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校企合作看AI人才進入層級體系培養
在一份最新的中國權威AI人才報告顯示中,有項數據令人印象深刻:AI人才中的大本、大專學歷佔比正快速提升,一度接近40%。
其實,從這項數據上可以窺見,AI能力的培養並未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高度集中在世界頂級名校,其賦能效應呈現出均衡發展的態勢。
AI人才培養要跨越技術鴻溝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AI人才需求量上,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至少在100萬以上。
而就目前的佔比來看,除院校單位佔據4席之外,多數為互聯網公司。但有一家人所共知的ICT企業,不僅是AI人才的工作地,同時也是AI人才成長賦能的培養地,它就是華為。
實際上,在與AI相關的ICT人才培養上,華為早已做到「爐火純青」,其自2013年推出華為信息與網路技術學院)校企合作項目以來,在國內已經與包括上海交大、西安交大、雲南大學、在內的大學院校超過200家,其中985/211院校有43家,年培養學生數量超過1萬名。根本目的即是播種新ICT未來。
聚焦新ICT未來,無疑包括了AI技術能力的培養。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技術成功跨越了科學與應用之間的「技術鴻溝」,更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成為推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
試想一下,當所有行業、企業通過技術的智慧來提升效率及成長速度,能夠駕馭AI及產業轉型進程的唯有健全,權威的AI人才生態體系的助力才可完成,因為它貫穿了學習-認證-就業全流程人才成長環節。
近日,對於華為的ICT人才體系而言,最為重磅的動作即是正式發布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
作為華為構建人工智慧人才認證體系的第一步,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為中國的AI人才的培養環境與模式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參考。
華為企業BG全球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對於HCNA-AI的首要介紹即是,HCNA-AI將從概念理論、場景落地、未來發展三個維度幫助AI人才從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形成具有極具專業度的賦能助力。
「很多人知道AI,但是不懂什麼是AI,我們想通過這樣的產品賦能更多的AI人才。另一方面,從華為自身角度,加大激勵力度,做更多市場的推廣,做品牌的營銷活動。我們希望借著產業國家層面的重視,迅速可以把AI認證產品推廣下去」。馮寶帥的一席話背後是大量ICT人才實踐積累作支撐。
其實,從標準上看,華為認證目前覆蓋22個技術方向,並包含ICT架構認證、ICT開發者認證、行業ICT認證;從校企合作講,華為目前與院校合作有著清晰的層級分類,涵蓋教育部各院校的層級:雙一流、985、211,另外也包括一本、二本,華為同時基於用人單位的層級作相應的匹配,既有創新型人才,也有應用型人才;從社會公眾上看,華為通過全球的合作夥伴來傳遞認證,其擁有全球大概100家華為授權培訓合作夥伴,中國區大概是40家左右。
認證與培養雙劍合璧
而順理成章的則是,圍繞產品就必須匹配相關的認證角色。據悉,今年年末,華為還將推出下個級別的認證即資深工程師與專家級別。
「本次推出的是工程師級別,旨在培養具有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知識,又能應用業界通用人工智慧的框架進行開發創新的人才。這是為以後的人工智慧認證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下一階段計劃內的HCNP認證,會深入到人工智慧的具體領域,包括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具體的應用」。華為人工智慧認證首席架構師張志峰介紹道。
實際上,有層級的逐步推進認證級別的意義在於,AI賦能本身需要循序漸進的深入進行。如前文所述,華為對於AI認證的打造一定是從概念理論、場景落地、未來發展逐步完善。從目前的校企AI合作上觀察,華為應是唯一一家有著這樣清晰規劃的企業。
對於這點,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國家級教學名師王萬良教授表示,華為此次發布的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是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標誌性里程碑。
在他看來,認證對高校來講,是企業提出對人工智慧人才方面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企業主要看此人是否達到這樣的要求。而高校關注的則是如何製造一個人才培養體系,來達到這個要求,或者符合這個要求。
這一觀點頗有「雙劍合璧」的味道,這主要體現在人工智慧演算法進入實際場景上。例如學校實驗室中對AI的研究進入到成果初現階段,那麼,AI能否在行業上被掌握熟練,究竟效果如何,還是需要進入到企業應用的產品中,才能評定。
顯然,學校的人才輸送即需要搭配強大的企業專業人才培養平台,華為自然成為最佳拍檔。
基於華為ICT人才生態體系,校企合作AI人才培養,一要聚焦交叉學科的專業性,二是要聚焦創新,三是要注重理論結合實踐,特別是深入企業應用環境中才會凸顯出落地效果。
「作為學界代表,也期望華為通過持續規劃演進的人工智慧認證體系,和更多的校企合作舉措,深化高校學生後備專業人才力量培養,為產業持續輸送高質量的人工智慧高技術人才。」 王萬良總結。
與王萬良的觀點如出一轍,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在《人工智慧交叉人才培養》主題分享中提出,人工智慧有一定的學科獨立性,同時具備前沿交叉、技術交叉以及學科交叉等特點,培養的是高度交叉型人才;高校要與企業合作建設人工智慧創新載體、匯聚交叉創新人才。
據悉,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華為與院校之間的合作有不同的方式:例如高職,學生直接根據華為的認證課程,進入到課堂,在應用與動手能力上能夠得到頗具實效的鍛煉;圍繞創新型能力,針對985、211院校,華為將會開放相關課程,包括技術、知識,提供給教育名師名家,基於他們最擅長的教學體系,進行知識點布局,由他們編製適合於院校的課程,以共享的形式賦能人才。
由此,華為打造「學習-認證-就業」全過程的人才培養平台將AI人才的成長布局完全聚合,其中銷售生態,解決方案生態,雲生態等人才戰略也會同步助力AI人才的成長。
馮寶帥補充,華為的戰略是「平台+生態」,平台要開放,要協同;生態要有活力和多樣性。華為要做平台的平台,要做生態的黑土地。無論平台還是生態,人才是關鍵,建設良性的人才生態是基礎。」同時,他也介紹了華為在人才生態進行的多方位投入,「面對國家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對人才需求的挑戰,華為與合作夥伴、高校、業界專家,進行了人才培養的布局與規劃,通過構建完善的人工智慧職業認證體系、高校課程建設、培訓夥伴賦能等多種方式,面向未來、為產業鏈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據悉,華為將在10月舉行的HUAWEI CONNECT大會上正式發布人工智慧發展戰略,以及全棧式、全場景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
※vivo NEX官方樣張流出 AI加成單反也遜色
※信仰之光 海盜船570X機箱讓你大開眼界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