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賦予港澳服務提供者內地居民待遇

賦予港澳服務提供者內地居民待遇

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G D P最高的商業區,外資銀行積極布局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成重要戰略基地。 朱洪波 攝

南都訊 記者魏凱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公布的背景下,省政府日前公布對今年全國兩會上港澳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遞交的建議和提案的回復,透露部分新進展,其中包括將允許港澳人士在廣東自貿區內就業的,可以獲得內地居民待遇。

廣深科創走廊升級為廣深港科創走廊

在答覆港籍全國人大代表霍震寰提出的《關於科創領航,集群發力,粵港澳共建產業大灣區的建議》時,省政府明確未來廣深科創走廊將升級為廣深港科創走廊。

答覆中稱,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明確珠江西岸各地以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為重點,加強與廣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創新要素的對接,推動創新成果直接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轉化生產,助力廣深港科創走廊建設。

下一步,將通過加強與香港的科技創新合作,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延伸到香港,形成以廣深港為灣區的三大核心引擎,建設「廣深港科創走廊」。同時加強與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城市及香港、澳門的合作,擴大創新資源配置範圍,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的現代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目前,廣東省正在聯合香港澳門組織編製《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明確實施基礎與應用基礎聯合研究行動,聯合建設高水平基礎研究平台,共建共享國家大科學裝置,引導和組織粵港澳三地高水平大學及科研院所、實驗室開展前沿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等。

支持廣東自貿區對港澳服務業擴大開放

儘管在CEPA協議的指引下,廣東已經向港澳開放絕大多數服務貿易行業准入,但仍有少部分行業沒有開放。而本次省政府的回復也明確,未來除少數行業外都將對港澳開放。

回復表示,支持廣東自貿試驗區在CEPA框架下對港澳服務業進一步擴大開放。改革准入審批模式,將極少數必要的、敏感的行業列入負面清單,對負面清單之外不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領域,賦予港澳服務提供者內地居民待遇,採取註冊登記制的市場准入模式。爭取在自貿試驗區內率先實現粵港澳人員、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自由流動。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特殊監管區域內從事生物醫藥、電池、海外返修品的保稅加工、物流和維修業務,繼續落實國家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提升服務,促進相關用品設備通關便利。

自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提出以來,香港政商學界都一再表示,香港的經濟結構以金融、法律、醫療為主,這些服務業上具備比較優勢,正好可以和廣東以製造業為主的結構進行互補。而要讓香港的專業服務真正為廣東服務,一方面需要廣東繼續放鬆服務行業准入限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兩地在一些專業資格認定和銜接方面互相打通,使得在香港獲得專業資格牌照的人士能夠便捷地通過內地市場的認證體系,獲得在內地執業的牌照。

本次省政府提出的賦予港澳服務提供者內地居民待遇、採取註冊登記制這兩條,預計將降低香港專業人士在廣東獲得執業牌照的難度,吸引更多人來廣東執業。

探索推出科研、創業等簽注類型

由於海關邊檢的存在,目前粵港澳三地人流過關還存在一定不便,尤其是節假日排隊人數較多,影響人員過關的效率。此前港澳人士也一再呼籲希望能採取優化流程,提高過關效率,使得人員能在大灣區內部自由流動。

本次省政府的回復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出針對全部人群的過關優化措施,但是專門提出針對科研創新人員通關便利措施。

回復表示,實現粵港澳科創要素自由便捷流動是強化粵港澳三地科技合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三地科技協商的重要內容,因此廣東省將與港澳一起,努力推動科技創新人員往來暢通。

優化措施第一條是降低港澳科技人員在內地創新創業成本,積極跟進國家全面取消港澳人才就業許可有關限制政策,擴寬港澳居民到粵就業創業的空間和機會。第二條是按照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放寬人員出入境簽注政策的實施進度,探索推出科研、創業等簽注類型,在大灣區率先實行申請港澳商務簽注「零門檻」,延長許可停留時限,實現內地科研人員「一簽多行」多次往返港澳通行證政策落地。

第三條是提升粵港澳三方科技人員往來便捷性。粵港澳三地共同推動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或推廣「一地兩檢」快速查驗模式,擴大口岸電子自助查驗通道規模,推廣人員「卡式化」自助通關,採用大數據、互聯網、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提供智能化通關服務和「無感通關」體驗,提升通關查驗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對通關信用良好的內地科研人員設立電子標籤,在客流高峰期允許借道專供香港居民使用的E道通關。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有望落戶南沙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爭取設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而該中心有望放在南沙自貿區,而在南沙設立香港園則仍需要進一步考慮。日前省政府對今年全國兩會上涉及港澳事務的建議和提案進行答覆時,透露了上述消息。

將成立大灣區青年創業扶持基金

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霍震寰《關於科創領航,集群發力,粵港澳共建產業大灣區》的建議時,省政府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建設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區起步區」,重點在資訊科技、專業服務、金融及金融後台服務、航運物流服務、休閑旅遊及健康服務等八大領域深度合作,打造粵港產業融合發展新高地。

同時,在科創方面,將積極支持南沙資訊科技園發起組建南沙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推進南沙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支持其聯合港方、澳方相關機構申辦國家技術轉移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加速廣東與香港、澳門的技術轉移工作。

此外,對於鼓勵粵港澳青年創業方面,答覆也提到未來將合作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扶持基金」。

答覆說,未來將支持省創新創業基金設立大灣區創業發展子基金,或者由有關市縣政府根據實際出資設立大灣區創業發展基金,由政府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域內的銀行、天使投資人、私募基金、融資擔保公司等專業機構,合作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扶持基金」,為來粵創業的港澳青年提供金融支持,促進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發展,並推動落實相關政策舉措,為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提供保障。

南沙設立香港園?仍需研究!

在今年年初的全國兩會上,港籍全國政協委員梁志祥等人遞交了《關於在內地設立港人社區的提案》,建議視情況在廣東等地允許香港通過土地租賃的方式,集中設立港人居住生活的社區,以此緩解香港土地資源不足的矛盾。

此前,香港部分商界人士還曾提出建議,希望在南沙划出一片地方作為香港園,實施香港的管理政策,安排部分有養老需求的人士集中入住。

而本次省政府也統一對此作出回復,稱「這一做法仍需要研究」。

回復表示,雖然目前有澳門以租賃方式取得珠海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的土地使用權並獲授權實施管理的先例,但澳門大學屬於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澳門大學新校區主要目的是提升粵澳兩地教育科技水平,有其特殊性。而在內地設立以香港居民為主的港人社區,與在珠海橫琴設立澳門大學新校區不盡相同,需在政策及具體操作層面作進一步研究論證。

儘管港人社區暫時無法實現,但是回復也表示,目前對於港人在廣東的居住生活已經有對應的政策。當前,大部分城市對於香港居民均採取與內地居民同等對待的政策,在大灣區工作和學習的香港居民至少可以購買一套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同時,目前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港澳學生可以與當地戶籍學生一樣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港澳學生在內地入學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入讀公辦學校的難點問題有所緩解。根據深圳市新近修訂的入學政策,港澳籍學生可與非深戶籍學生一樣申請參加積分入讀公辦學校。

未來省政府將進一步研究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政策配套,積極降低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學習、生活的成本和門檻。

粵港澳大灣區信息中樞,南都智庫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在克羅埃西亞身上,英格蘭好多瑟瑟發抖的快樂
無龍舟 不端午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