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新型軍機,一次12架高調列裝中國海軍,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教練-10
12架新型國產高級教練機教練-10(「獵鷹」)當天正式裝備海軍航空大學某飛行團,這標誌著中國海軍初步具備了自主建設空中力量的能力。
此前,中國海軍雖然有飛行學院,但是只培養輔助機型的飛行員、領航員,戰鬥機飛行員都是由空軍代為培養的。
根據公開的報道, 2005年海軍開始著手自主培養海軍殲擊機飛行;2010年,首批海軍自主培養的殲擊機飛行員畢業,轉入海軍航空兵作戰部隊。儘管海軍加強自主培養艦載機飛行的力度很大,但是從目前各種線索分析,我艦載機飛行員還是從全國海空軍飛行部隊選調的。
中國飛行員
從陸基戰鬥機飛行員中選調的艦載機飛行員,有飛行經驗豐富、飛行技術嫻熟的優勢,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兩者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對起降技術的要求差異很大。一名中國空軍退役老飛行員在描述兩者的不同時,曾經引用了美國海軍A-6退役飛行員托馬斯上校的話,「飛行了30年該退休了,直到最後一個架次,我依然頭皮發麻,像30年前一樣緊張,生怕救命索沒有拉住我的飛機,這種刺激終於結束了,感謝上帝讓我可以回家了」。
陸基戰鬥機飛行員在長期的飛行訓練過程中,一些操作動作已經固化成了肌肉記憶,而且飛行經驗越豐富,這種記憶越頑固。在改裝為艦載機飛行員時,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對此,用托馬斯上校的話,「把漂亮的落地動作改成難以忍受的的蹲屁股,實在需要冷血般勇氣和極大地耐受力」。
教練-10
由於陸基戰鬥機飛行員改裝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難度頗大,因此,大量的飛行時間都消耗在離艦、著艦的技術掌握上,這對於形成戰鬥力是不利的。
此外,在海空作戰,有些特殊性也是需要飛行員掌握的。例如,海天一色,地平線模糊,很容易產生飛行錯覺。某陸基戰鬥機飛行員曾經講述,第一次出海訓練,總感覺機頭在向下扎;某戰鬥英雄在介紹自己的事迹時也曾講到,在海上擊落敵機後,不知不覺就失去了方位感,過於激動的心情也使他忽視了儀錶,直到師指提醒「注意高度」,他才發現自己的飛機正帶著很小的下滑角逼近海面,驚出了一身冷汗。
因此,中國海軍在培養艦載機飛行員時,形成初、中、高級系統的培訓體系顯得格外重要。
中國飛行員
從美軍的經驗看,海軍、空軍各自形成獨立的飛行員培養體系,對於兩者的戰鬥力生成都大有裨益。由此形成的兩軍種飛行員相互較勁的局面,也令人莞爾。
中國海軍航空兵脫離中國空軍完全單飛,是必然的趨勢。只不過,12架教練-10數量相對於建立獨立的飛行員培養體系似顯不足。有數據顯示,艦載機飛行的淘汰率達到90%以上。中國海軍新建航空母艦一艘,艦載機飛行員的需求量達到50~60人,需接受專業訓練的飛行員就可達幾百人。這顯然不是現有培訓體系所能支撐。
因此,當中國海軍擁有高教機百架以上時,才可有與人分庭抗禮、徹底單飛的能力。(阿二)
※中船重工首次披露,這或是傳聞中的第2艘國產航母?權威專家點評
※我軍試用一絕對保密設備,美國壓力空前,砸84億實施一項10年計劃
TAG:一號哨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