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被貶後還有工資嗎?在哪裡領工資?
憶昔與君同貶官,夜渡洞庭看斗柄。在伴君如伴虎的古代社會,官員因為一言不合得罪皇帝或政敵,除了嚴重者被處死外,還有一種處理方式就是—流貶,即或者被流放或者被貶官。如漢武帝時期,御史大夫卜式因為反對鹽鐵官營,被漢武帝貶為太子太傅。
到了唐宋時期,一言不合就貶官更是成了家常便飯。比如唐朝歷仕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的著名宰相李德裕(牛李黨爭主角之一),就因為黨爭傾軋,多次被貶謫到地方,後來又被多次啟用為相,可謂是屢起屢落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被流貶的官員,被貶後還有沒有工資呢,或者說假如沒有工資,他們又靠什麼生活呢?
其實這得分情況來看,我們以唐朝為例(因為唐朝特別喜歡流貶官員)。唐朝官員的棒祿分為職田、祿米、俸料、食料、雜用及課錢等,其中祿米、俸料就是官員的工資。
從曹魏時期推行九品中正制開始,官員的俸祿就是跟品階綁定的,比如正一品的工資肯定要比七品官的工資高得多。如果官員被貶,那麼隨之的就是工資待遇的降低。
比如貞觀年間,許敬宗由中書舍人(五品京官)貶為洪州都督府司馬(五品地方官),這個貶謫其實是非常輕的,因為還是五品,但因為從京官變成了地方官,所以祿米還是從200石減少到了180石。
許敬宗還算幸運的,狄仁傑曾經受來俊臣的誣陷,直接從宰相被貶成了縣令,狄仁傑的祿米也從400石減少到了可憐的95石。如果家庭成員比較多的話,一旦貶官,那麼整個家庭的生活都會十分困難。
當然了,上面的案例說的是官員被降低職位和品階的情況,雖然被貶官了,但至少還可以從地方上領俸祿,還可以維持生存。
另一種官員就更慘了,這類人就是被一擼到底的流貶官。
《唐律疏議》明確規定:「犯五流之人,有官爵者,除名,流配,免居作。」也就是說,被貶官到底的那些官員們,可以免除勞役之苦,但卻沒有了俸祿。
這些人生活沒有了著落,多數需要依靠家族或者鄰里接濟才能勉強度日。《舊唐書》就曾記載說:「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已經窮困到遇到皇帝大赦,也沒有路費回家的地步。
那麼這個時候有點頭腦的官員就會自力更生了,比如唐睿宗時期有個叫李邕的官員,因為屢屢貪污,先後被兩人皇帝連貶三級,最後混的成了一個小縣尉。但李邕利用自己擅寫碑文的特長,在地方上替別人寫碑文賺錢,居然賺到數萬資產(懂一門副業是多麼重要)。
還有一個有神奇經歷的官員是和白居易齊名的元稹。元稹在做京官監察御史時,工資只有30貫錢,但被貶到了江陵府後,由於地方上財力不錯,除了俸祿,還會額外發放100貫俸料錢,結果被貶的元稹反而生活更加富足了。
※古代百姓一般吃什麼,生活怎麼樣?
※秦始皇是被趙高刺殺的嗎?荊軻刺秦的細節揭秘真相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