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時漢臣只能自稱臣,滿臣才配自稱奴才,為啥?原因很尷尬!

清朝時漢臣只能自稱臣,滿臣才配自稱奴才,為啥?原因很尷尬!

「奴才」兩個字,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可謂生命力頑強,自從春秋時被創造出來,一直使用到清朝乃至民國前期。不過這兩個字在清以前是不瘟不火的,只代表主人對下屬的一種稱謂,而到了清朝,「奴才」開始大火起來,幾乎紫禁城的文武百官都是自稱奴才,儼然全國上下皆奴才!

這在很多清宮劇中都能得到驗證,面見皇上的人,張口閉口就一個奴才怎麼怎麼樣,奴才如何如何的。然而不知各位看官發現一個問題沒有:那就是為什麼在同一部電視劇中,官階相同的兩個臣子,一個自稱臣,而另一個自稱奴才呢?

這個現象在《宰相劉羅鍋》裡面最是明顯,和珅在皇上面前一直是稱奴才的,而劉墉則說的都是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這中間還真的有講究!這還要從清朝的民眾思想禁錮統治說起。

明朝時期,奴才二字都還是比較沉寂的,清朝初期沿用了明朝的稱謂,仍叫「長臣」或「內臣」。但隨著滿清統治者集權政策的深入,開始對被統治階級的服裝和髮飾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和要求。如此一來,滿人的優越感就出來了。

康熙朝時,只有皇宮內的太監和宮女自稱奴才,目的有二,一來降低身份可以拉近與主子的關係,自我貶低是討好主人的一種有效方式;二來太監和宮女本就身份卑微,沒有地位,自稱為「奴」也是無可厚非。

但到了雍正朝,這一風氣開始大肆流行。「奴才」從太監宮女的口中跑到了一些家臣的嘴裡,以顯示自己與主人更加親密的關係。奴,即願意做你的小奴隸,供你一生驅使,這是多麼大的忠心啊!

這種自貶行為迅速得到了各府主人以及皇上的認可,於是王公大臣以及後宮佳麗都開始用「奴才」或「奴婢」自稱了。至此,這兩個字便成為了邀寵的專用詞。

既然奴才如此火爆,那麼為何只有滿臣才能用以自稱,而漢臣則沒有資格呢?看起來漢臣彷彿更有氣節一些,實際上事實並沒有這麼樂觀。這是因為啊,清朝是滿族統治,滿臣自然有與生俱來的親近感,他們對皇帝稱「奴才」是為了表忠心,相當於一種特殊恩寵,能自稱奴才的都是大清自家人!

而漢臣不是不自稱,是不允許自稱,畢竟皇室對等級制度還是很看重的。據說乾隆還曾為此發了大脾氣,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滿一漢兩位大臣共上奏摺,因為滿臣在前,於是稱謂便成了「奴才某某、某某」,後面的漢臣也無意冠上了奴才的稱謂,這讓乾隆大為惱火,於是下令以後滿漢臣子同上奏章,都稱臣!

這件事雖已真假難辨了,但既然能流傳下來這樣的故事,從側面也能說明,清朝對「奴才」和「臣」的重視程度。不過知道原因後的小解卻感到非常尷尬,這本就是封建統治者的一種奴化手段,卻被被奴化對象當做了榮幸,從而流傳甚廣。不知各位看官,尷尬否?

參考書目:《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遊最強榜如來能排第幾名?最多第四,因為這三人他絕對打不過!
韓國歷史書上寫,他們曾經統一了半個亞洲,網友:過分了啊!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