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狠狠教訓過朱棣兩次,逼得朱棣南下時繞開山東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面對強大的官軍,勇武敢戰,在戰場上屢屢創造奇蹟。
但他也經歷過幾次慘敗,比如濟南之戰和夾河之戰,他的燕軍都遭受重挫,朱棣甚至險些丟了性命。
這兩次大戰都發生在山東境內,所以《明史》中說,後來朱棣盡量避開山東,繞道南下:「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復道山東」。
兩次大敗朱棣的功臣,一位是盛庸,一位是鐵鉉。
我們這裡主要說說這一位盛庸。
在朱元璋時代,盛庸只是一名無名小將,《明史》連他是哪裡人、祖輩是什麼人都搞不清楚。
朱棣起事之後,盛庸先是跟著耿炳文,後來又跟著李景隆,戰場上連吃敗仗。
建文二年五月,朱棣的大軍輕鬆打下德州,那裡存儲著官軍的大量糧草物資,全部落入燕軍的手中。
隨後,燕軍乘勝南下,直逼濟南。
盛庸是守衛濟南的主將,山東參政鐵鉉協助他。兩個人有勇有謀,讓朱棣在濟南碰了一鼻子灰,圍困三個月,沒有佔到半點便宜。
那以後朱棣撤兵,盛庸乘勝收復德州。
建文帝聞訊大喜,重賞盛庸,進封他為歷城侯,年祿一千石。
不久,盛庸被任命為平燕將軍,取代戰績不佳的李景隆,成為總兵官。以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又任命鐵鉉為兵部尚書。
建文二年十月,朱棣率領燕軍攻下滄州,抵達濟寧、東昌一帶,盛庸迎戰,於是有了東昌之戰。
此前的濟南保衛戰,官軍固守城池,被動防禦。東昌之戰,卻是實實在在的野戰。
盛庸的軍隊背靠東昌,結成戰陣。朱棣指揮燕軍衝擊大營,從正面殺入官軍的戰陣。
這正是盛庸希望的,他指揮部下與平安合圍,把朱棣團團圍住。
燕軍頓時陷入苦戰,努力尋求突圍,卻被官軍的密集火器、勁弩擊退,傷亡慘重。
危急時刻,大將朱能率軍趕來救援,朱棣奮力衝出重圍,只帶著百餘人退到館陶。
此一戰,大將張玉陣亡,燕軍陣亡數萬人,損失很大。
可惜,盛庸此後指揮大將吳傑、平安扼守真定,截斷朱棣的歸路。但官軍失利,朱棣得以退回北平。
東昌戰役是朱棣敗得最慘的一次,盛庸消滅燕軍精銳部隊,殺死大將張玉,重挫燕軍,盛庸一戰成名。
建文三年三月,朱棣重整旗鼓,在夾河再與盛庸大戰,互有勝負。
隨後出現了戰史上罕見的一幕:
有一天夜裡,朱棣率領十幾個騎兵外出探營,天亮以後才發現,已經走入官軍的陣營當中,周圍全是官軍的營地。
這就有點尷尬了,可朱棣真是個人才,大膽耍無賴,讓隨從吹響號角,自己騎著馬,從容鎮定地穿過官軍的大營。
官軍將士都傻了,眼睜睜看著朱棣揚長而去,大家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敢上前攔截,更沒有人敢動刀動箭。
因為建文帝有過詔命,前方將士不許傷害朱棣,讓他背負殺叔的罪名。
這條愚蠢的命令,讓朱棣逃過一劫。
此後雙方再戰,最終盛庸崩潰,逃回德州。短暫的輝煌時期成為過去,以後他連戰連敗。
朱棣佔領南京後,盛庸率兵投降。
局面安定之後,他被奪職,以後一些大臣開始找茬兒,盛庸知道難逃一死,於是自殺。
參閱《明史》等
於左撰
※朱棣的這個嫡孫幾次與皇位擦肩而過,于謙的死和他有些關係
※清朝的宴席有什麼講究?一桌全羊席需要多少錢?
TAG:於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