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猴35億身價4年降至2億 遭甩賣或為賺取資產收益
曾經高調收購金絲猴的美國巧克力巨頭好時,卻選擇了低調退出。
7月25日,有消息稱,好時公司發布「總經理來信」:「為了應對中國市場所出現的變化,好時決定將金絲猴出售給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同一天,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河南御翔」)也發布公告稱「全資收購了四年前被好時收購的金絲猴企業和品牌」。
8月2日,長江商報記者從好時公司公關部求證了此事,對方表示,「聚焦巧克力品類以推動增長是好時公司最新商業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決定將金絲猴業務出售給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交易已經完成。」而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金絲猴方面的相關回復。
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說,好時做出對金絲猴的出售,是出於對中國金絲猴所屬渠道與經銷資源無法有效整合,收購效益無法體現的一種考慮。出售金絲猴,對於好時來講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對於好時可以避免無底洞式的市場持續投入,專心回歸高端巧克力市場。
好時低調甩賣金絲猴「減負」
近日,有消息稱,金絲猴最終以約2億元的價格被好時出售,不過交易雙方均表示不便披露交易細節,因而該數字並未得到雙方證實。
據最新的工商信息顯示,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絲猴」)的股東名單中,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時」)等企業已經不見身影,代替者是金絲猴創始人趙啟三控股的上海趙氏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有業內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表面來看,河南御翔與趙啟三無關,但是從近幾年資本、基金運作的一些規律來看,許多不在主體公司佔主導的地位的人卻往往會扮演極其重要甚至是主導者的角色。趙啟三在本次收購中一定扮演著幕後操刀手後資源提供者的角色。
據好時發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2017年的全年營收為75.15億美元,同比增長1.01%;盈利為7.83億美元,同比增長8.74%。值得一提的是,除墨西哥、巴西和印度市場外,中國成為好時國際業務中虧損最為嚴重的市場,四季度銷售額下降30%。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好時出售金絲猴,與好時近幾年來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下滑有關,出售金絲猴可以為好時帶來資產收益。
雙方在經營理念上或沒有契合點
事實上,距離2014年9月好時35億收購金絲猴僅僅過去4年。
好時曾是中國增長最快的巧克力糖果公司之一,但由於進入中國時間較晚,渠道鋪設遠落後於同行瑪氏糖果和費列羅,增長後繼乏力,而中國巨大的市場深度讓其垂涎不已,因此好時選擇了金絲猴,希望能夠藉助金絲猴在2~3線的市場渠道儘快實現下沉。
不過,在2014年9月,好時併購金絲猴後,對金絲猴員工制度進行「改革」,開始裁員,減薪,慢慢到後來的大規模裁員、工廠停工……引發了一系列風波。
2017年5月,金絲猴公司130名辦事處主任及1000餘名經銷商發出聯名信,稱好時公司拖欠被辭退員工的提成、獎金、股金及全國經銷商遺留費用、未解決庫存等,共計拖欠2.7億元之多的費用。而好時公司則起訴金絲猴經銷商,要求經銷商繳納欠款,矛盾中心點在於經銷商手中大量囤貨,雙方都希望能規避囤貨帶來的損失。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道,「好時在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收購了金絲猴,最終沒有出現兩個品牌共用渠道的局面,反而幾乎解散和推翻了金絲猴原有的經銷團隊和渠道結構。雙方在經營理念、運作模式上根本就沒有契合點。」
糖果市場銷售放緩,金絲猴前途待考
英敏特曾發布報告稱:由於消費者顧慮糖分攝入量,糖果市場銷售額近年來一直走低。2014年,中國糖果市場銷售額開始放緩,2015年開始下滑,2016年下跌至850億元,規模糖果虧損企業數量達到38家,比上年增長5家,虧損總額達7億元,比上年增加86.3%。未來幾年複合增長率將為-2.3%。
金絲猴的主要市場在北方的遼寧河南及西北市場。在歷經幾年的折騰後,品牌損失比較大,「此次出售後在業務層面會加大基礎產品的創新,並進一步加強三四線渠道的優化,但是目前金絲猴的產品已經處於下滑軌道,提振需要付出的成本會非常大。」路勝貞談道。
另外,好時方面也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正在研發一系列新產品、新包裝,同時開展一系列營銷活動,以推動好時在這個中國巧克力市場的新時代實現「顛覆性增長」。
與好時分手後,金絲猴未來如何發展?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糖果行業近幾年已經達到飽和,在這樣的背景下,趙啟三重新接手金絲猴,想要回到巔峰已然是不可能了。「好時可能會依靠自身品牌和資源來發展在華的糖果業務。此外,目前巧克力和糖果行業都達到飽和,好時也會加大創新力度,推出新品,布局其他產品領域」。
延伸閱讀:
收益超過10%都是騙子?今年可能是對的,這些高收益項目坑慘人
只有當潮水退去時,你才知道誰一直在裸泳。
大貓財經
2018年過了一半多了,一些投資陷阱陸續冒出,很多國人已經中招。
過去幾年來,監管寬鬆,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湧現。今年資金收緊,監管趨嚴,經濟下行風險增大,一些投資風險冒出來,一些陷阱和騙局也紛紛被暴露,很多人已經被捲入其中。你中招了嗎?
01富人被私募收割
中國私募基金這幾年有多火?基金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私募基金數量達到7.3萬隻,私募規模達到12.5萬億元,規模早已超公募,行業從業人員將近25萬人。
私募門檻一般100萬起,面向都是高凈值客戶,最少100萬起投。這類富人的遊戲,今年屢屢爆出大雷。
▌最近阜興系私募爆雷案,讓大家都驚著了。這是第一起百億級別的爆雷事件,涉及投資人上萬人,在私募圈和資本市場引發巨震。
6月底,上海意隆財富及其所屬的母公司阜興集團出事了,「阜興系」實控人朱一棟跑路。 「阜興系」控制著意隆財富、西尚投資、郁泰投資和易財行等4家私募公司,運作著多達上百隻私募基金,光是意隆財富一家就有21隻。上百隻產品無法兌付,近萬名投資者中招。
阜興系擁有正規的私募牌照,還有約十家銀行託管。多數投資人會以為有了上述「雙保險」進行背書,投資安全應該能有保障,可結果卻是如此。
▌投資的錢去了哪裡?
有媒體曾報道指出,意隆財富實際為阜興集團融資公司,其官網多隻基金產品均為稀土產業基金,其行為涉嫌違規自融,資金去向疑似流向阜興集團,最終導致爆雷。不過該說法尚未得到相關證據證實。這些錢都被朱一棟做什麼用了呢?目前還沒有調查出完全的真相,但從媒體的報道來看,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被投資到股市中了。
此外,「阜興系」還涉嫌信披違規和項目造假。據投資人表示,有部分基金產品無論是在推介材料還是季度管理報告中,都未明確指出具體的資金投向,同時多數基金產品均由阜興集團提供流動性支持進行擔保。不過項目造假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的具體調查與證實。
更神奇的是,朱一棟雖然失聯一個月了,但按照目前的相關法律規定,其私募基金還在正常的運營範圍內,公安機關難以立案。
「阜興系」涉及的託管行有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等多家知名金融機構。7月中旬後,投資人湧向託管銀行進行談判,要求託管行召開持有人大會、開展資產保全、披露私募基金複核報告、賬戶流水等材料。
▌此事件竟然引發了中基協和中銀協的「口水大戰」。
7月13日,中基協公告稱,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通過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和保全基金財產等措施,盡最大可能維護投資者權益。
中銀協可不背鍋。十天後,中銀協首席法律顧問提出4點異議:一、基金法並未規定銀行共同受託責任;二、依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託管銀行並不具備「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等法定職責;三、託管銀行依法依規不承擔「統一登記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義務;四、商業銀行作為託管機構依法不承擔「保全基金財產」連帶責任。
言下之意,託管銀行不承擔連帶責任。
兩家的口水戰,暴露了目前股權類私募基金業務相關方的權責界定模糊等責任問題。
目前,「阜興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已經成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親自任組長,相信這一事件會得到妥善處理。
▌7月30日晚間,一則數名身穿印有「宜信還錢」字樣紅馬甲的投資人維權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發酵。據悉,此次投資人維權仍與上半年諾德基金出現虧損有關。
早在2016 年2月,宜信財富、喆顥資產與諾德基金合作發行「喆顥諾德定增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總募資近5億元,有400餘位投資人投了該基金,據悉目前已虧損近1.8億。
虧了這麼多,投資人當然不樂意。
投資人瞿可先生曾對媒體反映,大多投資者都是看中了該基金管理人提出的8折以上不參與定增的允諾,本著對宜信的信任購買了該產品。但是實際操作中,沒有哪只股票在8折以下,最大標的探路者折扣價為94折,另一標的鴻路鋼構折扣價為84折,其餘兩隻標的沒有折扣。宣傳和實際情況不符被投資人看作是嚴重的欺詐行為。另外,基金已過基金合同上約定的最後期限,但直到現在仍未兌付。
對此,宜信財富官網這樣回應,喆顥諾德定增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一款定增投資策略的專項基金,非保本且不承諾最低收益率、浮動收益凈值型投資產品。
「阜興系」跑路事件和宜信產品問題事件,揭開了國內私募問題的冰山一角,以及監管的相關問題。
▌貓姐梳理了一下,私募當前暴露問題主要有幾類:
?跑路
不僅僅是意隆財富,現在「玩失蹤」的私募機構越來越多。自實施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公示制度以來,失聯私募機構的名單就越來越長。以前失聯私募一批也就是20家左右,但是今年5月9日公布的第21批擬失聯私募出來一次就是123家。在這些跑路失聯的名單中,尤其股權類私募機構數量最多。
?基金運作不規範
證監會今年4月曝光多起私募違法違規案件,有的借用多層嵌套通道業務和配資賬戶籌集巨量資金操縱多隻股票,有的將固有財產與基金財產混同從事投資,挪用近億元基金財產用於其他業務支出,有的不按合同約定管理基金等等。
?託管人的亂象問題
另外,託管業務中的違規現象並不鮮見。業內人士分析,部分銀行為了存款沉澱,有時只做形式上的託管,實質上就是企業下什麼指令,就往哪裡付款。以致出現管理人挪用資金或龐氏騙局等亂象。
02窮人死於P2P
P2P今年炸雷特別多,幾乎已到人心惶惶的地步。
2018年6月以來,P2P網貸行業爆發了一系列風險事件,被業界形象比喻為「雷聲滾滾」,幾乎每天都有多家網貸平台被爆出逾期、清盤或跑路的新聞,一時間全國範圍內蔓延起投資者維權的聲音。
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相當於每天爆雷2.6家,被稱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台——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聯璧金融全部上榜;
更可怕的是,今年的爆雷不同於以往,甚至波及到了一些國資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5家國資系平台(五星財富、錢媽媽、小金袋、鹹魚理財、卓金金服)清盤並待提供兌付方案。
▌P2P平颱風險現在集中出現,有幾個原因:
?宏觀金融環境收緊
今年一些企業遭遇了債務危機,導致一些債券違約,企業多方借貸,也沒有錢還P2P了。企業還不上平台的錢,導致網貸平台經營困難,只好清盤。
?本身模式就不具有合規性
有些P2P平台存在自融、資金池、風控的問題,遇到流動性問題和監管壓力,也會很快引爆風險。
?網貸行業爆雷,平台開始擠兌
風險是可以傳染的。6月以來,P2P行業多家平台接連爆雷,投資者神經緊張、爭相申請提現,一旦出現擠兌風潮,原本沒有問題的平台也能出現問題。
平台集體爆雷,成百上千萬的投資人瑟瑟發抖。這些平台普遍有著龐大的用戶規模,比如牛板金用戶規模超過82萬,祺天優貸166萬,而聚財貓的註冊用戶數達到401萬……
P2P平台的接連倒塌讓無數人的生活蒙上陰影,有人奮鬥多年,有人一生積蓄,辛辛苦苦攢的血汗錢要不回來....
03中產被數字貨幣禍害
今年,數字貨幣可以用「凄凄慘慘戚戚」來形容,大量新幣破發,空氣幣和傳銷幣肆虐。明顯韭菜已經不夠用了。
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約為2350億美元。歷史最高總市值則為8294.14億美元,意味著現在較歷史高位已經縮水約70%。
在過去的,數字貨幣項目不斷湧現不過,現在數以百計這些項目現在已經死亡,有網站列出了所有已經死亡的這些數字貨幣,認為超過800種貨幣數字已經死亡,這些數字貨幣現在毫無價值,交易價格不到1美分。
另外,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遭到黑客攻擊,這推高了市場對數字貨幣的看跌情緒。
在去年,數字貨幣火的發燙,他們穿上區塊鏈的新馬甲,宣揚一個個暴富的神話,中國很多投資人紛紛追入其中,結果現在成了一個個「大坑」。
去年下半年我國取締ICO,並隨後關閉境內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所後,許多「交易所」轉戰海外,再「出口轉內銷」,目前對於跨境ICO的監管仍屬難點。
今年5月,深圳警方通報了一起以虛擬貨幣為名行詐騙之實的集資詐騙案。涉案虛擬貨幣為普銀幣,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調查發現,普銀公司通過互聯網、社交軟體等平台對外宣稱其發布的普銀幣是一種以百億藏茶作為抵押的虛擬貨幣,投資者所持有的每枚普銀幣都有對等實物藏茶作為抵押。
詐騙分子稱,投資者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台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但根據警方偵查結果,該公司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操作,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則不斷套現,投資人的錢被該公司揮霍。據警方通報,普銀幣受害者超3000人,涉案金額約3.07億元,最高單個損失約300萬元。
「區塊鏈+詐騙」往往輕易得手,確實切中許多人的幾種心態。一是「著急上車」的財富渴求,二是「賺一把就走」的投機心態。
說了這麼多, 今年的形勢比以往更艱難一些,風險暴露也更多,大家要謹慎的運用自己手中的資金做投資。
道理很簡單,天下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當你覺得一個投資產品可以躺著賺錢的時候,你的錢袋子可能已經被人打開了。
免責聲明:上傳內容來源於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本平台對文中陳述、觀點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凡是註明來源的都是非本公共賬號文章,均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覺侵權,可回複本平台我們會儘快處理。歡迎朋友們推薦或者投稿文章給本微信公眾號。
TAG:檣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