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三周年:關於婚姻、人生、財富的深度思考
文 | 李娜
來源 |與爾同消萬古愁(ID:shovidnana)
婚姻篇
人真的可以完全拋開外在影響,獲得絕對的理性、客觀和清明嗎?
站在結婚三年這個時間節點,我有了新的感觸:
婚姻這紙契約,確實對人的觀念和行為有一定的約束作用。
舉個例子:
當我對對方感到失望和不滿的時候,婚姻會讓我站在「we are a team」這個角度,去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像戀愛時那樣,一邊沉溺於情緒,一邊在心裡暗暗盤算著「要不要換個人」。
婚姻的本質是合作。
合作的基礎是什麼?是價值交換。
你對我有價值,我對你有價值。這個價值也包括愛,因為愛,其實也是一種精神和情緒價值。
那麼婚姻的第二個約束作用,就是讓我有敬畏心,保持自身的成長和進步。
這種敬畏,再細細體察,其實也並不是對於失去的恐懼,而是對自己人格的要求。
過去有人問我,什麼樣的人不會出軌?
再美好的婚姻,也會有厭煩的時候。是的。這就是婚姻制度的反人性之處。
人性的本能是喜新厭舊的。
婚姻讓你獲得充足安全感的同時,也會讓你感到無聊,想要一點新鮮感的刺激。
可是,聰明的人,對自己人格有要求的人,會明白「有所得就必然有承擔」,會更懂珍惜,也更能理解自己「慾望和恐懼」的來處。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年,我在文章里多次強調,要看清自己的慾望和恐懼。
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事。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為學習謀生的技能,寒窗苦讀十幾二十年,披星戴月,殫精竭慮。工作之後,大半時間精力供奉職場,也依然在職業跑道上不停地學習和成長,以獲得安身立命之根本。
每一天都在奔跑,這是現實處境,是生存前提。
婚姻也是同樣。
三年前的8月5日,我們請假跑去海淀區的民政局領了結婚證。
我現在依然記得那天空氣的味道,陽光灑在臉上的觸覺,斑駁的樹影,以及異常平靜的心情。
嫁了一個彼此相愛,又三觀相合的人,只是做了一個聰明的選擇。
並不意味著,就能永遠高枕無憂萬事大吉。
選對了,只是一個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婚姻更考驗經營的智慧。
我是一個內心傲嬌的人,對婚姻的質量要求也很高,所以絲毫不敢懈怠。
在這裡,也想告訴各位一個秘密,你變得越來越好,你的親密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關係,從來都是兩個人互動的結果。去主動引領,不要被動等待。
結婚三年,我們一起經歷過很多難關。最難的時候,沒有互相責怪與遷怒,而是慷慨給予理解和陪伴。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這裡面當然有愛的成分,但我現在細細想來,依然關於兩個人的人格、智慧與價值觀。
要做一個聰明善良的人,也要嫁一個聰明善良的人。
如果你問我,現在和剛結婚時感受有什麼不一樣?
不一樣的是,我覺得我們的鏈接感更深了,更能互相理解,也更包容彼此,和另一個人的生命盤根交錯,越來越扯不斷。
很多人覺得包容是一種無奈。
其實當你深刻理解彼此的差異,理解每個人標準的不同,就能在無關原則的事情上,做到一笑置之。
舉個例子。
《幸福三重奏》裡面,有個橋段是蔣勤勤委屈哭了。陳建斌說自己會洗碗,會收拾,但是吃完飯卻要休息,不立即行動,而且做完的家務,蔣勤勤還要自己動手收拾一遍。
其實本質上,就是兩個人對家務的標準不同。
這樣類似的小事,可能每個人的婚姻都會遇到。可是哪怕你對整潔度的要求再高,你也不能要求對方按照你的標準做事。
充分理解差異,也要充分尊重對方和你不同。
婚姻中最重要的是鏈接感,也就是彼此能夠給予對方最重要的東西。
我覺得我們的鏈接感有兩個維度。
一個維度是價值觀的。價值觀相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在「自我實現」這個人生最高級層面上,互相理解並支持。
另一個維度是共同的經歷。感情的厚度,一定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我們一起生活,一起做事業,一起讀書,一起旅行。
很感恩那些共同走過的歲月,也期待著一起走過更多的春夏秋冬。
人生篇
我今年32歲,從去年開始,有了「人到中年」的心境。
什麼是中年心境?
一是看到了衰敗,對死亡有了恐懼;
二是在生存的層面沒有困惑,也就喪失了探索的慾望。
這種感覺很可怕。
通透的人,會非常容易感受到虛無和幻滅。
20-30歲的時候,雖然很窮,很青澀,但整個人是生機勃勃的,對人生有盼望。
那種盼望,是人生的基本動力。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要買得起名牌包,想要在北京買房子,最重要的,想要實現全職寫作的夢想。
算不上很有野心吧,但這些人生最基本的盼望,我都實現了。
然後,人生又滑向了自我重複。
有段時間,我對現在的狀態非常厭倦,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寫稿機器;
更令人沮喪的是,寫作這件事真的需要天賦的,我不是天賦型的寫作者,所以又容易有「江郎才盡」之感,對自己的才華很自卑,覺得再怎麼努力,也寫不出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在自我質疑和自我攻擊里,疲憊地交戰。
然後我去見了一些朋友。
說來也是很有意思,我很多朋友選擇在30出頭時創業,我們談論價值感,談論願景,談論商業模式。我會想,賺錢的方式有這麼多,我為什麼不去做點更新鮮好玩的事呢?
洞察需求,資源整合,輸出價值。
可我又悲哀地發現,我的核心能力,還是寫作;我感興趣的點,還是文化。
幾年前我做過網店,最痛苦的地方不在於「如何賣出更多產品」,而是我這個人本質上,對物質沒有多大興趣。我需要意義感。這個是支撐我走得更遠的核心動力。
也就是說,當我的收入達到自己的目標之後,賺錢就構不成我工作的動力。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我知道大眾媒體,將內容做得下沉,會迎合到更多的用戶,賺到更多錢,我也不願意去降低自己的標準。
然後我又開始大量讀書。
把自己清空,讓自己回到最本初的狀態,讀了一些經典好書。
我發現,我生命最核心的動力,是求知慾,是突破認知邊界的那種快樂。
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解決自己的「中年危機」,明白了生命核心動力,我也覺得很慶幸。
因為這樣一來,我就明白了我常常浮現的厭倦和虛無感是怎麼回事了。
在過去的人生里,我都活在生存的層面,也就是說,為了賺錢去工作。
當金錢驅動的魔力消失了之後,我以後的人生要如何自處?
外在的東西,功名利祿也好,穩定的婚姻家庭也好,其實都無法讓一個人真正飽滿和充實。
人必須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必須有內在的驅動力,去探索,去創造,才能獲得真正的飽滿和充實。
不要告訴我,生個孩子就充實了。
孩子會佔據你很多年的時間精力,這是客觀現實,但本質上也只是一場體驗和經歷。孩子最終會離開你。
太多人把孩子當做人生意義,然後孩子成年後也不願放手,因為一旦放手,自己的人生就滑向了無邊無際的空虛。
我不會自欺欺人的。
我一直很清醒,深入到生命的內核去思考問題,因為我覺得自己的人生無比珍貴。
財富篇
結婚三年,家庭財富的增長還比較樂觀;
雖然依然算不上有錢人,但是我們對錢沒有了焦灼的心態,可以簡單聊聊對財富的理解。
為什麼在「結婚周年紀念時」談財富?
因為我覺得「家和萬事興」這句老話非常有智慧。
婚姻穩定,感情甜蜜,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大後方穩定,兩個人就可以從負面的、瑣碎的事務中抽離出來,去前方並肩作戰。
財富的意義是什麼?
基礎的層面,是安全感;終極的層面,是自由。
先談談安全感這個層面。
我們賺來錢,購買食物,購買住所,購買一切生活所需,無非就是滿足安全的需要。
其實我對物質興趣微弱,但是我喜歡賺錢,因為對我來說,錢最基礎的一個功能,是對抗意外的發生。比如說生病。
生老病死無人可倖免。但是卡里有錢和沒錢,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除了自己多存一點「防意外基金」,我們還購置了保險。
順便提醒各位,有能力的條件下,一定要買保險。
其實很多人的一生,賺錢也只是在安全感這個層面上掙扎;而財富終極層面意義,是讓你活得自由。
財富自由是人生自由的基礎。
當你不再為了生存和安全去賺錢的時候,才能自由地去選擇,自己怎樣度過這一生。
那麼,如何獲取財富?這裡不談怎麼賺快錢,只說一說老老實實賺錢的方式。
我覺得有三個層面。
1. 最低的層面,是通過出賣時間、勞動力和技能賺錢
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這個層面,也就是把事情做好,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獲得更高的職位和薪水。
處在這個層面,需要你:
挖掘到自己最擅長的技能,並不斷地磨鍊和提升它;
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公司或平台,能夠將你的技能施展出來,變成商業價值。
這個層面的人,賺到的錢的多少也是天差地別的。
你內在的學識和對社會規律的認識特別重要。
這個階段對普通人來說是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的積累,需要執著地成長,需要時間的沉澱。
2. 中間的層面,是利用商業模式賺錢
創業者和企業家大多處在這個層面。
這個層面的人,需要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能力:
看懂時代趨勢,做順應趨勢的事情;
讀懂國家政策,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
善於利用好人才和整合資源。
3.最高的層面,是利用資本賺錢
可能很多人不會去做中間層面的事,但是從最低層面出發,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跨越到最高層面利用資本賺錢,也不是不可能的。
資本包括金錢的和時間的。
比如你可以去投資一些企業或項目,比如投資一些有價值的股票等等。
站在這個層面需要你:
有卓越的眼光和判斷力;
懂得事物運行的最本質規律;
耐得住寂寞。
我們生活一個非常難得的好時代。國運昌盛,市場繁榮開放,階層並沒有固化。
要讓自己更聰明一點,眼界格局更大一點,看懂這個時代和社會,不斷提升和修鍊自己的能力,實現基本的財富安全感,然後努力去爭取財富自由。
和你共勉。
※我花20w從體制內跳槽:看十年,「穩定」越來越成為奢侈品
※中年人不配看世界盃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