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管理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正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管理
文|Martin Chorzempa,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享有的自由放任就快到頭了。十多年來,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企業利用規則空白,自由地創新並運營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下的大型網路。但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重新施加控制。這些舉措可能產生深遠影響。如果中國監管措施過於嚴厲,那將可能導致創新速度放緩,金融體系低效率也可能導致增長放緩。
中國政府一直看好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推動未來增長的潛力。但與此同時,政府也對過度放貸提出過警告,強調加強金融安全以控制金融風險,同時建議採取各種措施消除中國經濟對信貸的依賴。最新的監管措施涉及電子支付、信用評級、資產證券化和加密電子代幣及首次代幣發行(ICO)(即通過發行代幣而不是股權或貸款為新公司籌集資金)。總體來看,這些措施意味著對整個金融部門的加強監管,也同時增加了政府對私營公司數據的獲取和控制。
2017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專有網路的付款活動和相關數據進行了集中管理。支付寶、財付通和微信支付等網路平台系統自成體系:個人從銀行賬戶將資金存入他的互聯網賬戶,然後在該網路平台內自由地進行轉賬交易,銀行對此無法察覺。自2004年以來,這些平台所處理的支付額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在2016年達到了100萬億。政府開始關注這些平台自身的穩定性以及它們對傳統支付機構、傳統銀行和中國銀聯的威脅。強化監管已不可避免,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8月份的措施要求互聯網巨頭分享有價值的數據,使得央行能夠更多地獲取這些網路平台的交易信息。從2018年1月開始,央行另一項措施使互聯網支付機構提高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這將削減支付機構的利潤,超過6億美元的年利息收入將憑空消失。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原本允許8家私營公司創造自己的信用評分系統,但這一原定計劃正在回撤。這8家公司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騰訊和平安。與此同時,由中國人民銀行創建的全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在申請自己的信用評分系統「信聯」的許可證。這些舉措顯示了央行對信貸數據和支付活動強化監管的趨勢。
一條新出台的規定要求那些被諸如螞蟻金服和騰訊等公司擁有的網上小貸企業,把它們出售給他人的貸款額(包括證券化後的數額)限制在對外部籌款的規定額度內。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之前繞過這些限制,發放了數萬億的人民幣貸款。如果沒有採取措施的話,這數萬億貸款就逃脫了監管審查。
最後,中國對ICO的全面禁止表明監管機構正更快更大膽地採取行動,對新形式的金融活動加以協調管控。所有這些決絕的監管行動,都彰顯著中國政府的思路轉變,而這一轉變將對中國金融產生深遠影響。「互聯網金融」只佔中國龐大的金融部門很小的份額,但監管機構已經意識到了這些新的交易行為和公司對金融和社會穩定帶來的嚴重風險。
中國將繼續加強對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這不僅僅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監管者們還希望給發展緩慢的銀行系統一個機會,以追趕更新興、更靈活的互聯網競爭對手。這種措施可能會減少某些類型的欺詐或風險活動數量,但也可能再次抑制金融部門的發展。如果政府管控力度過強,那麼互聯網金融在為更多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為無效率銀行提供競爭激勵等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可能會消失殆盡。
https://piie.com/blogs/china-economic-watch/beijings-grip-internet-finance-tightening)
END
薈萃智庫思想
推動智庫合作
提升智庫成就
中國智庫網
TAG:中國智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