兩人只相差三歲,又是老鄉,所以平時亦師亦友。後來黎錦熙去北京任職,兩人還時有書信往來。毛澤東赴京後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生活清苦且孤寂,只有黎錦熙對他敞開懷抱,常請毛澤東來家打「牙祭」,成為毛澤東那段歲月中重要的精神依託對象。

直到毛澤東參加了革命鬥爭,黎錦熙也一直關注著毛澤東的蹤跡和下落,祈禱他能平安。在那個白色恐怖時期,他冒著被查抄的危險,將毛澤東在長沙主編的《湘江評論》以及《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等文獻裝在一個精製的盒子里悉心保存,這些後來都成為珍貴的文獻。

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

1964年原本翻印

新中國建立後,昔日的兩位師生再次聚首。毛澤東一聲「黎老師」出口,兩人登時都熱淚盈眶。然而在毛澤東宴請黎錦熙,邀請其加入共產黨時,黎錦熙卻脫口而出「君子不黨」,讓毛澤東臉色很難看。

但這並沒有妨礙毛澤東指定昔日的老師為漢字整理委員會主任,請他制定文字改革工作。1978年,黎錦熙在一個幽靜的四合獨院中溘然長逝。

縱觀黎錦熙一生作為,其君子風骨不可謂不突出。還是學子時就為社會疾苦奔走呼告,是為心憂天下;不因權貴禮賢下士,就甘願在官場隨波逐流,是為品性高潔;一方面對學生兼摯友的毛澤東關懷牽掛,一方面又以一句「君子不黨」敢拂領袖面,與毛澤東深厚的交情並不被他拿來攀龍附勢,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詮釋。

師生合影

我想,這就是名門風範,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謙謙君子,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僅便閱讀。

若有疑惑,請聯絡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脈承 的精彩文章:

上古八大姓之「妊」

TAG:脈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