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追尋自由的創作之路

一個追尋自由的創作之路

追光者

 夏至未至 電視劇原聲帶

岑寧兒 

00:00/03:55

夜已深了,涼風來襲,一盞灰黃的孤燈下,拉長了書桌前的人影,此人頭髮稀疏、眼帶血絲、面容憔悴、眉頭緊鎖、若有所思,在紙上來來回回不停畫著,手指的移動好像在和思維在賽跑,很快,紙上堆滿了歪歪扭扭的文字。記錄著白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經由大腦的加工和組裝,如涓涓細流,一字一句的呈現出來了。

這是一個文字工作者給人留下的印象:長夜、黑暗、孤燈、枯坐、一紙、一筆、一個禿腦殼。

思維是無疆域限制,意識是沒有形狀、虛無縹緲、不著邊際、零碎散落的,文章像容器一樣,裝滿了有序的文字。對於作家而言,創作是將高階的思維轉化為低維文字流的輸出過程。

理屈詞窮。文字工作者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詞不達意,言不由衷,想描寫駱駝,寫出駿馬在奔騰,這是常見的詞窮。是沒有儲備足夠的辭彙量,還是沒有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在我看來,兩者皆不是。對一件事情過度熱誠時,心理的期望會水漲船高,一旦付諸行動,各種阻力隨之而來,帶來一定的扭曲,改變了最初的意識形態。

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向我們展現了小說家這個職業的「清明上河圖」。書中以自傳文體,採用夾敘夾議的筆法,樸實無華的鋪墊、行文流水的敘述、落落大方的觀點,足見多年深厚的文字功底。描述了年輕的苦澀和清貧樂道,堅守自己興趣的執著,機緣巧合的初次寫作,斬獲新人獎的喜悅,鼓舞了寫小書的信心,此後,在小說創作的道路上馬不停蹄、一路狂奔,為讀者奉獻出一部又一部佳作。

散文化的語言,慵慵懶懶,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文字的律動,彷彿一位長者坐在身旁,向我講述初寫小說的興奮、再寫小說的迷惑、堅持寫小說的習慣。

在許多情況下,小說家是將存在於意識之中的東西轉換成「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那原本固有的形態與後來產生的新形態之間會產生「落差」,便如同槓桿一般,利用這落差自身的能量來講故事。這是相當繞彎子和費工夫的活兒。

作者有一顆不堪被束縛的靈魂,熱愛自由,希望從事不拘於形式的職業。年輕時舉債,經營播放爵士樂的小餐館,後來憑藉一顆好奇的心,開始小說創作。有時旁徵博引,有時娓娓道來,將有限的詞語和句式打亂重組,以故事為載體,寫出自稱「形式上像小說的文字」。

不用起早貪黑擠地鐵通勤,不用參加枯燥無味無休無止的會議,不用講言不由衷的話,不用向老闆點頭哈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全身的細胞都充滿了能量。

一個小說家的成功不在於書的銷量,也不在於版稅的多寡,而在於思想得到了傳播,文字忠於內心,寫出了最願意表達的觀點。以特有的風格和章法,形成鮮明的個性化特質,才能小說的細分領域跑馬圈地,村上春樹是這樣做的,而且做到了極致。

所謂小說家,就是刻意把可有可無變成必不可缺的人種。

創造力是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不用刻意為之,只需輕描淡寫,自然天成,畫龍點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而行 的精彩文章:

中年男人活得像百科全書

TAG:善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