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趙姓的由來嗎?快轉給身邊的趙姓朋友吧!

你知道趙姓的由來嗎?快轉給身邊的趙姓朋友吧!

原標題:你知道趙姓的由來嗎?快轉給身邊的趙姓朋友吧!


你們知道百家姓都有哪些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百家姓都有哪些↓


應粉絲的留言


今天一起來看趙氏的由來


趙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之先出於顓頊帝周穆王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趙氏是晉國六卿之一,春秋末期,趙氏聯合魏氏韓氏晉陽之戰中戰勝智氏,使趙氏得以瓜分晉國,躍居戰國七雄之列。趙姓人口眾多,是中國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趙姓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黑龍江、重慶、江蘇、雲南、四川、陝西、山西、安徽、遼寧八省。


姓氏介紹


「趙」的意思是「疾行超騰」。


漢族趙姓,源出嬴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之先出於顓頊帝周穆王時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造父是天下趙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歷史;另一支趙姓出自外族的改姓。當代趙姓的人口約2600萬,為全國第八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0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黑龍江、重慶、江蘇、雲南、四川、陝西、山西、安徽遼寧八省,又集中了大約12%的趙姓人群。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陽、金城、潁川、敦煌酒泉、扶風、新安、平原等11個。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鶴、孝思、萃渙、敬彝、創基等。


趙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佔32.4%,A型佔28.5%,B型佔29.8%,AB型佔9.3%。


姓氏源流


趙(zhào)姓,起源有三:


源流一


漢族趙姓出自姓或姚姓,趙姓來自姓,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姓為,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使用姓的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孫,被舜帝賜姓。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昆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晉景公為了奪取趙氏家族控制的政權,默許智、韓、魏三卿聯合誅趙氏,滅其族。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敬侯趙襄自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趙城趙氏(趙國)和犬丘趙氏(秦國)的祖先是蜚廉的兩個兒子惡來季勝趙政姓趙氏,惡來那一支,而趙城那支的祖先是季勝。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源流二


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為匈奴、南蠻、女真、党項、滿族改趙姓或趙宋王朝賜姓而來。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先後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猶太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唐末,首領拓跋思恭因協助唐朝鎮壓黃巢之亂有功,賜姓李,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陝西省靖邊縣)為中心的地方政權。自此以後,夏州党項政權日益壯大。趙宋立國,復賜夏州党項首領拓跋氏以趙姓、蒙古族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後裔元末避難甘肅陝西隨母姓、改姓趙。


源流三


源於冒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趙氏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景。其中多數為: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時下正是辛亥大屠殺,滿人頭顱積滿水井,四九城內外一片荒涼。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趙」姓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馭馬能手。受幸於周穆王,傳說他曾取良馬八匹,獻予王而御之,西行至崑崙,見西王母,樂而忘返。後聞徐州徐偃王反,遂親御車駕,載著穆王日行千里,適時而返,得以平定亂事,因功被賜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下傳至趙襄子時,與韓、魏三分晉地,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趙為秦所滅。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趙姓,並尊造父為其始祖。秦、趙祖少昊氏,以少昊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雲。 至漢唐宋明,則於立秋之日祀白帝於西郊。明朝仍延續其祀,於少昊之虛曲阜祀少昊。


各支始祖


趙鳳翔,祖籍山西省榆次縣,先祖自明永樂二年遷至直隸省廣平府雞澤縣趙莊村,至第八世趙鳳翔遷至乾侯縣霧覩寺(成安縣店上村),為店上趙姓始祖。


趙維璠:祖籍山西聞喜縣禮元鎮行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月十五日定居河南泌陽縣西關,葬泌陽城北曹庄西,為泌陽西關趙姓始祖。


趙令仲:譜稱宋太祖子燕王德昭五世孫,南宋乾道二年遷上虞縣孝義鄉,逝世後葬於西華里,為上虞趙氏始祖。

趙不抑:譜稱漢王元佐之後,建成炎中扈南遷,寓居上虞等慈寺,生有五子,幼子趙善信,居邑城南門楊巷橋墩,官曆車略院事。為楊巷趙氏始祖。


趙景發:趙不抑九世孫,元朝年間自上虞翦陽贅遷邑之鎮壓龍橋。


趙元佑宋太宗長子,建炎南渡,裔孫占籍上虞等慈寺。趙元佐二十世孫趙天福,後改名趙淮,明朝中葉因遭牛山這變遷甑山。為上虞趙氏始祖。


趙孟伊:又名孟潮,宋元之際自台州寧海遷山陰華舍,為紹興趙氏始祖。


趙元份:宋太宗第四子。明洪武初自嵊縣贅遷山陰迎恩廂,為嵊縣趙氏始祖。


趙永思,明洪武初自嵊縣贅遷山陰迎恩廂,為越州趙氏始祖。


趙應麟:始祖趙志四,清康熙間自溧水石場村遷潤州,為潤州趙氏始祖。


趙子:宋建炎南渡,先居鎮江,繼遷丹徒大港鎮洪溪,為丹徒趙氏始祖。


趙元份:譜稱碧溪趙氏系出宋太宗子商王元份,建炎南渡,元份七世孫揚自鄭州遷於玉山,及孫蕃,再遷東里八都柳馬屋後,為玉山趙氏始祖。


趙孟堙:元泰定二年自浙江遷常州武進縣改成鄉西盍村,為武進趙氏始祖。

趙天佑:明朝末年自武進殷村遷張橋郡城青山門。


趙成九:世居泰邑趙家坊,於明末清初始由趙家坊遷延令何家莊,為延令趙氏始祖。


趙萬六:元季自諸暨銀治遷桐廬肅絳孝泉,為桐廬趙氏始祖。趙士伸:南宋建炎三年自中原南遷福州長府連江縣東湖裡,為連江趙氏始祖。


趙由鏜:明季自臨安入贅會稽廿汴都謝氏,為西謝趙氏始祖。趙不玷:南宋時自睦州浦陽仁杏巷,為浦陽趙氏始祖。


趙類四:元末自益陽八都槎塘徙居邑之井頭,為井頭趙氏始祖。


趙子玉:元至正間自湖北松滋縣仙樓鄉遷益陽書堂古李塘,為益陽趙氏始祖。


趙崇贊:南宋自越州山陰遷旌德興仁鄉三溪,為旌德趙氏始祖。


趙琳:明永樂間自山西洪洞縣棋盤街遷齊河縣桑園趙莊,為齊河趙氏始祖。


趙圭:明洪武初自山陰遷興化縣城北郭,五傳而開四房,為興化趙氏始祖。


趙普:族出北宋名相趙普後,普三世孫概自洛陽遷亳,為亳州始祖。五世孫趙期,建炎南渡,自亳居縉雲之雲塘,為雲塘趙氏始祖。

趙九思:宋元之際人,世居台州黃岩,子滸始自黃岩縣遷臨海逆溪。為臨海趙氏始祖。


趙同文:明季自丹徒大港遷潤城白馬坊淥水橋,為洪溪趙氏始祖。


趙魯:明朝時期由山西洪洞現遷山東武城又遷南華,葬於曹城西北六十里甘露集,故為甘露趙氏始祖。


趙匡胤: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漢族,生於洛陽,祖籍河北。


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庄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地。此支趙氏開基始祖為代王趙嘉


涿 郡春秋戰國時期初為燕國涿邑,秦朝時期屬於上谷郡。西漢時期置涿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博野縣、涿州市一帶地區。此支趙氏為穎川趙氏分支開基始祖為西漢穎川太守趙廣漢之後裔。


穎川郡:始設於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為穎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穎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郡治設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縣登封市寶豐縣以東,尉氏縣郾城縣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市以北一帶的廣大地區。東魏武定年間治所移至穎陰(今河南許昌),北齊時期改為長社,隋朝初曾廢黜穎川郡,唐朝復改為長社,後又曾改許州為穎川郡。此支趙氏開基始祖為西漢京兆君尹趙廣漢。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廢除,唐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河南鄧縣)為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此支趙氏為天水趙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傅趙嘉。

下邳郡:秦朝時期在今江蘇睢寧西北一帶設下邳縣。東漢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南北朝宋國時期改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其時轄地在今北至江蘇省新沂縣邳縣,南至安徽省嘉山縣,東至江蘇省漣水縣淮安市清江市一帶。東晉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睢寧市、邳州市一帶地區。大金國移睢寧到西北古邳鎮。明朝時期廢黜。


平原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期的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地。東漢以後,或為國,或為郡。北魏時期廢黜。


漢陽郡: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為漢陽郡,魏恢復天水原名。北魏時期有兩個天水郡,都在今甘肅省甘谷縣境內,到南朝北周時廢黜。隋朝時期又曾以成州為漢陽郡。五代時期後周置漢陽軍,即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


堂號


天水堂:以其地望天水郡而立此堂。


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御史趙抃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隻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受賄,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清貧得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一琴一鶴。


半部堂:五代後周時,趙普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於是封趙普為宰相。他提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來削減地方武裝,鞏固了中央集權。並想方設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問:「愛卿!你怎樣把國家治得這麼好的?」趙普回答說:「我不過是靠了半部《論語》罷了!」趙普逝世後,家人整理他的書箱,果真什麼財寶也沒有,只有他活著的時候常讀的一部《論語》。


此外還有孝思堂、萃渙堂、愛日堂、順和堂、忠恕堂、明宗堂、明德堂、慶源堂、積善堂樂善堂、綿遠堂、茂文齋、沐恩堂、孝義堂、著存堂、懷永堂、嘉會堂、清獻堂、棣華堂崇禮堂、文賢堂、沐思堂、谷詒堂、衍慶堂、雙硯堂、敬彝堂、成文堂、永厚堂、忠恕堂、文杏堂、孝義堂、敬睦堂、永思堂敦本堂等堂號。補充一堂號:江蘇省沭陽縣趙氏 崇誼堂。


遷徙分布


概述

趙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位,在台灣省名列第四十三位,人口約三千二百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左右,發祥地在今山西省。西周時,造父的侄孫非子封於犬丘,建立秦國。造父的第七代子孫叔帶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晉,並且昌盛壯大,在三國分晉時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到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布於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秦始皇滅趙後,把代王嘉之後遷往甘肅天水,趙王遷被流放到今湖北房縣。秦朝末年,秦國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佗建立南越國,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東漢末年為避董卓之亂,洛陽趙達避難遷居江東,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北魏時,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五代時,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載: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南宋初,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南宋被滅,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布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寮國越南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布;壯族中的趙姓散佈於越南寮國泰國等地。


兩漢以前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這樣,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布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秦始皇趙國後,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遷徙六國貴族之後到關中


漢至宋以前的遷徙


西漢趙王遷的後裔遷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西南),此地原屬河間,因此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南朝時,天水趙氏的一支遷居江南。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期遷居武川(內蒙古武川西)。南安人趙達北魏庫部尚書,封臨晉子,舉家離開南安遷居北魏都城洛陽。當時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數民族)的襲擾,北魏在北部邊境上設立了許多軍鎮,選擇貴族、官宦子弟鎮守。趙達之子趙仁因鎮守武川鎮,舉家自洛陽遷至武川趙仁的孫子趙貴成為武川軍事集團的重要成員,跟隨宇文泰進兵關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為宇文氏佔據關隴、建立北周屢立大功,被賜姓乙弗氏,封楚國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舉家又自武川回遷洛陽


天水南安趙氏還有一支在北魏時遷居。這支趙姓從代又遷居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徙居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後又自南鄭徙居洛陽。天水西趙氏的一支遷居洛陽。北魏時今甘肅趙氏的一支徙居洛陽。


兩宋以來的遷徙


公元960年陳橋驛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國,趙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為郡國王公。所謂郡國,僅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並不居住在郡國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師。直至「靖康之亂」,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開封市),俘虜了趙姓宗室二千餘人北上,將宋徽宗宋欽宗及其宗室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趙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虜的也都於「靖康之亂」後,紛紛從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一支赴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為趙姓家族在中國江南地區繁衍的主要支脈之一。


宋太祖趙匡胤一脈宗室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子,德秀與德林無後,燕王趙德昭有五子,秦王趙德芳有三子。


燕王趙德昭一脈的遷徙:令字派遷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潁州、四川蜀州、江蘇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紹興、河南洛陽湖北荊南;子字派新遷的地址主要有江蘇鎮江、浙江衢縣、廣東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師字派以下新遷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臨安、浙江雲和、江蘇太平州,等等。


秦王趙德芳一脈的遷徙的基本狀況是:子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興、江蘇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明州;師字派遷居主要有江蘇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宋太宗趙匡義一脈宗室


靖康之恥後,北宋被金國滅亡,金兵把宋徽宗、宋欽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連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虜北去。宋徽宗死於五國城。金國統治者為了加強對中原的統治,又把宋欽宗遷居到了燕京(今北京)。


康王趙構南逃臨安建立南宋,自號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趙構以為北宋慘遭靖康之難和自己兒子的早夭。是因為其祖宋太宗趙匡義沒有遵守「金匱之盟」而遭至的災難,於是將南宋王朝的帝位傳給了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後裔,宋太宗趙匡義一脈宗室南遷後裔,此後多由南宋京城臨安遷出,散居於南方民間。


士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贛州、福建建甌、浙江紹興。宋太宗趙匡義六世孫不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臨安、浙江金華、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荊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廣西橫縣、四川成都、四川開縣。宋太宗趙匡義七世孫善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寧波江蘇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臨川。宋太宗趙匡義八世孫汝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陽、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魏王趙廷美一脈宗室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匱之盟」,趙匡胤臨死之前,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匡義。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辦事,宋太宗趙匡義應該將皇位傳給其弟魏王趙廷美。趙匡義登基之後,隱匿「金匱之盟」的內容。魏王趙廷美一向專橫驕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趙匡義的斥責,此刻得知有「金匱之盟」一事,於是對趙匡義甚為不滿,於是暗中謀劃,陰謀早日篡奪皇位。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趙廷美謀劃篡奪皇位的陰謀泄露。宋太宗趙匡義遂罷免了他的開封府尹。趙匡義念其手足之情,並多次立有戰功,於是仍令其為西京(今洛陽)留守。魏王趙廷美一脈宗室,由此暫時全部遷居到了西京。趙廷美被貶謫任西京留守後,暗中仍與兵部尚書盧多遜頻繁勾結。二人勾結之事敗露,魏王趙廷美罷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職,僅保留魏王空名,閑居在家;魏王趙廷美閑居在西京,後降魏王趙廷美為涪陵縣公,遷往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趙廷美舉家遷至房州,趙廷美遷居房陵後不久,就憂憤成疾,吐血而終,年僅38歲。

自貶於房陵之後,其後代外放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開封河南洛陽、福建汀州、山東沂州、山東濟州、江蘇崑山、浙江秀水、江蘇溧城、江西波陽、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西平趙氏


北宋慶曆年間,陝西趙懿甫官居汝南節度使,後家居汝南城東五里屯。傳十世至希賢(號龍華)由汝南蔡州。元末至正年間,趙希賢之後趙伊官至鹽運使司通判, 由上蔡縣白圭廟東徐趙莊遷西平縣專探鄉趙老莊。趙伊之子趙仲來系明正德年間貢生,為西平趙氏之始祖。趙仲來生才廣、才宇,才廣生恭、肅、鑒、鐸、鏷,才宇生欽。自仲來至今已歷二十四世,為西平名門望族,其後裔現分居於楊庄鄉、專探鄉、蘆廟鄉師靈鎮譚店鄉宋集鎮出山鎮酒店鄉等地。


從清康熙年間開始,閩粵等地的趙氏族人陸續遷到台灣、南洋,更有人漂洋過海,移居到歐美各國。


趙氏家族


(1)華胥氏伏羲(配女媧)—少典黃帝少昊(又名玄囂黃帝長子)—蟜極帝嚳(名姬,又名姬kuí)—(約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約前1720年在位)—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湯(商朝首任帝王)—太丁外丙仲壬


(2)華胥氏伏羲(配女媧)—少典黃帝少昊(又名玄囂黃帝長子)—蟜極—業父—大業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軒祖—軒父—戎胥軒—中潏—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己—大駱秦非子(秦國首任國君)—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秦始皇(嬴政)


(3)華胥氏伏羲(配女媧)—少典黃帝少昊(又名玄囂黃帝長子)—蟜極—業父—大業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軒祖—軒父—戎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帶(趙國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趙成子(趙衰)、趙夙


趙國世系


1世造父


第2世 叔觀(宜父)


第3世 趙璋仲父


第4世 趙登(季父


第5世 爾成(公仲)


第6世 趙高


第7世奄父


第8世 叔帶


第9世趙麟(守仁)


第10世 子豐(知義)第11世 趙射(慧明)


第12世趙壯(公明)


第13世趙夙


第14世 趙衰(?—前622年,趙成子


第15世趙盾趙宣子


第16世趙朔(?—前597年,趙莊子


第17世趙武(?—前541年,趙文子


第18世 趙成(趙景叔、趙景子)?


第19世趙鞅(?—前458年,趙簡子


第20世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


第21世 伯魯


第22世趙周(代成君)


第23世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


第24世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


第25世趙章(?—前375年,趙敬侯


第26世 趙種(?—前350年,趙成侯


第27世趙語(?—前326年,趙肅侯


第28世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


分支姓氏


(1)馬服姓、馬姓


姓氏的來歷: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


(2)主姓主父姓


姓苑》說:趙武靈王的名號是主父,後代因此以主父為姓。《千家姓》說:古代家族在趙郡。《漢書》記載中有主父偃《宋史》記載中有主父齊賢。


(3)訾辱姓、訾姓


《路史》說:是造父的後代。


(4)武城


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采邑於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秦滅趙國後,趙勝後人以采邑為姓,改趙姓為武城氏。


(5)屏姓


春秋晉國人大趙括因功封采邑名屏,趙括故又稱屏括,號屏季。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謀誅殺趙氏,趙括與趙同等同時遇難,其後逃脫者以屏為氏。


(6)叔帶姓


春秋時晉國將領趙夙,字叔帶,其後以字為氏


(7)冬曰姓


趙夙之子趙衰號冬曰,其後有冬曰氏。


(8)邯鄲姓


春秋時晉國趙氏側室子趙穿,稱趙武子,因功食采邑邯鄲,後人以國為氏。


(9)恭叔姓


趙武靈王的後裔子孫


(10)嬰齊姓


趙武靈王的後裔子孫


(11)樓季姓


趙武靈王的後裔子孫


(12)樓姓


春秋時期的晉國。晉文公之大夫趙衰(公元前622年逝世)的兒子趙嬰被封在樓(今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此後趙嬰又稱樓嬰,而後人取樓為姓。由於趙氏是上古嬴姓的分支,所以這個起源是嬴姓的子譜系。它在2600年前從趙姓分支出來。


2008年為止,約有22萬人姓樓,是中國總人口的0.018%,使其成為中國第269最常見姓氏。樓姓人口的分布極為不均,主要在中國東部沿海的浙江省,隨後是上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江西省。早在宋朝(960年—1279年)時期,有約7萬人姓樓,而浙江已經有很大的樓姓人口。蒙古帝國入侵中國及元朝的短暫統治之後,截至明朝,樓姓人口下降到3萬2000人,仍然主要分部在浙江。


(13)拱姓


拱姓原是南宋王室趙氏,南宋即將亡國前,有二兄弟化成來民逃走,兄弟二人相約改姓,以免元兵追殺,說改姓拱,一是宋朝百家姓中無此姓,以後有見姓拱者就是一家人;二是要告誡後人宋朝江山是拱手相讓給敵人的,要後人記住這個恥辱.然後二兄弟一南一北逃走.所以江西橫峰鉛山縣是直到明朝滅了元朝,朱元章洪武年間才修的家譜,一般姓氏家譜都是先秦西漢時期就開始修的。


趙氏政權


趙氏先後建立的政權有:


秦帝國:趙政秦始皇)建立


北宋帝國:趙匡胤建立


南宋帝國:趙構建立


戰國時趙國:趙烈侯建立


南越國趙佗建立


越南前後趙朝


具體信息如下:

戰國時期
趙國
起始時間 統治者 在位時間 稱號
前408年——前400年 趙籍 9 趙烈侯
前399年——前387年 13 趙武侯
前386年——前375年 趙章 12 趙敬侯
前374年——前350年 趙種 25 趙成侯
前349年——前326年 趙語 24 趙肅侯
前325年——前299年 趙雍 27 趙武靈王
前298年——前266年 趙何 33 趙惠文王
前265年——前245年 趙丹 21 趙孝成王
前244年——前236年 趙偃 9 趙悼襄王
前235年——前228年 趙遷 8 趙幽繆王
前227年——前222年 趙嘉 6 王嘉
趙國領袖
稱號 姓名 生卒時間 職位
趙成子 趙衰 ?—前622年晉襄公六年 晉國晉文公大夫
趙宣子 趙盾 前654年-前601年 晉國大夫
趙莊子 趙朔 ?-前597年 晉國大夫
趙文子 趙武 前598年-前541年 晉國大夫
趙景叔 趙成 不詳 晉國大夫
趙簡子 趙鞅 ?─前476年 晉國大夫
趙襄子 趙無恤 ?─前425年 晉國大夫
趙國先祖
起始時間 統治者 在位時間 稱號
前424年——前424年 趙嘉 1 趙桓子
前423年——前409年 趙浣 15 趙獻子

南越國:(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

尊號、謚號或封號 姓名 在位時間 與前任關係
南越武王(南越武帝 趙佗 約前204年—前137年
南越文王(南越文帝) 趙眜趙胡 前137年—約前122年 趙佗的孫子
南越明王 趙嬰齊 約前122年—約前113年 趙眜的兒子
南越哀王 趙興 約前113年—前112年 趙嬰齊的兒子
高昌侯、術陽侯 趙建德 前112年—前112年與前111年之交 趙興的哥哥

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帝王 年號 干支 公元
太祖(趙匡胤) 建隆 庚申 960
乾德 癸亥 963
開寶 戊辰 968
太宗(趙炅 太平興國 丙子 976
雍熙 甲申 984
端拱 戊子 988
淳化 庚寅 990
至道 乙未 995
真宗(趙恆 咸平 戊戌 998
景德 甲辰 1004
大中祥符 戊申 1008
天禧 丁巳 1017
乾興 壬戊 1022
仁宗(趙禎 天聖 癸亥 1023
明道 壬申 1032
景祐 甲戊 1034
寶元 戊寅 1038
康定 庚辰 1040
慶曆 辛巳 1041
皇祐 己丑 1049
至和 甲午 1054
嘉祐 丙申 1056
英宗(趙曙 治平 甲辰 1064
神宗(趙頊 熙寧 戊申 1068
元豐 戊午 1078
哲宗(趙煦 元祐 丙寅 1086
紹聖 甲戊 1094
元符 戊寅 1098
徽宗(趙佶 建中靖國 辛巳 1101
崇寧 壬午 1102
大觀 丁亥 1107
政和 辛卯 1111
重合 戊戌 1118
宣和 乙亥 1119
欽宗(趙桓 靖康 丙午 1126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帝王 年號 干支 公元
高宗(趙構) 建炎 丁未 1127
紹興 辛亥 1131
孝宗(趙昚 隆興 癸未 1163
乾道 乙酉 1165
淳熙 甲午 1174
光宗(趙惇 紹熙 庚戌 1190
寧宗(趙擴 慶元 乙卯 1195
嘉泰 辛酉 1201
開禧 乙丑 1205
嘉定 戊辰 1208
理宗(趙昀 寶慶 乙酉 1225
紹定 戊子 1228
端平 甲午 1234
嘉熙 丁酉 1237
淳祐 辛丑 1241
寶祐 癸丑 1253
開慶 乙未 1259
景定 庚申 1260
度宗(趙禥 咸淳 乙丑 1265
恭帝趙顯 德祐 乙亥 1275
端宗趙昰 景炎 丙子 1276
帝昺(趙昺) 祥興 戊寅 1278

越南:


後趙朝(趙國達建立,248年-365年 )


趙越朝(趙光復建立, 548年-571年)


宗族特徵


舊唐書·呂才傳》:「至於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說。言五姓者,謂宮、商、角、征、羽等。天下萬物,悉配屬之,行事吉凶,依此為法 。至如張、王等為商,武、庾等為羽,欲似同韻相求。及其以柳姓為宮,以趙姓為角,又非四聲相管。其間亦有同是一姓,分屬宮商,後有複姓數字,征羽不別。」趙姓為角,其獸蒼龍,東方,屬木。於五常為仁,於五事為貌。趙氏最初的圖騰伯勞


趙姓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幾百年。趙姓有君王、宰相能臣、梟雄武將,均在各自領域廣有建樹。


家乘譜牒繁雜明了,家規家訓教誨後人。如樓張村趙姓有《家規紀略》,文載:「男自八歲入塾,以三十為率,……農時散而歸田,農隙即復入塾。越三十,已成名者或入庠或中式,各營相當之務;各就其才之所近使任一職,或領農工或治圃事,或料廚事或守客廳。暇時習書史、業歧黃,家長俱不之問,惟不得玩好無益事業。……事無閑人,人無暇時。有不遵家規者,由家長召集族人共同斥責。若卑幼或有過失,則告於各主,令其約束。」


姓氏名人


趙宣子名盾,春秋中期晉國的正卿,是晉國歷史上頗有建樹的政治家,趙國的先祖。


趙簡子:名鞅,春秋後期晉國傑出的政治家,趙國的奠基人。


趙襄子:名無恤,春秋末期晉國政治家,與其父趙簡子並稱簡襄之烈。在位期間打敗了強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


趙雍:即趙武靈王,戰國時趙國的第六位國君,改革趙軍傳統裝束,實行「胡服騎射」,提高了趙軍戰鬥力,使趙國成為戰國後期一度能與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


平原君:即趙勝戰國四大公子之一,趙武靈王之子,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


趙奢:趙奢,趙國宗室名將,善用兵,因功被封馬服君,成為漢族馬氏大宗的始祖。


趙政:即秦始皇,傑出的政治家,秦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間任賢用能,終翦滅六國,統一四海,被後人尊為「千古一帝」。


趙佗:秦朝著名將領,後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國


趙雲: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國時蜀名將,勇武果敢,劉備曾讚譽他一身是膽。


趙匡胤宋太祖河北涿州人,原為五代後周時大將,公元960年他發動了「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趙普:薊(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賢相,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


宋徽宗趙佶:政治上昏庸,喪權辱國,被俘後禁於金國,藝術上卻卓爾不群,曾創立宮廳院體畫派,其書法被稱為「瘦金體」。


趙孟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傑出書畫家,其筆法圓轉遒麗,人稱「趙體」。對後世影響甚深,人稱一代宗師


趙之謙: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末三大畫家之一,其書、畫、篆刻對後世都影響甚深。


趙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會會員,國民黨元老,民國時任國民黨山西省主席。趙戴文出生地五台縣的趙族人口已達2萬之多。五台的趙氏祠堂在五台縣槐蔭村。五台的族人主要分布在槐蔭村、大石村伏勝村安家村等村。


趙登禹山東菏澤人,國民黨二十九軍師長,長城抗戰血戰赤峰口,蘆溝橋事變後,在保衛北平的戰鬥中壯烈捐軀,是抗戰中最早犧牲的中國軍隊高級將領之一。


趙樹理山西沁水人,當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灣》《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等,其語言樸實生動,多反映當時新農村生活。


趙元任天津人,當代語言學家,通曉中、英、德、法等多種語言,諸多領


域,頗有建樹,在學術界享有盛譽,著述頗豐,有《中國語入門》、《現代吳語的研究》《語言問題》、《趙元任歌曲選》等。


趙爾陸(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縣人。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趙鎔(1899-1992)字伯陶,雲南省賓川縣彩鳳村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會計學會顧問,中國老年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3 歲。


趙啟民(1910-1997)陝西省藍田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7年2月7日因病逝世,終年87歲。


趙傑(1913- )又名趙東斌,河南省商城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趙俊(1915-1994)原名趙詩元,安徽省六安市人。1955年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畢業,任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94年11月因病逝世,終年79歲。


趙九章:著名物理學家


趙忠堯: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


趙世炎: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


趙君陶:(1903.1.17-1985.12.14),系原國務院總理李鵬母親。原名趙世萱,女,重慶人。1919年隨全家遷到北京,在五哥趙世炎(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的引導下,追隨時代前進的潮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柔 石: 原名趙平復,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併與魯迅先生同辦「朝花社」。


趙紫陽:前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趙承嘏:化學家


趙士壽:藥學家


趙麗宏:當代作家


趙尚志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抗日烈士


聞 捷:原名趙文節,詩人


趙超構:新聞名家


趙克石:南京軍區司令員


趙朴初:詩人、書法大師、佛學家、社會活動家


趙紫宸基督教神學家、學者


趙家驤國民黨將領


趙蘿蕤:翻譯家、比較文學家


趙洪娉:前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夫人


趙美心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美籍華人聯邦議員


趙海珠法國巴黎銀行零售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前香港無線新聞主播兼記者


趙鈞陶:愛立信公司中國區總裁。


趙紀彬:哲學家


趙敏光:著名物理學家


趙偉:龍形山水畫創始人,龍形山水畫派創始人,著名畫家、發明家。


趙雅芝:香港藝人,前香港小姐


趙少康台灣新黨創始人


趙忠祥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北 島:原名趙振開,詩人


趙景深:戲曲理論家


趙 丹:藝術家


金 山:著名演員,原名趙默


趙寶剛:著名導演


趙蕊蕊女子排球運動員


趙志華黃埔軍?校10期畢業,曾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蔣緯國同時進修


趙樹海:台灣名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


趙學煌:台灣演員


趙虹喬:台灣演員


趙又廷:台灣演員,趙樹海之子


趙志凌:香港演員


趙 薇:大陸著名女演員,歌手


趙本山:大陸著名小品演員


趙鴻飛:大陸演員


趙文卓:演員


趙文瑄:演員


趙麗蓉:評劇、小品演員。


趙峰:原名趙世欽,少將(1914.11—2007.12.16)河南省泌陽縣馬谷田鎮人。黨的九大、十大代表,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候補委員。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陞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2月16日在濟南逝世,享年93歲。


趙勇:男,漢族,1963年1月生,湖南益陽人,1982年6月入黨,1982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趙勇:漢族,1963年6月出生,四川三台人,1991年3月參加工作,199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壓力加工專業畢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清華大學熱能及動力工程博士後,高級工程師。現任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趙泳鑫:歌手。MIC男團的副隊長。


趙麗穎:青年演員。


趙若汐:新生代內地女演員。


趙增,原國防工業出版社主任。


趙連娟:筆名雪凝青年作家


請在留言區留下你的姓氏


我來告訴你姓氏的由來


▋來源:百家姓總公會


▋此版權歸原作者,侵權請聯繫微信:tt106456338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靖遠圈子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王姓的由來嗎?快轉給身邊的王姓朋友吧!

TAG:靖遠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