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縱橫015丨九州的締造者
原標題:國史縱橫015丨九州的締造者
上一期我們說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敬事鬼神而節儉財用。那麼大禹賓士水土僅僅是治理水患嗎?不是的。
一、劃天下為九州
禹治水後,把當時的天下劃分為九州。
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尚書.禹貢》
就是說,禹劃分九州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後世常稱中國為九州大地,我們都是九州兒女。禹時期的九州具體指代的地理區域,我們不一定要知道得很清楚,但是至少名稱應該記住。天下九州是指哪九州呢?
冀州:禹治水及考察是從帝都冀州開始的。
兗yǎn州:濟水和黃河之間的土地是兗州。
青州:大海到泰山之間是青州。
徐州: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間是徐州。
揚州:北起淮河、東南到海之間是揚州。
荊州:荊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荊州。
豫州:荊州和黃河之間是豫州。
梁州:華山南麓到黑水之間是梁州。
雍州:黑水與黃河西岸之間是雍州。
二、建立朝貢體系,分土賜姓
禹劃定九州之後,九州的土地都勘定了質量等級,慎重地規定了各地貢賦的數量,九州之內的賦稅都是根據土壤上、中、下三種標準而確定的。還規定了進貢的路線、交通的方式。
從舜、禹的時代開始,中國有了四方向中央朝貢的傳統,這對後世中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處理影響深遠。
那麼,禹治水、建立朝貢體系有什麼貢獻呢?
從此九州統一,天下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州的大山道路已經開通,九州的大河都疏通了水源,九州的低洼之地都築起堤防成湖泊了,天下所有的部族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
禹在九州之中分封諸侯,分封土地,賜給姓氏,並告誡諸侯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的各種措施。」
於是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中國賜土、姓:「祗(zhī)台(yí)德先,不距朕行。」 ——《史記.夏本紀》
三、制定五服制度
禹在建立朝貢體系之後,又制定了五服制度。
治水、劃定天下九州、建立朝貢體系、制定五服制度,這四者都統一於賓士水土的事業。可以說,禹賓士水土而同時建立了四項後人難以超越的功業。
所謂五服就是以天子都城為中心,以五百里為等距離,一級一級往外延伸,人為劃定五個區域。從中央到地方、從近到遠,天子的影響力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可以這麼說吧,五服之內的區域是當時華夏族影響力所能達到的區域,在舜禹的時期,五服之外的地區(都在今天中國版圖之內),華夏文明的影響就比較微弱,主要是一些邊緣部族活動的區域。所以,五服的區域範圍要小於九州。
五服指的是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
1、甸服: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
距離國都百里以內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作為賦稅,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內要交納禾穗作為賦稅,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內要交納帶外殼的穀粒作為賦稅,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內要交納粗米作為賦稅,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內要交納精米作為賦稅。
2、侯服: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侯服,即為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
內一百里以內是卿大夫的采邑,民眾替天子服各種差役;采邑往外二百里為小的封國,民眾替天子負擔一定差役;再往外二百里為諸侯的封地,為天子警戒放哨,偵查順逆。
3、綏服: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綏服,即受天子安撫,推行教化的地區:內三百里以內推行文教,往外二百里以內要興辦國防兵衛,保衛天子。
4、要服:綏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要(yāo)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內三百里以內的民眾要逐步改變落後的風俗;另外二百里範圍內的民眾可以減免賦稅。
5、荒服: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荒服,即為天子守衛邊境的荒遠地區:內三百里以內因俗而治,簡化禮節;往外二百里地區的民眾放任他們自由遷徙,不管他們是否繳納賦稅。
那麼,禹建立五服制度,有什麼影響嗎?
大大拓展了華夏文明的影響,向東到大海,向西到沙漠之地,從北方到南方,華夏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
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尚書.禹貢》
舜為了表彰禹的功勞,於是賜給禹玄色的祥瑞美玉,向天下宣告賓士水土取得成功。
這時候天下都推崇禹,尊奉他為山川的神主,就是能代山川之神施行號令的君王。禹的聲望到達了頂峰。
那麼,舜是不是就在這時把天子之位禪讓給了禹呢?敬請關注下一期。謝謝!
文:鹿鳴
圖:小石頭
※國史縱橫010丨上古時代的思想風暴(中)
※聖人是怎樣煉成的?
TAG:豐德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