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的,今日已立秋!秋風起,吃腊味,老廣還有這些特別民俗

是的,今日已立秋!秋風起,吃腊味,老廣還有這些特別民俗

GIF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2018年8月7日21時31分,農曆六月廿六,太陽到達黃經135°,我們將在夜間迎來立秋節氣。

立秋處在中伏和末伏之際,暑氣仍存,天氣不會馬上涼爽起來。此時節,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

7日,粵北和珠江三角洲市縣多云為主,有(雷)陣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其餘市縣多雲,有分散(雷)陣雨。最高氣溫:中北部市縣34℃~35℃,其餘市縣32~34℃。

廣州市區:多雲,分散(雷)陣雨,26℃~34℃。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莫急貼秋膘,調護脾胃更重要

「秋者,揫也,物於此而揫斂」,立秋是秋季的開始,萬物結實成形,收穫的季節到來了。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然而,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立秋涼風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南方往往還是「秋後一伏熱死人」,盛夏餘熱未消,此時進補為時尚早,飲食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不宜出大汗,早睡早起,收斂心神,以順應秋氣之收斂。

立秋養生注意事項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寧神定志, 做到內心寧靜。同時, 秋季天高雲淡, 適當參加一些郊遊或者登山等活動, 登高望遠, 非常有助於緩解悲憂的情緒。

立秋時節, 暑熱未盡,雖有金風送爽, 但天氣變化無常, 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特點。因而著衣不宜太多, 否則會影響肌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 易受涼感冒, 人們常說的「春捂秋凍」就是這個意思。但要注意的是, 「秋凍」並不是「遇冷少穿衣」。

當天氣驟然變冷時, 也應適當地增衣, 以涼而不寒為宜。另外, 由於臍部是人體最易受涼的部位, 著涼會影響脾胃功能, 因此「秋凍」時要注意臍部保暖。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但南方仍天氣炎熱,劇烈運動過後,大量出汗易傷津耗氣。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

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西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1.規律飲食

立秋過後,身體的水分特別容易蒸發,身體在缺乏水分的情況下,血管會較脆弱。尤其是對胃潰瘍、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飲食、作息的規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負擔,導致病情惡化。

2.以淡補為主

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立秋時節一定要與滋膩的養陰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 " 劃清界限 " ,否則,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立秋後應以 「淡補」為主,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因此選擇一些清淡食物,如茄子、鮮藕、豆苗、絲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3.飲食營養要加強

可適當吃肉食。人們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以適當吃一些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瘦豬肉、海產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4.吃祛濕熱的葯膳

脾胃虛弱者若適當多喝點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葯膳,對身體大有裨益。祛濕的藥材最常用的莫過於香薷了,《本草綱目》稱:「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葯。」此外,還有薏米、扁豆等。

5.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

茯苓、芡實、山藥、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神農本草經》更把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因此葯膳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立秋後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

6.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

立秋時節怎麼吃?

炒藕片

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原料:蓮藕半斤,馬蹄、胡蘿蔔、荷蘭豆適量。

做法:

1.藕一節,洗乾淨,去皮,將藕均勻的切成薄片,小蔥2根切成蔥花。

2.鍋內放油,燒熱後,加入藕片翻炒,加入少許的白醋,可以增加藕的口感。

3.炒一會之後,加入鹽和少許醬油,再加入蔥花一起翻炒。

功效 :開胃健脾。

沙爹茭白肉絲

立秋吃茄子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習俗,因為,這時的茄子最為柔嫩爽口,另一件讓人喜愛的時蔬,便是茭白。它一般在秋季收穫,口感最佳,也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含有賴氨酸等17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味甘、微寒,具有祛熱、生津、除濕的功效。

原料:2根茭白 、1根胡蘿蔔 、150g豬肉 、1茶匙沙爹醬、1/2茶匙鹽、白鬍椒粉 、 1茶匙澱粉、 2茶匙料酒

做法:

1.茭白剝去外皮,洗凈剖開切絲。胡蘿蔔洗凈去皮切絲。豬肉用清水沖洗乾淨,切絲備用。

2.在豬肉絲中加入鹽、料酒、白鬍椒粉和澱粉抓勻,腌制10分鐘。鍋中注入清水煮沸,茭白絲和胡蘿蔔絲分別焯水後撈出瀝干備用。

3.鍋中加入沙爹醬,翻炒片刻後放入豬肉絲大火翻炒至變色,加入胡蘿蔔絲和茭白絲繼續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祛暑除濕

立秋是農忙的重要節氣,也是開始豐收的季節,因此古代有祭祀、曬秋(掛曬農作物)、啃秋(啃西瓜、玉米及山芋)、敬灶神等傳統。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是謂「以肉貼膘」。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於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

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啃秋

「啃秋」在某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桃子吃完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悄悄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廣東地區有啥有趣而特別的習俗?

食腊味

傳統的嶺南人有句俗語:秋風起,食腊味。就是說,每年農曆立秋之後,北風送爽之時,製作腊味季節到來了。

風乾物燥,天高氣爽,適合曬各種腊味,走在家門小巷,總能聞到那陣陣的臘肉香味。廣東腊味品種豐富、臘豬肉、臘魚乾、臘鴨等等應有盡有,腊味搭配蔬菜、鮮肉或者燜飯都獨有一番滋味。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立秋過後不久七夕將至。據說廣州人從五代之前就已經有了「擺七娘」、過「乞巧」的風俗。

農曆七月初六晚上,姑娘們各自在家門前或廳堂中擺設八仙桌,插上香燭,點起最好的檀香,將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配上古董珍玩、鮮花時果和胭脂紅粉一起擺設陳列,供人參觀欣賞,這就是「擺七娘」。

「擺七娘」在古時不僅是一種祈福儀式,還是姑娘們展示手藝、尋覓姻緣的大好機會,是一大盛事。

立秋吃糍粑是梅州地區的傳統習俗,既是喜慶豐收,又可以強身補「中氣」,更重要的是,糍粑是圓的凝聚,團圓的象徵。立秋時節,做秋社,打糍粑,食糍粑,送糍粑,蘊含著濃濃的鄉土氣息。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主任黃穗平教授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署名圖片】南方雜誌記者 影子

【通訊員】宋莉萍 查冠琳

【校對】吳荊子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廣州市~談天說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秋 的精彩文章:

立秋馬上就到了,想大白菜栽種的要抓緊了
8月7立秋後,生肖狗大改霉運,財運一路飆升,福旺喜事多!

TAG: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