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東地區30年來唯一一次科學系統發掘隋代瓷窯作坊

山東地區30年來唯一一次科學系統發掘隋代瓷窯作坊

原標題:山東地區30年來唯一一次科學系統發掘隋代瓷窯作坊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奔赴分別位於寧陽、東平的3處考古發掘現場,探尋最新的考古發掘成果。其中寧陽縣柳溝新村西南遺址發掘成果最為豐碩,出土包括支釘、窯壁、支柱、墊圈在內的窯具約1萬件,可復原瓷器100多件,可作為標本的瓷器1000多件。作為山東地區近30年來唯一一次科學系統發現的隋代瓷窯遺址,柳溝新村西南遺址完整呈現了隋代瓷窯的燒制技術和生產方法。


上萬件窯具、瓷器再現隋代瓷窯燒造工藝

在寧陽縣柳溝西南遺址看到,300平方米的發掘區域被分成6個探方進行發掘。負責該遺址發掘的執行領隊邢琪表示,此次考古發掘是為配合董梁高速寧陽至梁山段的施工進行的,從6月28日到8月5日,遺址的田野發掘工作已經結束,下一步將進行考古資料的整理和研究。


邢琪說,這次發掘雖然很遺憾沒有發現瓷窯遺址,但發現了隋代的水井、瓷土、灰溝等遺迹,尤為難得的是,發現了總量達12000多件窯具和瓷器殘件,「其中出土窯具約1萬件,包括窯壁、支柱、墊圈和支釘。可復原瓷器100多件,可作為標本的瓷器1000多件。而且瓷器器形非常豐富,主要有碗、杯、盤、罐、壺等。大部分都是日用品,也有少量精品。」



邢琪表示,雖然這些瓷器都是被當作殘次品扔在灰溝里,但它們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些瓷器殘片和大量的窯具涵蓋著極為豐富的歷史信息,據此我們可以真實復原隋代瓷窯的生產過程和燒造工藝,「通過出土文物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此處的瓷窯作坊,使用的是疊式裸燒工藝,先是在窯內立起支柱,為了讓支柱穩定,支柱底部呈喇叭形,支柱上有墊圈,墊圈上放瓷胚,瓷胚是一個個摞起來的,為了避免它們在燒制的過程中粘到一起,所以會在每一個之間放一個支釘。」

有些支釘依然固定在瓷碗內底。由於燒窯時用了支釘,所以燒成之後,瓷器內底往往會有支釘留下的痕迹,而且由於是裸燒,瓷胚容易受熱不均,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窯變。根據出土文物推測,邢琪認為當時瓷窯的「燒壞率」應該在百分之十左右。而其中的窯壁則由瓷土做成的磚壘成,磚面略有弧度,可以推測當時的瓷窯應該是圓形的。


另外,出土的窯柱上還刻有文字,邢琪認為這對研究當時瓷器的生產組織方式也有很大價值,「窯柱上的字很可能是負責工匠的名字或者做的記號,如果燒壞了工匠可能就得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掘還發現了兩個匣缽殘件。匣缽是燒窯時用來盛放瓷胚的窯具,與疊式裸燒相比,使用匣缽能讓瓷器與火焰隔離,受熱更加均勻,「相當於烤」,一般都是用來燒造精品瓷器的。


邢琪表示,此次發掘的支釘就達5000多枚,說明此處是一個規模很大的瓷器作坊,「這是山東地區30年來唯一一次科學系統發現的隋代瓷窯遺址,對研究當時山東乃至全國的瓷器生產都有重要意義,出土的眾多窯具、瓷器也將為周邊其他隋代墓葬、遺址的發掘提供器物標尺。」


龍山黑陶呈現4000多年前高超工藝

同樣於6月底開始發掘的寧陽縣於庄東南遺址,發掘面積也是3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過半。遺址發掘執行領隊房振表示,此次發掘的文化層主要為唐宋和戰國西漢時期,遺迹共發現灰坑70餘個、灰溝近10條。從出土器物來看,該遺址的時代從龍山文化時期延續至唐宋時期,時代跨度較大,出土器物也比較豐富。


出土的龍山文化器物主要有泥質黑陶高柄杯、鳥首形夾砂紅褐陶鼎、罐、白陶鬹等,多為殘片。黑陶高柄杯只有殘破的杯口,柄已脫落,黑陶表面極為光潔,且壁很薄,是典型的龍山文化黑陶,體現了4000多年前先進的制陶工藝。出土的戰國西漢器物主要為板瓦、筒瓦、盆、罐等。房振表示,此前寧陽地區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址較多,但是經過正式發掘的很少,此次發掘為研究該地區的古代文化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


與寧陽縣兩個遺址同期進行考古發掘的還有東平縣裴寨遺址,考古人根據出土文物初步推斷該遺址為唐——金元時期,該遺址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由於破壞得比較嚴重,遺迹也不是很豐富,主要有灰坑、灰溝、灶、墓葬等,出土數十袋陶瓷片,器型主要是碗、盤、罐等日常生活用器。


據悉,此次3個遺址的考古發掘,是濟南市考古研究所首次走出濟南進行考古發掘,時逢高溫酷暑天氣,為配合道路工程的順利實施,考古所人員在保障工作人員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高溫中堅守工地,加班加點對遺址進行清理。有的遺址即便出土器物較少,考古所工作人員仍然進行了科學、細緻的清理,「因為考古並非挖寶,而是全面提取古代人類社會的信息」。

(原文標題:上萬件窯具瓷器呈現隋代瓷窯盛況 圖文轉自:濟南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的精彩文章:

【新書介紹】荊楚文物(第3輯)
【佳作推薦】地灣漢簡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