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巧:從網路流行語看當代青年喜好的語言特點

楊巧:從網路流行語看當代青年喜好的語言特點

網路流行語作為網路空間中的重要交流語言,主要被青年網民所創造、使用和傳播,是反映當代青年心理需求與時代特徵的亞文化符號。網路流行語從虛擬空間往現實生活的快速蔓延,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同時也給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帶來了新的契機。以網路流行語為窗口,觀察流行語背後所反映的當代青年心理需求和語言喜好,契合青年特點有針對性地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信息網路化背景下加強和改進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徑。

1

網路流行語折射出的青年心理需求

從近年的網路熱詞來看,其背後所反映的青年心理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宣洩情緒的需求

轉型期的中國一方面經歷著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同時又面臨著醫療、教育、社會分配、生態環境等各類矛盾,這一時代特點為流行語言的生成與傳播提供了豐沃的土壤。處於學業、情感、就業等多重人生任務打拚期的青年對社會發展與問題的體悟尤為敏感,而價值觀的不成熟與人生經驗的不充足往往讓青年在接觸社會現實的過程中產生各種片面甚至極端的情緒。虛擬、自由的網路世界為青年提供了釋放鬱積情緒的空間,網路話語隨之成為青年網民宣洩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獲取娛樂快感的需求

與老一輩相比,20世紀8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年輕群體更關注於休閑娛樂文化,青年的生活方式出現了「以消費為中介,以娛樂為目的」的轉向。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是極大地激發了青年群體的娛樂精神,互聯網成為青年製造狂歡並獲取快感的重要「廣場」。現實中面臨多重壓力而充滿緊張和焦慮卻又不得不「體面」生活的青年通過戲仿、調侃、自嘲、惡搞等方式對自我和社會進行創造性表達,可以極大地釋放秩序化生活中被壓抑的能量,在嬉笑打鬧中獲得釋放自我的快感。

(三)爭取話語權的需求

網路與自媒體為青年提供了暢所欲言的廣闊平台,讓許多在現實中缺乏話語感的青年得以表達他們的情緒與觀點,許多鼓勵發言的網路流行語應運而生。

(四)展現個性的需求

以標新立異來吸引注意,並希冀得到他人與社會的認可,是青年個性化的重要表現,因此許多網路流行語都凸顯了青年追求新異的特點,對最新事物的喜愛和追逐也成為推進網路語言流行的直接動力。

(五)尋求群體歸屬的需要

在追求個性張揚的同時,青年還表現出了強烈的歸屬需求,希望自己因青年共同個性的表達而被同輩群體所接納,害怕被青年群體「邊緣化」。網路流行語便是青年的「群體身份證」,這些語言的不規則性、隱喻性、誇張性使其同傳統語言相區分,而對這些語言的使用也就同時意味著同傳統語言的使用者相區隔開來,成為青年群體認同的語言紐帶。

(六)尋愛求暖的需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脫離了傳統鄉村共同體進入城市社會,然而看似人口密集的生活環境並未給人們帶來實際抱團的溫暖,冰冷的鋼筋水泥與防盜門將近在咫尺的鄰里隔絕成互不相干的陌生人,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人心的疏離、心靈的空虛、靈魂的失托和集體性的孤獨。青年正處於對人際拓展和社會交往的強烈需求期,心靈的敏感與脆弱又讓他們對人際關懷的溫暖產生了強烈的渴求。炙熱的願望與冰冷的現實形成了劇烈的衝突,為此他們將尋求關愛和溫暖的願望寄託到了虛擬的網路世界。

2

從網路流行語看當代青年喜好的語言特點

作為使用和傳播網路語言的主體,青年的喜好決定了某一網路語詞是否得以流行,而流行的網路熱詞則折射出當下青年感興趣的話語特點,這些語言特點從網路空間走向現實生活,全面影響和塑造著青年的話語思維。

(一)簡潔性與便捷性

網路流行語產生的最初動力來自於網民在網路交流中的便捷需求。互聯網發展早期,由於上網成本較高,青年在使用網路進行交流時往往採取最大經濟化的原則,力爭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鍵盤輸入表達最充分的意義,如用「3Q」表示感謝之意,用「886」表達再見,用符號組合「∶)」表示高興之情等。以簡單快捷的方式表達語義的做法逐漸形成一種「潛規則」並影響著網民們的思維方式,即使隨著網路的不斷升級和普及,在上網成本已可忽略不計的情況下,人們依然延續著這樣的交流方式。

(二)內涵性與可再造性

從網路流行語來看,在使語言「能指」最大簡化的同時,青年還對「所指」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拓展和挖掘,表達出了對「低調優雅有內涵」的追求。受到青年所喜愛的網路流行語中不乏涵義深刻而豐富的話語。如「且行且珍惜」一語,出自古詩句「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除了正向意涵外,很多流行語均採用了隱喻的方式調侃現實複雜的熱點事件或某一類複雜的情感態度,如「欺實馬」「躲貓貓」「你懂的」等,簡單符號背後傳遞和展現的豐富信息與意義才是青年熱衷使用並引發共鳴的真正原因。

(三)幽默性與解構性

青年的活潑特性及虛擬空間交流中對輕鬆語境的需求,使得廣泛流行的網路語言一般都經過了幽默化的包裝。對正式、嚴肅的事物進行娛樂化解構是青年製造幽默感的重要方式,解構得越徹底帶來的幽默效果就越明顯。幽默化、解構化的語言能快速吸引青年的注意,並讓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獲得娛樂感。

(四)現實性與通俗性

網路流行語的生活性主要表現為現實性、時事性與通俗性。從現實性來看,網路流行語主要涉及的是網民的現實生活,是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事物,實際表達的是網民對生活的一種「共鳴」態度。從時事性來看,熱點事件往往是網路流行語產生的源頭,表現出了網民對時事的關注。從通俗性來看,簡單、形象、易懂的口語化是網路流行語的重要特點,許多日常的口頭語言常常經某些偶然的事件發酵後快速盛行於網路。

3

針對當代青年特點創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

一定程度上講,網路流行語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分別代表了青年思想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者雙方的話語系統,而這存在巨大差異的兩大話語系統之間的互動與對話直接關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透過網路流行語認識當代青年的需求與喜好,並以此為前提和依據,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主動改革與創新,是打破話語隔閡、避免話語斷裂與對立僵局的必要路徑。

(一)調整話語格局,推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念創新

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藉助於信息資源的優勢與相對封閉的環境,教育者往往壟斷了話語權,受教者自然處於被支配與控制的地位。在互聯網、新媒體與自媒體快速發展及其所帶來的信息傳播扁平化、多極化的影響下,青年的自主性日益彰顯,對話語權的需求愈加強烈。因此,針對網路化背景下的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應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確立民主平等的對話理念,調整傳統單向的話語格局。

(二)關照現實問題,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創新

近年來流行的網路熱詞絕大部分都來源於社會熱點事件,在缺乏科學引導的情況下,青年往往自發通過諷喻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憤懣,負面情感又會進一步助推他們對社會的不信任與低認同。以理論回應現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創新迫在眉睫。

(三)吸收流行話語資源,促進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創新

要打破話語對立格局,關鍵在於教育者一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尊重青年話語文化,摒棄對青年流行語的漠視、輕視心理,主動走進青年生活,向青年學習,親近並吸收青年話語,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的不斷發展與創新。

(四)轉換話語表達方式,實現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形式創新

面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要契合青年語言交往特點持續進行話語形式的創新,以實現教育內容的有效傳遞。首先,要善於將平鋪直敘的灌輸話語轉變為情理兼施的故事話語,運用鮮活生動、有趣實在的事例和故事為青年將道理講「活」、講「透」、講「實」。要善於將規整正式的書面話語轉化為喜聞樂見的生活話語。要善於將長篇繁複的說理話語轉化為短小精悍的形象話語。最後,還要善於在嚴肅莊重的引導話語中增添輕鬆活潑的幽默話語。

(摘自《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原題《從網路流行語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中國社會科學網采編中心 禹瑞麗/摘編)

(作者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

原標題:【文萃】楊巧:從網路流行語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

來源:《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謝伏瞻:「八八戰略」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意義
《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18)》發布 聚焦「默克爾4.0政府」內政外交走向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