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旅日華僑女畫家裡燕在北京舉辦「思考」精品展

旅日華僑女畫家裡燕在北京舉辦「思考」精品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 總編輯 蔣豐

一、北京,展覽,研討

夏季炎熱的7月28日,著名旅日華僑女畫家裡燕的繪畫精品展——「里燕的思考」在位於北京的中國國際美術館(籌備館)徐徐拉開序幕。這次的畫展中,不僅有20多幅里燕最具創新手法的水墨畫,還有針對里燕繪畫觀念及筆法的研討會。每幅畫作中,有色與墨的淡雅清美;一場研討中,演繹著傳統與現代繪畫的水墨情思長。

記者熟悉的里燕,1953年出生於北京,芳華20歲時師從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趙不仁。1988年,她開始旅居日本。現在,她不僅在FERRIS 女子學院大學擔任水墨講師,還在上海電影藝術大學出任客座教授,同時兼任著國際水墨藝術促進會常務理事、日本國際文學藝術家聯盟理事、中國僑聯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日本華僑華人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

還可以提及的是,里燕的丈夫趙龍光也是畫家。曾有人如此評論這對夫婦畫家,「丈夫惜墨如金,以畫風嚴謹、淡定優嫻而遠近聞名,妻子筆端傾情,以意境深遠、手法大膽而令人稱道。」記者則多次看過他們的畫作,最深的印象就是「里燕的畫作具有佛氣,趙龍光的畫作具有仙氣。」

二、文化,衝突,融合

漫步在展廳,里燕推出的《和—和》系列、《神—神山》系列、《梅》系列、《古蘭》系列、《太古》系列的畫作幅幅映入人眼。

在里燕看來,今天,人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由大和民族組成的國家,「和」儼然成為日本的「核」。殊不知,日本的「和」來自中華的「和」,公元603年聖德太子制定《十七條憲法》,把「以和為貴」置於首條,就是擇取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和」。她用《和—和》系列畫作,表現這種歷史文化的演繹。

說到《神—神山》系列,里燕說西方相信神造人,東方則相信人造神,都是在信仰上下功夫。而東方,更具體地說是東亞,造出來的神也都要回歸到自然——也就是神山之中,讓他遍染「神氣」之後重新出山。這樣,在里燕的畫筆下,神與大自然連接,愈顯不可抗拒的神奇之力。欣賞畫作,觀者振作「精神」。

梅呢,自古以來就是中日兩國文人雅士的寵愛。里燕說,梅與松、竹一起,被日本人稱為「歲寒三友」。而至今喝酒,日本人最喜歡的品牌還是「松竹梅」。在中國,人們極為欣賞「梅花歡喜漫天雪」的自然風光,更欽佩那種「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的精神」。在《梅》系列的畫作裡面,記者看到里燕筆下的「梅」並不是或中國的或者日本的「純梅」,而是日本梅花中搖曳著中國梅花的姿影,中國梅花中閃動著日本梅花的亮色。這種「融梅」的背後是中華民族和大和民族共同文化精神的著落點。

說到《古蘭》系列,記者首先聯想到遙遠「絲綢之路」。里燕說,從畫作里就可以看出,這個聯想是沒有錯的。是的,里燕筆下的荷花,沒有那種「接天蓮葉無窮碧」,而是朵朵青色映其間。據說,其色彩深受尼泊爾大佛周邊的影響。記者不知道里燕是否受到日本一些山荷花畫家的影響,但能夠感受到她筆下荷花旺盛昂揚的生命力以及那喃喃低訴的花語。千年時光前的「絲綢之路」能夠引發當今歲月熱絡的「一帶一路」,誰能說與荷的生命力無關!或許可以這樣說,荷的生命力在里燕畫作上只是一種表象、一種象徵,而那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潔凈風骨才是其內在的追求。

站在里燕《太古》的系列畫作前,可以感受到座座峻峰凌勢而起,或俯仰天空發出聲聲「天問」,或俯視大地露出「太古」的從容。與里燕多年的交往,記者知道畫佛是她的拿手好戲,畫山更是她的壓軸好戲。里燕筆下的山,峰嵐疊嶂,連綿不斷,既有泰山壓頂般撲面而來的磅礴氣勢,也有步步遠去般漸離視野的滄桑悠揚。

三、畫法,畫鋒,畫骨

對於里燕的畫法,當代中國美術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這樣評價,「她的創作紮根傳統水墨,同時吸收了日本繪畫和西方現代繪畫的觀念和技巧,融進了現代日本粗顆粒岩畫的顏料和西方抽象畫技法,畫面色彩和肌理效果豐富、有微妙變化,而又不失整體感。」

對於里燕的畫風,原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這樣述說,「在旅居日本的日子裡,雖然沒有像在國內畫壇這樣充分的條件,但她仍鍥而不捨地研究水墨畫藝術,也在藝術交流、講學中深化對水墨畫藝術的領悟。以此為語言的基礎,她對包括日本現代繪畫在內的西方現代繪畫也作眼觀心摩,既對畫面構成、平面性、材料肌理等語言因素做試驗,還側重對色彩語言與水墨語言的關係作探索,因此,她的畫總是圍繞意境的生成大膽地使用色彩,形成色調,在色與墨的融會中走出了有自己面貌的道路。」

記者更為感懷的是里燕的「畫骨」——畫作中彰顯的畫家風骨。不少人注重里燕身處異國的他鄉背景,也有人看中里燕近30年成長的歲月時光,但是,記者以為這都是一個畫台的遷移變換而已。

里燕自敘過一段這樣的創作感受:「我因生活在海外,耳濡目染異國的文化藝術,激發我對國畫以外的材料抱有極大的興趣。對如何營造畫面的厚重和豐富的肌理,我曾做過長期的思考;同時對如何巧妙地將傳統水墨與材料結合,以求繪畫的立體感和現代氣息的視覺效果,也做過深入的探索。」

如果說,這些都還是創作過程中的絲絲感受,那麼,請聽里燕這番話:「我走的不是一條容易而平坦的路。挑戰自我,為難自己是我個性所至。」——「挑戰自我,為難自己」,就是里燕的畫骨。

掠過里燕畫展的系列,回到里燕畫展的主題——「里燕的思考」。她究竟怎樣思考?對此,里燕是這樣回答的:「多年的畫作經歷,讓我也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失敗了『思考』,成功後也『思考』。在思考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每幅作品在創作過程中思考的苦惱,思考的興奮與思考的躍動都是一種享受!當作品完成後帶給我的幸福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創作過程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里燕的畫作,因為這種思考而變得日益深邃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我欲男子」「口中磨毛」…這些島國人自創的偽中文你能看懂嗎?
藝伎:是慾望的符號,也是含蓄的魅力體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