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風詞韻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注釋
南山:指廬山。
稀:稀少。
興:起身,起床。
荒穢:指野草之類。形容詞作名詞。穢:骯髒。這裡指田中雜草。
帶:一作「戴」,披。荷(hè)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狹:狹窄。
草木長:草木叢生。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打濕。
足:值得。
譯文
南山下田野里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剷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
身上衣沾濕了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鑒賞
「種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楊惲的「田彼南山,蕪穢不治」,是對其勞作情況做總體交待,先指明耕種的是「豆」,再說勞作的地點在「南山下」,五個尋常字,將事情敘說得非常清楚。詩人畢竟是「少學琴書」,士人出身,躬耕田畝缺乏經驗,「草盛豆苗稀」的勞動後果,也就不足為怪了。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可憐的勞動成果並沒使詩人灰心喪氣,牢騷滿腹。這兩句寫出了他勤勤懇懇,樂此不疲地從清早到夜晚,躬身壟畝鏟鋤荒草的狀貌。它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通過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體細節描繪,顯示出了從事農業勞動的艱苦。詩人身體力行終日勞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體驗到了農業勞動的艱辛,它絕不像那些脫離勞動的文人墨客所描寫的那般輕鬆瀟洒。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對於詩人來說,人生的道路只有兩條任他選擇:一條是出仕做官,有俸祿保證其生活,可是必須違心地與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條是歸隱田園,靠躬耕勞動維持生存,這樣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堅持操守。當他辭去彭澤縣令解綬印歸田之際,就已經做出了抉擇,寧可肉體受苦,也要保持心靈的純潔,他堅決走上了歸隱之路。為了不違背躬耕隱居的理想願望,農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懼?那麼「夕露沾衣」就更不足為「惜」了。這種思想已經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堅定信念,本詩結尾兩句』,可謂全篇的詩眼,一經它的點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盤現出。
創作背景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
作者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歡迎下載【文藏】手機客戶端!


※古畫上的松:《四季賞玩圖卷》中的亭亭松
※東方朔有多「不正經」,在皇宮隨地撒尿……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