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史記》中,記錄著漢武帝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史記》中,記錄著漢武帝不為人知的一面

摘要: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他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為了鞏固皇權,漢武帝一方面建立了在地方設置刺史;另外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還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漢武帝時期,他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了我國漢朝最大版圖。

本文主要從:1.司馬遷出身情況及寫《史記》的歷史背景;2.《史記》中的漢武帝是真實的嗎;3.發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三個方面敘述,揭示漢武帝不為人知的一面。

1、司馬遷的出身、司馬遷為什麼受宮刑,司馬遷寫《史記》的背景

太史公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今陝西韓城南人,中國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早年向孔安國、董仲舒學習,一方面漫遊全國各地,了解風俗,一方面採集傳聞。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專著《史記》。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魯迅稱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家族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秦惠王時伐蜀的名將司馬錯,秦始皇的鐵官司馬昌,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也當過漢武帝的太史令。

公元前99年,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世事難料,大禍來臨。這就是著名的李陵事件。

一年夏天,漢武帝派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相遇。匈奴八萬騎兵攻罰李陵。經過八天血戰,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由於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李玲兵敗如山倒,武帝原本希望李陵戰死沙場,不料他投降了匈奴,漢武帝非常氣憤,滿朝文武官員趨炎附勢,一面附和漢武帝,另一面不停指責李陵。當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他卻儘力為李陵辯護。他從內心為他打抱不平,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有情有義,對士兵推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替國家辦事,有大國的鳳范。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未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死匈奴之多,也足以令他揚名立萬。他之所以投降了匈奴,沒有英勇就義,一定是想以後找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直言不諱,換來的確是大漢天子的不信任,反而觸怒了他,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狡辯,諷刺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漢武帝下令將司馬遷關押起來。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酷吏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在獄中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讓他生不如死。面對酷吏,他卻始終不屈服。司馬遷在獄中告誡自己「這不是我的錯,我沒有錯」不久,朝中傳聞說李陵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輕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這裡,介紹漢朝當時的死刑,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顯然拿不出這麼多錢贖罪。腐刑卻既殘酷又極大地侮辱人格。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想到了古代的歷史名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當時萌發出一種信念,一定活下去把 《史記》寫完,是 「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偷偷活了下來。

2、史記中介紹漢武帝不為部位人知的一面

剛開始,漢武帝一直休養生息,面對匈奴的挑釁也大多都是以一種屈服的態度求親、求和,但是自他登上歷史舞台之後,漢人不再任由匈奴侵略的了,無數的將士們英勇作戰將匈奴驅逐了很遠,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之後更是在後代的持續努力之下,對匈奴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前面介紹在軍事上的成果,另一方面,漢武帝在政治上也有著傑出的成就,他是中國第一個「獨尊儒術」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國2000年來儒家獨大的局面,對於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樣的舉措使國家的最終走向安定。同時漢武帝也是非常珍惜和培養人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才。同時他積極地和西域諸國交流,建立良好關係,為了絲綢之路的開闢做出了打開了大門。

談到《罪己詔》,也是漢武帝在位時首次提出施行的。在晚年的時候漢武帝也犯了一些大錯,但是他能夠勇敢的站出來表示自己的錯誤,並且表示內心的後悔,這種勇氣是值得無數人學習的,縱觀漢武帝的在位一生,也有過很多的錯誤,但是他對於實現中國統一,讓一個民族站在世界巔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給了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尊嚴和血性,可稱為千古一帝。

在中國古代,對於漢武帝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著兩種不同的觀念,推崇他的人認為他是一代梟雄,是他帶領大漢朝打了出去,使得大漢真正的屹立在起來。但是也有不少史學家認為漢武帝為人窮兵黷武,使得西漢在他的後期呈現了一種頹勢,而且為人殘暴凶戾,後期更是求仙問道,對於帝國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其中司馬遷就是第二種觀點的一個支持者。

自古以來,很多史書的優秀的史學家考量一個帝王的好壞大多都是站在當時百姓的立場上來看的,司馬遷在史書上對於漢武帝的記載大多都是記載一些他窮奢極欲,刑法嚴苛,而且又常年征討四方,給大漢的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使得無數的農民因此破產,也導致了一些地方發生了農民起義。可以看出雖然司馬遷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漢武帝的功業,但是還是正直的批評了很多漢武帝做的不好的地方。這樣正直的態度也是司馬遷一直以來受到了無數人推崇的原因。

3、發表個人的看法。

司馬遷撰寫《史記》時,態度非常認真,具有實錄精神。他書中寫的每一個歷史人物及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反覆作了核對。歷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這便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記事翔實。對於漢武帝的封建專制統治,司馬遷則予以揭露。揭露漢武帝的殘暴虛偽,奢侈縱慾。但是在這裡面,不知道司馬遷是否夾雜了個人情感在裡面?畢竟漢武帝對他使用過宮腐之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清苑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長清苑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