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進口洋垃圾|大象公會
原標題:中國為什麼要進口洋垃圾|大象公會
今年起不再進口的洋垃圾,並非發達國家的「傾倒」陰謀,而是由高速增長的製造業和精明的中國商人撐起的資源需求。
文|伍雩
每天提著垃圾袋扔到垃圾桶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它們將去向何方?
如果不是我的規劃師朋友正在做一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課題——其實也就是廢物回收再利用——我對這個話題也很難有深入了解的興趣。
我從來沒有把中國的垃圾處理能力當回事過。目所能及之處,垃圾被隨機扔進「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最後又混在一起,被拉去遠郊焚燒或者填埋。
然而,規劃師朋友用一個淺顯的事實就迅速引起了我對這個行業的興趣——你知道嗎,兩個我們日常所見的塑料飲料瓶,經過粉碎拉絲等等工序,就可以做成一件衣服。
▍由飲料瓶加工成的服裝面料
在逐漸了解之後,我才意識到,這個行業可能是中國的一個驕傲。
塑料工廠
二十年前的中國,經濟雖不夠發達,但在環境保護的某些方面,並不比今天落後。
這種「環保」並不是為了「可持續發展」等高大上的理念,只是單純地珍惜物料。街頭任何有回收價值的零碎垃圾,總會有人撿走轉賣,長輩們一直保持著積攢飲料瓶、廢舊報紙定期賣到廢品站的習慣,直到城市裡的廢品站都逐漸不見蹤影。
在安徽的一個塑料瓶回收工廠,我看到了這些塑料瓶離開廢品站以後的情況。
這是一個城市青年很難想像到的場景。飲料瓶已經按照顏色和材質分類好,切碎成片整整齊齊碼好,看起來有數噸重。———它們很快會被紡成絲再卷繞成捆,成為化纖衣服的原料,或是被粉碎分離,做成再生塑料粒。
再生塑料粒是很好的原料,可口可樂公司的飲料瓶製造商,所使用的 PET 原料中,約三分之一來自再生料。經過和其他材料的混合改性,再生粒還可以有更多的用途。
▍食品級的 PET 瓶一般都是使用原生料,提煉自石油,但再生料可以用做不直接與食物接觸的三層 PET 瓶的夾層。
我參觀的這家工廠,做的是化纖生產。附近的其他工廠有做再生粒的,也有更下游的服裝廠和塑料製品廠,他們把廢舊塑料再製成雨衣、膠鞋、手套等等生活用品。
▍利用水的浮力來分離標籤紙和塑料片
▍再生滌綸生產過程。這種由塑料回收再製作的布料,以前叫「的確良」
工廠里的環境當然算不上舒心。機器轟鳴,工人們飛快地揮舞雙手,重複著簡單機械的工序——如果對象不是塑料垃圾,一切看起來就和普通的紡織工廠沒什麼兩樣。
流水線的場景多少令人不安。不過,我們很快了解到一些正面的消息,廢品回收廠的工人薪水平均比高科技企業的工人高出一倍多,尤其是和金屬接觸的那些行業,可以拿到八九千的月薪,遠超大學畢業生。
當然,高月薪是對臟和累的一定補償。但與外界想像不同,這裡的工人不必以健康為代價。
很多媒體都報道過廣東的貴嶼鎮,該地以電子垃圾循環加工聞名,當地的水源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不過在一個合格的國家級產業園區內的企業里,各項監管相對到位。而且塑料行業比金屬的危害要小得多,廢舊塑料行業涉及到的多是物理拆解,只要做好地面的防滲,環境影響是可控的。
按照園區牆上的介紹,這裡是全國最大的塑料集散地。
更震撼的情景還是園區以外,通往園區的公路兩側都是密密麻麻的回收站,分別回收電視、洗衣機等各式含塑料配件的家電,他們是園區生產商的上游供應商。
▍家電公墓
當中的道路上,一輛正在卸貨的小皮卡裝滿了電子琴。
市場的力量讓人吃驚,要知道,一整個縣城學琴又正好在淘汰設備的孩子加起來,都貢獻不了這輛車裝載量的零頭。
事實上,是那些在北上廣走街串巷回收舊家電的小三輪首先購買了這些琴,他們再轉手賣給上一級回收商,最後經過幾輪倒賣匯總,就來到了這裡,全國的塑料總集散地。
若是在此前,一把電子琴的生命旅程可能會更長。
洛杉磯的一個家庭把放棄的塑料琴放進回收箱,然後經過港口的集裝箱運到中國,再經過拆解回收循環再生產,這把琴的一部分變成了膠鞋或者是運動服,再一次被美國或者是歐洲的消費者買走。
這就是全球化的廢品回收鏈條。
塑料中國
看完上面的產業鏈,你一定明白,中國企業進口這些固體垃圾的原因。
這並不是簡單的「發達國家傾倒」可以解釋的。
在美國的很多地方,垃圾填埋和焚燒都是合法的,處理成本並不算高。而垃圾被出口到中國,原因只有一個——這些垃圾的回收價值高過運費,且有買家願意為此付費。
中國企業從被低估的生活廢料中看到了價值。通過「自然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模式,企業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潤,物料資源也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不過,為什麼恰恰是此前的中國成為了世界固體垃圾的最大接收國?
廉價的人力是原因之一。
分揀和拆解是回收行業中重要的一環,在合適的機器被發明之前,大量的工作都依靠人工——不同顏色的塑料瓶需要被分類,不同材質的瓶口和瓶身也都需要被分開。
然而,垃圾也並不會去到人工最廉價的地方。否則我們就會看到非洲、不丹等地成為垃圾回收樞紐,而不是中國。
相比人力,更大的影響因素是需求和消費市場。
▍2016 年中國塑料垃圾進口來源與 1988-2016 年累計進口量
Source: Amy L. Brooks, Shunli Wang and Jenna R. Jambeck, 2018. The Chinese import ban and its impact on global plastic waste trade, Science Advances, Vol. 4, no. 6
中國自二十年前開始進口固體廢料,也正是製造業和基建開始高速發展的時期。正是靠發達的製造業和上升期的經濟,才有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可以消化大量的再生塑料和金屬。
▍紀錄片《塑料中國》截圖
美國作者亞當在《廢物星球》一書中寫過泰國的例子以說明市場需求的重要性。
2008 年前後,泰國在短時間內成為了美國粉碎廢金屬的重要接收地,也正是因為泰國當時正在經歷與中國類似的基建熱潮。
他們需要更多的鋼材來建設高樓,生產更多的汽車,而泰國本國的廢金屬並不多。一方面,泰國人使用小汽車的年限比歐美長得多,因而生鏽等狀況也多,沒有美國的報廢汽車產生的廢金屬質量好;另一方面,即使質量相當,泰國本國產生的廢金屬數量也遠遠不足以滿足本國的需求。
類似的情境也曾發生在日本,日本在基建上升期,也從國際上大量進口過礦渣。
而在亞洲需求崛起之前,美國人廢棄的大量汽車幾乎無處可去。
早在 20 年代,美國人每年淘汰的汽車就可以百萬計。大家習慣於扔舊車,買新車。廢棄汽車的處理頗為棘手,在勞動力價格上漲和金屬並不稀缺的市場情況下,焚燒成了最簡單易行的處理方式。然而,除了金屬,汽車還有大量的塑料和橡膠。據統計,60 年代,美國 5% 的空氣污染是由汽車焚燒造成的。
隨意丟棄在荒野也是一個常見選擇。尤其是昔日的汽車之都底特律,在鋼材價格走高之後,美國的廢品回收公司開始收購清理郊外的廢棄汽車,車上甚至長出了樹。
這是全球化的一個極佳案例。美國人終於開始清理本地囤積已久的汽車,而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曼谷的鋼鐵廠需要原材料為居民製造新汽車和新冰箱。
▍部分學者認為,廢品回收行情可以反映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走勢。
回收和循環使用是一個長鏈條。人們做這件事的原始動機絕不是環保,而是利潤。
被低估的行業
今年,中國出台了禁止進口洋垃圾的條例,導致從歐美到日本的固體垃圾都無處堆放。
事實上,這種垃圾圍城的情況也不是第一次出現。
2008 年的金融風暴就對廢品行業形成了非常大的衝擊。
原油價格下跌,塑料正是從石油中提煉的,再生料價格相比原生料毫無優勢。大量的回收商都放棄了原有的合約。歐美人民辛辛苦苦做好分類的垃圾,因為無人收購,都積壓在了港口。等待他們的最終宿命,只能是焚燒或者填埋。
沒有良好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一直是中國本國垃圾處理的難題之一,因而廢棄塑料和金屬的質量比不過進口來源,分揀回收難度也大。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人們應該在本地處理好自己的製造的垃圾,而不是把骯髒的工作轉移到別處去。
然而,一旦沒有了對再生材料的需求,也就談不上循環利用,分類回收也就成了求心安的行為而已。
▍循環經濟 3R 原則:Reduce, Reuse, Recycle.
全世界都在產生越來越多的垃圾。80 年代時,一個國際大都市居民人均每天扔掉 200g 垃圾;到了 90 年代和千禧年,這個人均數據大約為 700g 和 1200g。而今天,每個大都市居民人均會扔掉約1500g垃圾。
▍Wall-E 中設定的地球末日景象
難以降解的塑料,則是所有固體垃圾中最讓人頭疼的。海洋中已經累積了為數眾多的塑料,以至於出現了「太平洋塑料帶」這樣的名詞。
▍一名潛水愛好者在印尼海域潛水時被塑料垃圾包圍
回收行業的照片看起來難免觸目驚心。再生製造的過程會有一些廢水廢氣的排放,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污染更是難以預計。不過,即使是條件最差、最骯髒的廢品回收企業,對環保的貢獻也好過最清潔的露天採礦。
《廢物星球》作者亞當來自一個美國的廢品回收家族,他大力讚揚中國在全球資源循環中做出的貢獻,希望形成回收貿易的全球化有效鏈條。而中國卻沒有因為這個綠色產業得到很好的聲譽。
變局
目前中國已經停止了大部分廢料進口的通路。
按照國務院的文件,至 2019 年年底,中國將逐漸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日本堆積的垃圾
新規定在全球都產生了漣漪式的影響。美國、加拿大、法國,甚至是以循環產業聞名的日本等國,都出現了廢品堆積的現象——尤其是廢舊塑料這類固體垃圾,體積龐大,焚燒不易。
2018 年之前,中國消化了全世界超過 60% 的廢舊塑料。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地,回收品價格一落千丈,美國西海岸的廢紙價格從 100 美元一噸降到了 5 美元一噸。
美國回收企業損失慘重,而中國國內大量回收企業也收不到足夠的廢紙,廢紙回收價格連同紙價都一路上漲。近一年,紙漿價格漲幅高達 47%,書本教材都貴了不少。
▍塑料垃圾交易量與價值(世貿數據)。1993 年,全球塑料垃圾進出口開始快速增長,中國累計進口塑料垃圾占累計進口總量的 45.1%。
即使不用洋垃圾,國內的垃圾回收產業也難以招人待見。安徽那座回收產業園區的未來規劃里,也更注重產業格局的升級,他們想往塑料成品的下游產業發展,比如紡織服裝、機械製造這些傳統工業,甚至是高新技術、電子信息等前沿產業。
垃圾產業,終究還是一個眼不見心不煩的事。
率先崛起的美國帶頭過起了非常浪費的生活方式,垃圾像接力棒一樣傳來大洋彼岸,現在中國傳走的這一棒,又將去向何方?
※在平行世界已成現實
※宋美齡的父親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丨大象文摘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