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宇宙有怎麼形成的呢?它沒有界限,界限又在哪裡?

宇宙有怎麼形成的呢?它沒有界限,界限又在哪裡?

宇宙有沒有邊呢?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人無數年,今天就讓我來終結它吧!

先給一個簡短的明確的回答:宇宙沒有邊;宇宙是由真心(如來藏,自性,道),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變現而成的。

下面是詳細的解答說明:

先回答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用「頂天立地」來形容人類的處境是最恰當不過了。人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高層次的靈性世界和物質化的實體世界,人既有肉體也是靈體。乍聽之下靈與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但靈性和肉體並非毫不相干,因為物質即能量,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

我們再進一步思考:這個宇宙(頻道)是怎麼產生的?我可告訴你,是由於一念妄動而產生虛空,而後不停的動念對著虛空打妄想產生了一切萬法(花花世界)。相當於電視處於待機(黑屏)突然按了一下開關(一念妄動),然後變現出能動的一切萬法。其實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張張快速切換的圖片而已,只是視覺暫留產生了人物是活的一種錯覺。人的第七識每一秒每一分都有1280萬億億次生滅,所以實際上你的身體和你所看到的一切(電腦,手機,高樓大廈等等)都是不挺的生生滅滅,只不過由於太快了,視覺暫留效果,所以才覺得一切彷彿都是活的。

下面再對此詳細的解釋:

一、宇宙由震動產生

科學家所觀測到的宇宙,大至星系,小至塵埃,只要是物質,都由一些基本粒子組成。眾所周知,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組成。科學家認為,夸克和電子不能再分了,是沒有內部結構的點粒子,因此稱為基本粒子,它們是一切物質的基本單位。

那麼不同種類的粒子是如何聯繫在一起而構成宇宙中的各種星系、物質和生命的呢?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由於四種類型的基本力,將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結合在一起,而組成了各種物質,並形成了宇宙間的秩序,它們是: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2]。整個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小至原子,大至星球、天體,不外乎是這四種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現代物理學是建立在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可是這兩大理論在解釋這四種基本力的時候,卻產生了矛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關於引力的理論,但卻解釋不了其他三種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3]。愛因斯坦又發明了量子力學,這個理論專門用於解釋微觀世界裡的基本粒子的運動,卻無法解釋引力[4]。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物理學家們通過努力的探索,提出並逐漸完善了一個新理論——弦理論(String Theory)。這個理論有希望解答物理學中的這些難題,也被稱為是最具權威的描述宇宙現象的理論。

弦理論認為,在每一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根細細的一維曲線在震動,就像吉他琴弦的震動一樣,這根細線被科學家稱為「弦」。它實際上並不是我們現代科學儀器所能觀測到的實體,而「弦」只是震動或波動的代名詞而已。

震動產生粒子,震動愈劇烈,粒子的能量、質量就愈大,震動得愈輕柔,它的能量和品質就愈小。科學家證明了宇宙完全是震動而產生的,根本沒有實在的物質存在,這就是弦理論的核心。

這種結論跟釋迦牟尼佛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中所說的:「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真是異曲同工。所謂小至微塵,大至世界,原來沒有實體!物質研究到最後,是波動或震動而已。正是《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一語道破:「色即是空」 。

《楞嚴經》第三卷說到,一根頭髮分成一百萬份,取一份出來再分100萬份,相當於夸克——鄰虛塵,鄰虛塵再分解就成為了鄰虛空(也就是沒有了)。現代科學已經知道,物質是一種波動,有的科學家研究的是左右的振動,有的科學家研究出的是上下的,前後的波動。實際上是和科學家的心念有關,一切的物質是人類第七識一秒鐘波動1280萬億億次的影像。

從科學的探索上升到理性世界觀,可以認識到宇宙本體的空性。那麼隨順宇宙空性的法則,應當是沒有矛盾,沒有衝突,沒有對立,沒有控制,沒有佔有。因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不可得、畢竟空的。這使我們人類化解衝突,找到了理性的依據。

而科學家「弦」震動之說,又指出不同粒子的性質是由不同震動而形成,電子是一種方式的震動,而夸克又是另一種方式的震動等等,相上千差萬別。於是宇宙就像一首偉大的交響樂,由無數的「弦」震動組合而形成了。

這證明了《心經》所說:「空即是色。」真空即是自性,能現妙有;而這妙有非有,並無實體。佛在《金剛經》中說:「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這裡「一」是指自性,不可分之為二,一切相皆由自性所現,而相的基本構成則純是震動而已;「合」是指和合,由此震動的不同方式,漸次組合成千差萬別的相,故世界是眾緣和合而成。

上升到理性世界觀,人類應該認識到,我們是彼此相依而共存的,是相聚在自性所現的同一個世界裡,我們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正如中國儒家的基礎教育課本《弟子規》中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是隨順宇宙法則的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是眾緣和合之妙用。

日本江本勝博士用十餘年的時間做水結晶試驗,一本《生命的答案水知道》記錄了他的心血研究。他發現用愛心、感恩的心,對試驗水祝福,或貼上「愛」字,「感謝,」「和平」的字在試驗瓶上,經過一段時間,水的結晶特別美麗;用「戰爭,」「仇恨」的字貼上,水的結晶特別醜陋。屢試不爽。於是他得出結論:愛與感恩是宇宙的真諦。

水屬礦物,是人類的依報。它也是眾緣和合之物(水分子H2O),它也需要愛與和諧,才能呈現妙有,況人類乎?

二、震動起於心

現代科學的「弦」理論給我們很深的啟示,宇宙原來就是由震動而來的。那麼震動又是由什麼產生的呢?

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當年來到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座下有兩名僧人看到堂外風吹幡動,一僧說:「是風動!」另一僧說:「不是,是幡動!」 二人爭執不下。惠能大師走上前去跟他們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這才一語道破一切現象的根源:萬法源於心動。

《華嚴經》[5]中明確地告訴我們,宇宙萬有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

1、唯心所現

此處的「心」是我們本有之真心,人皆有之,在聖體而不增,處凡身而不減。雖有隱顯之殊,而無差別之異。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它是宇宙的本體,在佛法中也叫本性、真如、自性、清浄圓明體、靈知心等名詞。

佛教浄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對「心」有一段精闢的描述:「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

我們找到了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源頭 —— 自己的一念真心,它不是身體內的肉團心,它也不是能思慮攀緣的意識心,它廣大、圓滿、周遍,能攝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我們終於明白了,在真心之中是眾生平等,因為我們擁有同一個源頭,同一個本體,唐朝賢首國師稱之為「自性清浄圓明體。」我們找到了和諧世界的最高理論依據:和諧相處、平等對待,是隨順真心本性的性德,是隨順宇宙人生的真相。

2、唯識所變

識是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由於念頭的震動,而有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幻相產生。在佛教中,早已有這種科學的闡述:在《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裡面,我們看到一段佛跟彌勒菩薩的問答:「佛即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一秒鐘可以彈指四次,所以一秒鐘有1280萬億億次生滅)

佛與彌勒菩薩的對話揭示出,人的心念是不停的波動,在舉手彈指之間,就有320萬億個念頭,驚人的數字!凡人自己根本不能覺察出來,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見到這種心念的微細震動。而且每一念頭都會形成宇宙中的物質世界(「念念成形」)和精神世界(「形皆有識」),生滅速度之快,無法抓住,不能執持。《楞嚴經》[6]上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本文來自感官獨角獸,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熊貓直播被兼并將走完流程 交易對象尚不清楚
漢子姜文:太陽照著夢境升起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