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山巔之上的首都很可能是瑪雅文化的鼻祖,世人卻對他們知之甚少 | 慧婷
原標題:這個山巔之上的首都很可能是瑪雅文化的鼻祖,世人卻對他們知之甚少 | 慧婷
在公眾號上發了好幾篇關於墨西哥的文章後,有朋友忍不住問我:「墨西哥最有名的不是瑪雅文化嗎,怎麼還不見你寫關於瑪雅的文章?」別著急,瑪雅文化的分布地帶主要位於墨西哥東部的尤卡坦半島,我們的路線是從西到東,特意把璀璨的瑪雅文化放在行程的最後。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關注墨西哥境內的金字塔和寺廟們,像之前提過的日月金字塔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屬於不同的文化,有著媲美瑪雅的精彩。《孤獨星球·墨西哥》里有一個關於「金字塔和寺廟」的專題,細數散布在墨西哥境內的金字塔和寺廟,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基本都去過了。有的地方需要多飛一趟,或者額外多坐十幾個小時的汽車,雖然並不輕鬆,但我們都認為實在特別值得。
太陽金字塔
在這篇文章里,我想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瓦哈卡的阿爾萬山(Monte Albán),以及建立在阿爾萬山上的薩波特克文明(Zapotec)。
瓦哈卡(Oaxaca)是墨西哥的一座南部城市,以絢麗的手工藝品,漂亮的殖民風格建築吸引著遊客。不過,我相信每一位來訪者都不會願意錯過近在咫尺的阿爾萬山。從公元前500年到公元850年,薩波特克人在山巔之上建立了自己的首都。根據考古發現,這裡很可能是出現在中美洲的第一個城市綜合體和高度組織化的神權統治的社會中心。約公元850年後,這個古老的文明神秘衰落,直到19世紀初探險者的偶然發現,這個位於山巔之上的輝煌的薩波特克文明才重新與世人見面。
登上阿爾萬山後,眼前的場景絕對不輸我們兩周前遙望太陽金字塔時的震撼:
位於山巔之上的寺廟遺迹後是美麗的雲海,目前所及是一番原始又極具衝擊力的景觀。突然便能理解為何薩波特克人費儘力氣要在山巔之上建立自己的家園:只有這樣,才能離神更近。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們請了專業的嚮導,那些殘留的石塊和模糊不清的碑文,在他的講解下有了清晰的模樣和美麗的過往。
通過主入口後,我們首先會看到一個蹴球場。球場大約修建於公元前100年,不要以為兩旁的石頭台階是觀眾席,其實是比賽場地的一部分,台階表面曾經塗著厚厚的一層石灰,說明球會從台階上滾下來。
我們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大大小小類似的呈大寫字母「I」的蹴球場,當時我問嚮導:「到底是贏隊會被獻祭,還是輸的那一方?」跟我們一般認為輸隊會被獻祭不同,嚮導給出的答案是很可能是贏的那一方。在中美洲,球賽可不是簡單的娛樂項目,而是一場正式而隆重的宗教儀式,建造球場是為了紀念生命、季節與年月的循環,在這種語景下理解嚮導的答案,會覺得很有道理。
在廣場及主體建築四周,我們會看到不少類似上圖用石頭圍起來的範圍,實際上它們是當時貴族的家的地基。從各個地基的面積能看出,過去薩波特克貴族的家都很大,而且有明顯的分區。離中間宗教建築越近的房屋,越能體現主人地位的尊貴。(第二幅圖為博物館提供的房屋復原模型)
阿爾萬山的主體建築是一個長300米、寬200米的大廣場,廣場上的南北兩端分布著北台和南台,中間又有不少宗教建築。
北台是眺望整個阿爾萬山的最好的地方,裡面有不少有趣的細節。
站在北台的某座寺廟遺址上往南看,照片上的12個低矮的石墩是北台的南界。位於石墩北面的則是北台的下沉露台,露台中心是一處祭壇。
這12個柱基以前是一個有屋頂的大廳的一部分,有點類似我們的陽台,可以想像薩波特克的統治者會站在大廳前向底下的人發表演講。
北台靠北的地方還有不少如上圖這樣的公共區域,旁邊被寺廟圍繞。除了最位高權重的貴族外,其他薩波特克人都會住在阿爾萬山附近的山上,大家會在固定的時間來到權力的中心阿爾萬山,在統治者的主持下開展祭祀或公共事務的討論會。
在北台的南坡上豎立著這麼一塊石碑,專家們尚未攻破石碑上的所有內容。石碑刻畫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孩,大概是象徵女人把力量傳給她的兒子(之後我們在欣賞瑪雅石碑時也發現過類似的表達),說明女性在薩波特克文明中的突出地位。更重要的是,上面成熟的象形文字比瑪雅文明的象形文字還要早不少,前者很可能對後者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走下北台後,旁邊還有幾處特別有意思的建築,它們不僅宏偉且有趣,還充分展現了薩波特克人在天文和數學中的天賦。
位於廣場東側的建築P是一處高大的天文觀測台,要不是嚮導特意指出還真難以發現這裡原來藏著薩波特克人關於曆法的秘密:在建築的頂端附近有一處不大的開口,經過薩波特克人的校準,在每年的5月8日和8月5日,太陽會到處天頂位置,光束能通過開口直射到底。
嚮導向我們展示他在5月初拍到的太陽直射建築內部的圖片,我們都不由得驚嘆薩波特克人的聰慧。
薩波特克人的這種做法並非出於好玩,而是有著濃厚的宗教意味:這兩個日期之間正好是雨季,所以當出現太陽直射到底的時候,他們便知道是時候向水神cocijo和穀神Pitao Cozobi獻祭。
薩波特克人的雕刻技術同樣出彩。位於廣場中央的建築J便有不少生動的例子。看似平淡無奇的石頭建築,你卻能在它的頂部或四角轉彎處看到刻在石頭上的人物形象。嚮導跟我們說,這些人物被後人稱作「舞者」,他們都是裸體男人的形象,手腿彎曲,做著奇怪的動作,像是在「跳舞」。但實際上,他們的真實身份是獻祭者,而且也都被割去生殖器。
我們後來在位於入口處的博物館近距離地看到更多「舞者」,其中有一塊石碑上確實強調了獻祭者需要割去生殖器的場景。
不過更能引起我關注的是,這些舞者的形象長得不太像薩波特克人,倒是跟奧梅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石頭上的「舞者」形象都有著孩子般的身體,圓圓的頭,脖子偏短,斜眼,寬額,厚唇,看起來特別滑稽,但又能給你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再往前走,便是廣場的南台,樓梯很寬,適合坐下休息,也非常適合觀賞四周群山的全景。
除了阿爾萬山上的建築讓人震撼,地下發挖的文物也相當精彩。這就不得不提到20世紀30年代墨西哥最讓人振奮的考古發現:考古學者在位於廣場西北方向的一處住宅的墳墓中(當時的人都把墳墓建在家中,後人把這個墳墓稱為7號墓)挖掘到200多件文物,光是文物材料的豐富性就讓人激動不已:金、銀、玉、綠松石、黑曜石、水晶、貝殼、珍珠和珊瑚等。更有意思的是,墳墓本身毫無疑問是薩波特克文明時期的建築,但挖掘出來的文物卻有不少是屬於後來佔據阿爾萬山的米斯特克人(Mixtec)的東西。這種現象極好地說明了後來從瓦哈卡西北部來到這裡的米斯特克人重新利用這裡的一些舊墳墓來埋葬自己族群的權貴顯要。
這些珍貴的文物沒有存放在阿爾萬山的博物館,而是在瓦哈卡文化博物館一間專門開闢的展廳內展出。等大家有機會來參觀瓦哈卡文化博物館時,記得重點參觀這裡的3號展室。
說起瓦哈卡文化博物館,哪怕沒有珍貴的7號墓文物,這座博物館本身也無愧「墨西哥最好地區博物館」的稱號。這座由修道院演變成的博物館,不僅展示了瓦哈卡的歷史與文化,光是建築本身便是讓人驚嘆的存在。
下期預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尋夢環遊記》的原型瓜納華托,這裡是色彩愛好者的天堂
回顧前幾期:
※啥是HH12?我為什麼心甘情願當一個受虐者?|湯米
※你的心裡我的心裡永遠都有一片芳草地|吳琪
TAG:林賽一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