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你的大腦-這幾個方法你一定聽說過
一個天生悶悶不樂的人,就算早上中了彩票,中午找到愛情,到了晚上還是會鬱鬱寡歡;一個天生樂觀的人,即使上午剛做了手術,下午就被同事撬走客戶,晚上也能開開心心地在朋友圈發個手術前後的對比照。
《人類簡史》里提到過,一個人是快樂、心胸寬闊,還是消極、膽小如鼠,都是由大腦里的一堆神經元和各種生化物質構成的。不管你中了彩票還是找到了真正的愛情,都不是真正讓我們快樂的原因。
這麼說來,一個人是否快樂,根本就是上天註定,無法改變。如果我們三歲就知道了這個殘酷的事實,那接下來的大半生應該如何度過呢?如果我們的情緒真的是由一堆神經細胞決定的,那我們能否通過人為的方式來改變它呢,比如植入令人愉悅的多巴胺、血清素等。
還記得某網站調查的「最討厭的十大關懷用語」中,「多喝熱水」竟然排在首位。此外,還有「多鍛煉」、「多休息」、「多聽音樂」等敷衍式關懷,就同聊天中的「呵呵」一樣,被廣泛吐槽。但,正是產自這些「塑料花情誼」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重塑大腦結構以及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說過,「如果我是臨床心理醫生,我會要求病人在見我之前完成兩件事,再決定是否幫他們治療。一是每周不少於三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有氧運動;二是堅持每天10分鐘冥想。」
什麼是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曾經人們以為大腦發育到青春期後期就結束了,在成年之後就基本定型,然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現在科學家知道,大腦在成年之後依舊保留著巨大的變化潛力。這種能力叫做「神經可塑性」,指的是神經連接和修改的能力。我們的大腦終身都保有神經可塑性,所以活到老學到老是完全可行的。很多早教機構打著「錯過0-3歲早教期,孩子便輸在起跑線」的旗號,整天販賣焦慮,絕對是對腦神經科學的斷章取義和錯誤解讀。
由於我們每天與不同的環境打交道,大腦為了適應外界刺激,不斷進行自我修改。當你長期做某一件事,負責這個功能的腦神經便進行連接、並加以鞏固。當你每天堅持練習彈鋼琴,大腦中負責手指活動的腦區就會長出更多的神經連接,手指在大腦中的「地盤」也會變得更大;當你每天學英語,你的大腦語言皮層中負責英語讀寫的區域也會越來越大。
那麼再回到前面的「聽音樂」和「旅行」,諸如這一類的行為又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神經?除了這兩種,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快樂積極呢?今天先介紹幾種比較容易實現的方法。
1. 有氧運動:比較常見的就是慢跑。當我們跑步時,會消耗大量的氧氣。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大口呼吸,以維持心肺的正常運轉。當足夠多的氧氣進入身體後,我們的大腦會覺得異常輕鬆,變得更敏捷、富有創造力。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親身感受,那就是跑步後的身心愉悅。這其實與大腦化學遞質的改變有關。在一項研究中,工作人員通過腦掃描發現,和跑步前的狀態比較,跑步增強了不同腦區的類鴉片活性肽,一種與我們主觀愉悅感相關的化合物。
2. 旅行:大腦與新鮮事物、陌生環境的觸碰,影響我們的神經通路對事物做出反應,刺激樹突的產生。當然,你完全不用環遊世界來找尋這種新鮮感和刺激感,只需要在某個周末去另外一座城市便可以達到讓大腦接受刺激的效果。
3. 讀小說:埃默里大學對小說閱讀者做過連續19天的研究,發現他們大腦里控制身體感受及行為的部位在不斷增強。閱讀小說會有一種很強烈的代入感,彷彿自己就是小說里的主人公。這是一種切換至另一種心理狀態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緩解社交壓力。
4. 冥想: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發現只要靜坐冥想5-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小時後的變化,同時發現受試者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有所下降。蘋果、谷歌、ebay等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都鼓勵員工堅持冥想。冥想讓我們活在當下,八個星期的冥想會減少大腦杏仁體的細胞含量,這正是專門負責人體恐懼感和不信任感的區域。
5. 其它比較燒腦的方法:可以找到一項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但難度係數需要稍高於我們現有的技能,比如學一門樂器,親手製作一件藝術品等。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我們能集中注意力,便能很容易產生「心流」,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心流過程本身不會產生「開心」的情緒,但它會讓你獲取一種「自我滿足」感,產生的幸福感能夠維持得更長久。
由此可見,我們的大腦每分每秒都在重塑,以適應不同的環境變化。此外,大腦還會自動清除那些久久不用的神經連接,如鑽牛角尖。所以,當你的朋友安慰你做點其它事,轉移注意力時,這後面可是藏著博大精深的腦科學知識啊!
本文為原創,部分信息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炫酷腦」。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TAG:給予的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