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壓力不必然導致焦慮,用這4步緩解你的焦慮!

壓力不必然導致焦慮,用這4步緩解你的焦慮!

壓力和焦慮

你是不是也認為有點焦慮其實是件好事?培訓中,我們經常把這個問題拋給學員,而幾乎每個學員都會點頭表示認可。

接著我們還會問:「當你們焦慮時,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答案通常是各種各樣的痛苦體驗,這些感受不可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

儘管一小部分人認為,焦慮可以激發人的鬥志和潛力,這個回答本身就沒有搞清楚焦慮的實質。

事實上,焦慮永遠都不可能是你的朋友。

這種混淆不清的觀點導致人們把焦慮錯誤地分為所謂「好焦慮」和「壞焦慮」。下面我們將描述「壓力」和「焦慮」的異同。

「壓力」指的是一種執行任務的要求,且這種要求在程度上比較強烈,但其本身並不包含焦慮的成分。因而,構建韌性的關鍵是避免將事件本身的「壓力」轉化為「焦慮」。

當人的大腦被執行任務的要求喚醒時,「壓力」就開始出現了,但是當你增加了「糾結」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來回琢磨讓自己苦惱的事情時,壓力很容易轉化為焦慮。

壓力 + 糾結 = 焦慮

Pressure + Rumination = Stress

比如你遲到了,是接納自己遲到的事實,儘可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還是對自己起床晚了這件事充滿內疚,對自己的行為懊惱不已,對後果擔心害怕?這就是把壓力轉化成了焦慮。

「焦慮是由咀嚼痛苦造成的」

你可能會說:正因為有重要的會議要參加,我這麼焦慮一點兒都不奇怪。當真如此嗎?

人們焦慮而且總能為焦慮辯解。事情本身很簡單,你早上睡過點了,現在遲到了,僅此而已。正如我們將看到的,發現糾結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糾結是我們應對焦慮的核心。

我們想強調的是,你有選擇的權利。沒有人天生就習慣糾結,糾結是我們後天習得的行為。正因為糾結是一種習慣,所以可以改變。

本書將逐步告訴讀者如何改變這種習慣。改變的過程很簡單,只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喚醒

第二步,專註

第三步,超然

第四步,釋放

所謂積習難改,多年的習慣不會一夜之間就發生變化,而且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改變習慣需要明確原因,這樣可以激發我們改變的動力。因此,本書也將告訴你為什麼要改變糾結的習慣,以及如果繼續咀嚼那些令人苦惱的事情會給人的身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韌性和應對策略

河流是對生活最恰當的比喻。如果此刻你正處於寧靜之中,那麼你必將迎來生活的湍流,但湍流並不意味著焦慮,而只是執行任務的要求的壓力。

壓力會增強人的動力,對人是有益的,但隨著漂流筏進入下一片湍急水域,至少一半人會進入恐慌狀態。結果他們的漂流筏紛紛傾覆,最終他們會失去通過這片水域的機會。

這就是將壓力轉化為焦慮的例子。而具有韌性的人不會失去判斷力。韌性可以定義為

「平靜地越過生活中的激流的能力」

韌性思維是個體把逐漸出現的情況看做正在進行中的變化看待,而不參入任何負面的主觀判斷。

具有韌性技能不是讓自己努力撐著、保持頭在水面上,而是要認識到根本沒有什麼洪水要淹沒自己。

慎思 vs 韌性溝通

照顧一位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親人。當我們仔細審視焦慮帶來的身體反應時會發現,糾結還會使體內一種叫作皮質醇的激素水平升高。這種激素持續處於高水平會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有直接證據表明:照顧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群體,其傷口癒合速度明顯放慢,因為其免疫系統已經受損。護理者似乎需要不間斷的關注病患,其實這種狀況非常少見。

更常見的情況是,護理者繁重的工作壓力在停工的那一刻就煙消雲散,但如果他們糾結於各種煩心事,壓力就會持續形成慢性焦慮。你可能會反駁說,糾結是為了找到答案。而這只是不斷咀嚼煩惱。

我們不建議人們淺層次地思考問題,而要深入思考問題,但重要的是不要加入負面情緒。這就是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慎思(reflection)

慎思是思考問題、找到解決方案的過程。

Reflection is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over a problem to arrive at a solution

將焦慮定義為糾結,似乎意味著是否焦慮完全是個人的事,好像是在免除管理者的責任,就像是說:「如果哪個人焦慮了,他停止糾結不就行了,關我什麼事?我也幫不了忙啊!」如果管理者持這樣的想法,就意味著管理者認為「我該怎麼著就怎麼著,他焦慮和我無關」。有這種想法的管理者充其量只是一個「經理人」,而非「領導者」。

企業也承擔著一定的責任,企業要避免員工將工作的壓力轉變為內心的焦慮,應當怎麼做呢?只要遵循一條簡單的原則就足夠了,那就是:避免發生那些讓員工糾結的事件。

我們拿管理者舉例子,並不是說韌性對於管理者比對於其他人更重要。另一方面,近來我們與一家工程公司的一個團隊一起工作,這個團隊非常擅長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項技能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心應手,但是這個優勢在培訓中卻常常由於注重問題細節,而在「雜草」中迷失自己。

在一個組織中,各層級人員擁有韌性都有助於工作效率和生產力的整體提高。咀嚼煩惱損害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學習如何提高韌性。

韌性和正念

要想具有韌性,就要時常檢視自己的言行。在此引入近來比較流行且需要澄清的一個概念:正念

在 20 世紀 80 年代「焦慮管理」的理念流行期間,「正念」也成了一個常用語,它究竟有什麼含義呢?

這個詞是過去幾十年來心理學家發明的一個新詞,目前在企業中指的是一種提高績效的技能。正念也被用於心理治療,目標是使被治療者少一些不開心。

這種狀態有點像做白日夢,這種做白日夢的狀態就是「醒著睡覺」的狀態,我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而且想法變成了非常真實的場景,就像晚上睡著時做夢一樣。

正在夢中飄蕩時,忽然一個同事過來找你,你一下子從夢中醒來,可能會問「你說什麼」。「醒著睡覺」狀態不會像糾結那樣給我們帶來身體的傷害,問題是你「醒著睡覺」的時候是不是還有其他重要的工作要做,比如需要看完桌上的報告。如果你沒有把手頭工作完成就開始「醒著睡覺」,那麼你醒來後迎接你的將是一連串的工作清單以及由此帶來的壓力。

「醒著睡覺」和慎思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那些「醒著睡覺」或做白日夢較少的人往往工作效率更高,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得時時刻刻保持清醒,而是說要儘力在更多時間裡保持更清醒的狀態。

不光在工作中,這個原則在生活中也非常重要。想想看,有多少次你對配偶或朋友說「什麼?再說一遍」。

「醒著睡覺」經常會發生,因為人對周圍事物熟悉之後就會感覺無趣,於是思緒會飄走。保持清醒狀態的關鍵是專註。我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引開,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控制它。

來源 | 公眾號:CCL創新領導力中心

圖片來源 | 網路

編輯 | 智慧雲

智慧雲董事會,定位於"高成長企業的外部董事會",為高成長企業的企業家和高管提升領導力,並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解決戰略問題,核心產品是為企業家定製的私人董事會,以及為企業高管定製的群策群力工作坊,致力於提升企業家領導力,助力企業高速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雲董事會 的精彩文章:

善用先發影響力,開口之前定輸贏

TAG:智慧雲董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