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亂世菩薩不問事,老君背劍救滄桑,其中要義魯迅先生早一語戳破

亂世菩薩不問事,老君背劍救滄桑,其中要義魯迅先生早一語戳破

魯迅先生說過這樣的話:人們往往憎恨著那些和尚尼姑,而不是憎恨道士,能讀懂這個道理,就能看透大半個中國。這句話真是魯迅先生所說,並非玩笑。魯迅先生作品時常飽含溫情,傾盡自己感情去描寫一個人,同時筆法又非常犀利,能通過簡單的描寫讓我們融入其中,一桿筆就能抵得上千軍萬馬,那麼魯迅先生到底是遇到什麼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呢?

這就要從兩個教派說起了,當年佛教從天竺流傳而來,並在東漢在我國留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他們所講究的是立地成佛,普度眾生,他們認為人不能有慾望,要做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樣的思想讓古代統治者很是喜愛,因為這樣的思想和他們通知觀念相同,若是人人沒有慾望自然沒有那麼多要求,人民就更好統治了,所以自佛教進入中國以來皇帝們都比較支持佛教,詩詞中南朝修建出四百八十寺這樣的數量,沒有皇帝的支持是做不到的。

而道教作為本土宗教,道教認為社會要做到和平、自由、沒有爭鬥,並且人人平等,人人勞作,有福同享,他的許多思想都與統治者想要的社會想反,但這樣一種思想從老祖宗那流傳下來,並長時間影響中國人思想,眾多思想盡在一本《道德經》中。

佛教其實同國外許多其他總要一樣,需要傳教,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和尚尼姑出門傳教讓你皈依佛門,讓人們拋開一切世俗雜念、滾滾紅塵,加入佛門。但是道士我們只有上山才能看到,他們會替你解惑,幫你推算,但是有時他們也很直白:「大師在修鍊,麻煩你們回去。」師傅教徒弟到了一定程度也是:「你想去哪去哪,我只能教這麼多,剩下的要你自己去參悟,無論遊歷還是在這清修都是一種修行,為師我就喜歡清修,那麼10年後再見!」

然而到了亂世,就會有這樣的情況:和尚關門閉戶,道士濟世救人。拯救蒼生四字我們我能在許多古裝劇中看到,但主角一般都是道士,這並非是演繹,而是真實的歷史。而到了太平盛世,道士繼續歸隱修行,和尚就會開門傳教圈錢。

我忘記在哪裡曾看過這樣的話:盛世天下佛門昌,道家深山獨自藏,亂世菩薩不問事,老君背劍救滄桑,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才讓魯迅先生寫下這樣的文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扇空城 的精彩文章:

當年的航天英雄為何再沒登上太空,多年後終於獲悉真相,代價實在慘重

TAG:羽扇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