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對華技術封鎖作用有限,全球市場足夠中國產業升級

美國對華技術封鎖作用有限,全球市場足夠中國產業升級

樹欲靜而風不止,最近幾天,美國不顧雙方企業和消費者利益,一再將中美經貿摩擦升級,輪番「加價」。

美方動作主要包括:一是美國貿易辦公室代表(USTR)萊特希澤8月1日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稅率由原來宣稱要加征的10%提高到25%;二是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多家電子、航空研究機構;三是美參眾兩院同時發起《美國外商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推動近10年來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範圍最廣的外商投資審查制度改革,針對目標明顯。

面對美方的一再升級事態,中方不得不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決定將依法對自美進口的約600億美元產品按照四檔不同稅率加征關稅,中國商務部還表示,中方保留繼續出台其他反制措施的權利。

從提高關稅到出口管制,再到投資限制,美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其實就是試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和創新。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前副代表周小明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短期對中國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長期看作用不大。美國對華遏制將是一種常態,而且有加劇之勢,我們要學會適應。

周小明認為,中國是一個開放經濟體系,也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技術來源已經實現多樣化。美國以外的全球市場也有足夠大的空間讓中國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東方不亮西方亮。中國只要加大開放力度,更加積极參与全球產業鏈分工,以開放化解封鎖,一定能實現突圍,取得更大進步。

圖為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原副代表周小明

美國挑起貿易爭端本質是遏制中國崛起

第一財經:剛開始特朗普拿貿易逆差說事,以貿易赤字為由,單方面挑起對中國的貿易爭端,增加關稅。最近,除了關稅之外,又在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方面採取行動,這意味著什麼?

周小明:最近美國這一系列動作,無論是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還是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或是推動外商投資審查制度改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和目的,就是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遏制中國的創新。去年8月,美國啟動「301調查」,開始部署對中國技術封鎖,到目前為止,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對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全面的技術封鎖。

一是以國家安全名義,嚴格限制中國公司併購美國高新技術企業,導致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僅為18億美元,同比下滑超過90%,處於7年的最低點。

最近,為進一步堵死中國的投資,美國還對它的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進行改革,內容有:一是擴展CFIUS審查範圍,規定涉及關鍵技術和關鍵基礎設施的「非被動投資」、或者將知識產權或關鍵技術轉移給外國投資者的特定合資項目,都必須納入審查;二是強化國家安全審查,新增關鍵技術的「累積」控制、公民敏感信息、網路安全、輿論影響等多項內容;三是提升CFIUS的執行效率,引入強制申報制度、加強事後合規性監管等。這都將給予CFIUS更多國家安全審查借口和依據,使中國在美投資併購難上加難。

第二,限制中美進行科技交流。美國已經悄悄地開始阻止中國科技人員訪美,同時收緊中國工程和科技類學生的簽證,阻礙中國公民到美國科研機構和大學從事敏感領域的研究。最近,還試圖阻止中國企業與美國高校的科研合作。

第三,加強出口管理體系。這次把44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實行嚴格管控。未來美國還可能對中國出台新的技術限制措施,企圖切斷中國的技術來源。

第四,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徵收懲罰性的關稅,藉此壓縮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市場和成長空間。 美國《國防授權法》還禁止美國政府部門和與政府有生意往來的機構使用華為和中興的服務和設備,試圖把這兩家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拒之美國門外。

美國的技術封鎖再次讓人們更看清了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的真實目的:貿易戰不過是手段而已,背後的目的是要遏制中國崛起,保住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遏制中國崛起,是美國目前最大的政治,是壓倒一切的東西。經濟利益只是它的附庸。特朗普對華打貿易戰在美國遭到了普遍反對,但他依然不思悔改,原因就在這裡。因此,即使我們在經濟上做出一些妥協,給美國一些實惠,也很難成為美國優先考慮。如果這種讓步達不到遏制中國崛起的終極目標,美國不可能為之所動。即使我們繡球拋得再多,美國也不一定會接。

全球市場足夠中國產業升級

第一財經:全球化走到今天,各國加大開放已成為共識,在此背景下,美國對中國高新技術的「卡脖子」之舉,作用幾何?

周小明:美國不斷升級事態,挑戰我們,這種情況十分可能常態化。我們對這種態勢要習慣,保持淡定。美國是全球創新中心,也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的領行者。美國的技術封鎖對中國短期內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但是,在全球市場越來越一體化的今天,從長期看,美國封鎖的作用非常有限。

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取決於資本、科研投入、市場規模、法治環境和應用場景等諸多因素。美國單個國家的遏制阻擋不了中國的創新和科技崛起。

中國的技術創新,實行的是兩條腿走路,也就是,一方面靠自主研發,另一方面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在自主研發方面,近年來中國的科技原創能力大幅提升。在國外期刊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被引用數量以及專利授權量,在全球範圍內基本上都僅次於美國,名列第二。中國科研經費也在持續提高。2017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達1.7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佔比達2.12%,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正是由於中國高科技發展快速,引起了美國的恐慌。以人工智慧為例,中國已成為全球這一領域的重要參與者,緊追美國這個領頭羊,並且在應用層面同美國不相上下,開始向核心技術領域進發。

事實上,美國並不壟斷所有高新技術。歐盟、北歐國家、日本等國家在某些領域也有其獨到之處,各領風騷。而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對全世界工商界,包括美國工商界,都是難得的歷史機遇,是數以千萬計的國外企業成長所賴以的重要源泉和推動力。這意味著我們同其他國家的科技合作的天地廣闊,大有作為。

應該指出,中國是一個對全球開放的經濟體。美國只是全球這個大圓中的一塊。它的封鎖並不能阻礙其他國家繼續同我們做生意。想想看,華為公司一直被美國拒之國門之外,不也照樣成為全球電信業的翹楚?亞非歐市場如此之大,只要我們好好耕耘,會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國產品和產業升級。

以更大開放化解封鎖

第一財經:那接下來,中國應該做些什麼,尋求突圍?

周小明:我們的應對之策不應是針鋒相對,而是以柔克剛,敞開大門搞建設,以更大的開放來化解封鎖,實現突圍。

首先,我們要完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科技、工程和管理人才來華工作和發展,把中國打造成全球人才聚集地。美國越堵,我們的國門就要開得越大。

第二是要大力招商引資。首先,我們要儘快出台中國高端製造國際合作政策,邀請外資參與這一規劃,共擔風險,共享成果,使其成為中外企業的共同事業。其次,我們有必要建立更多的國際一流研發中心,築巢引鳳,並鼓勵外商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攜手搞科研,搞技術創新,把中國打造成全球創新中心。

第三,尋求中外之間更多的利益共同點,實行利益捆綁,化競爭對手為夥伴,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可以考慮中外領頭企業實行交叉持股,或者互派董事,通過這些利益紐帶,使雙方同舟共濟,以減少摩擦,激發合作熱情。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我們要加快走出國門的步伐,更大規模地在國外投資興業,特別是在國外建立更多的研發基地,充分利用國外的信息、人才和技術,加快新技術和產品的開發。

在這方面,我們已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南安普頓大學和伯明翰大學三所院校,共同成立「中英軌道交通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瞄準高鐵等領域的新技術研發合作。這種中外企校強強聯合,集中優勢資源協同創新,對提升中國高鐵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助推中國高鐵等高端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意義重大。再如,長安汽車在義大利、日本、美國等地分別建立研發中心,為旗下的眾多車型提供了寶貴的支持。

這種合作,可以為我們在產業鏈和技術分布上開闢廣闊途徑,實現技術來源多樣化,也給當地提供就業崗位,拉動經濟發展,促進技術進步,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模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間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已經成為滾滾洪流,既堵不住,也攔不住。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美國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企圖阻攔中國科技發展和創新,最終只能是抽刀斷水。這種作繭自縛的做法,不但可能導致美國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還可能延緩了美國自身的科技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泰國普吉載有中國遊客船隻傾覆,各大旅企啟動緊急預案
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