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歷史可解惑:兩伊戰爭奠定1989年後的中東格局

看歷史可解惑:兩伊戰爭奠定1989年後的中東格局

接上文 不屈地國家:再困難能有1980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危險

上文我們通過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講述了這段歷史,重點分析了伊朗在當時國內反對者較多、被國際孤立下何以能堅持八年之久!本文就繼續介紹,這八年的戰爭奠定了其後30年的中東政治軍事格局,對今天的國際繼續產生著影響。

(1)兩伊戰爭一開始,同為復興黨的敘利亞權力就明確支持伊朗反對伊拉克。由此,形成了「蘇(俄)敘伊」鐵三角

阿拉伯復興黨起初建在敘利亞,其後在伊拉克建立分支機構。阿薩德和薩達姆領導的復興黨分別建立了政權,顯然,兩國的關係有著「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然而,即使如此,敘利亞仍然支持伊朗。

兩伊戰爭爆發後,敘利亞便向伊朗立即提供了薩姆-7地對空導彈、薩格爾反坦克導彈等武器。

戰爭初期,伊朗的形勢很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敘利亞準備大規模援助伊朗,由此,1982年3月12日,敘利亞副總理兼外長率48人的代表團前往德黑蘭,兩國簽訂秘密計劃,向伊朗提供大量武器。而稍後,伊朗就對伊拉克進行了反攻。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1979年之前,美國和伊朗巴列維政權關係非常緊密,伊朗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很敵視。作為當時唯一的什葉派政權,敘利亞四面八方都是遜尼派政權,因此,美國不可能為了敘利亞得罪那麼多國家,所以,敘利亞能夠存在,就只能與蘇聯合作。

由此,從1950年代開始,敘利亞就和蘇聯關係較為接近。藉助敘利亞與蘇聯的這層關係,伊朗與蘇聯也就形成了牢靠的關係,直至今天。

除了軍事武器援助外,敘利亞藉助和伊拉克的關係,對伊拉克的各類軍事情報、設施都向伊朗進行通報。雖然,因為教派問題,伊拉克和敘利亞一開始就矛盾重重,但是,在反對「殖民佔領」期間,兩國的「復興黨」一體,從很正常的理性都能知道:它們之間的敵對關係要輕許多。

里根總統與戈爾巴喬夫

(2)海灣合作委員會支持伊拉克,形成直到今日的「遜尼派大聯盟」,只不過後來美國人一心「獨大」,把伊拉克政府推翻,伊朗趁勢強大。

海灣合作委員會是在「兩伊戰爭」的背景下成立的。1981年5月,沙特、科威特等6個海灣國家聯合在一起,希望以團體的力量抵禦什葉派、蘇聯和美國勢力的滲入。

作為君主國、遜尼派,海灣國家當然向伊拉克表示支持。當時,因為伊朗革命勝利,各國什葉派組織也在向伊朗靠攏。海灣國家更是覺得危險。但除了伊朗外,美國和蘇聯也是海灣國家的心腹大患。

只不過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果出現後,眼見伊拉克敗局已定,沙特才不甘心地放棄對伊拉克地支持。

在那時,海灣國家非常積極支持伊拉克,但看到戰爭如此持久,才逐步改變態度,通過各種方式向伊朗提出結束戰爭。例如海灣國家向伊朗許諾提供250億美元的重建計劃,要知道這是1980年代的250億美元。即使在今天也是天文數字呀!

同時,海灣國家向美國瘋狂訂購各種武器。

敘利亞阿薩德家族

1984年,兩伊開始向霍爾木茲海峽等航道發動游輪戰。美國和海灣國家便向伊朗方面發動攻擊、聯合巡邏、佔領鑽井設施等等。

1986年,伊朗發動戰略反攻攻入伊拉克、逼近科威特,徹底控制霍爾木茲海峽,海灣六國和美蘇緊急提出支援。美國從1987年開始向伊朗方面發動進攻。

這時,伊朗和伊拉克都被戰爭折磨得筋疲力盡。

但很明顯,經過這場戰爭讓伊朗的敵對勢力看清了一個問題:用戰爭打敗伊朗,損失太大!

停戰吧。

哈梅內伊

之後,伊拉克首先在1987年7月21日(20日聯合國停戰協議通過)同意聯合國的決議。

伊朗則在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但兩國停戰協議一直沒有簽署,直到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面對美英法德等聯軍薩達姆為了防止多線作戰,向伊朗做出退讓之後,兩國才正式結束戰爭狀態。

不屈地國家:再困難能有1980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危險

面對英國和李鴻章反對,左宗棠說絕不許別人騎馬我騎驢

「二戰」後徹底擊敗英國,美國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1930年,中美聯合抵制日貨大獲成功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