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夏月麻黃」解暑熱
香薷飲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葯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黃」之稱,長於疏表散寒,祛暑化濕;扁豆清熱滌暑,化濕健脾;厚朴燥濕和中,理氣開脾,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內化暑濕之效。香薷飲原方註明為防服藥後嘔吐,須冷服。其配製方法是:
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將三葯擇凈,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10分鐘後,水煎取汁,分次飲服,每日1劑。可解表散寒,化濕和中,適用於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所致的惡寒發熱、頭重頭痛、無汗胸悶或四肢倦怠、腹痛吐瀉等。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的全草,主產於江西。中醫認為,香薷性味辛、微溫,入肺、胃經,有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之功,本品外能發散風寒而解表,內能祛暑化濕而和中,性溫而為燥烈,發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惡寒發熱,頭重頭痛,無汗,胸悶腹痛,吐瀉者尤多適用,故《本草綱目》言「世醫治暑病,以香薷為首葯,然暑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燥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葯,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葯,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
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有發汗解熱作用,並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對腎血管能產生刺激作用而使腎小管充血,濾過壓增大,呈現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飲用,既可預防中暑,又可增進食慾。但本品有耗氣傷陰之弊,氣虛、陰虛、表虛多汗者不宜選用。傳統習慣認為本品熱服易引起嘔吐,故宜涼服。
除香薷飲外,香薷還有其他治療方,介紹幾則,供選用。
香薷粥
香薷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香薷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連續3~5天。可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適用於夏季外感於寒,內傷暑濕所致的暑濕表症,水腫,小便不利等。
扁豆香荷飲
扁豆12克,香薷、荷葉各10克,陳皮6克,白糖適量。將白扁豆炒黃搗碎,與香薷、陳皮、荷葉一同水煎,煮沸10分鐘後,去渣取汁,白糖調味,代茶頻頻飲服。可清暑益氣,祛濕解表,適用於暑濕感冒,肢體重困,頭昏腦脹,口中黏膩等。
香薷銀花飲
香薷、銀花、扁豆各10克。將三葯擇凈,放入葯灌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頻頻飲服,每日1劑。可化濕消暑,適用於中暑發熱,暑濕吐瀉等。
菖蒲二香粥
石菖蒲、藿香、香薷各10克,大米50克。將三葯擇凈,放入藥罐中,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可芳香化濕,清熱和胃。適用於暑濕侵襲,肢軟乏力,頭身重困,納食不香等。(胡獻國)
來源:中醫中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推拿敷貼防治小兒遺尿
※鼾聲如雷不等於睡得香——成語「鼾聲如雷」釋疑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