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腦病的中醫治療——偏頭痛
導讀
偏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頭痛類型之一,以反覆發作性的頭痛為特點,發作間歇期正常。根據頭痛發作前有無先兆癥狀,可將偏頭痛分為有先兆的偏頭痛(典型偏頭痛)和沒有先兆的偏頭痛(普通型偏頭痛或單純性偏頭痛)兩種。另外,尚有一類臨床較少見的特殊類型的偏頭痛,也稱為複雜型偏頭痛,是指具有神經功能缺失體征的偏頭痛。
(編輯/三木)
病因病機
本病屬於中醫「頭風」「雷頭風」的範疇。
1.遺傳因素
約50%~ 80%的偏頭痛患者有陽性家族史。目前,人們對本病的遺傳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多數人認為與基因遺傳有關。
2.飲食因素
進食富含酪胺或苯乙酸胺的食物,如乳酪、紅酒、熏魚、巧克力、柑橘和檸檬汁等,常可誘發偏頭痛;其他食物,如牛奶、麵粉、豌豆、雞蛋等,亦可誘發頭痛發作。
3.顱內血管的舒縮異常
這是本病的原發性改變,主要由於三叉神經支配的腦膜中動脈和顱內大動脈發生無菌性神經源性炎症,致使血管舒縮異常。
4.內分泌因素
本病多見於青春期女性,尤以月經期發作較為頻繁,更年期後可逐漸減輕或消失。有人認為,這是由於雌激素的刺激而使催乳素分泌增加,從而間接刺激了前列腺素的分泌,導致血管擴張而引發頭痛。
中醫認為,寒氣頗盛、濕濁頗重、氣血虛弱、血絡瘀阻、肝氣不暢、肝陽上亢均可導致頭部經脈的阻塞,進而出現頭痛、偏頭痛。因此,氣候變化、頭部受風、情緒不佳、過度勞累、月經期前後均可出現頭痛、偏頭痛。
診斷要點
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從幼年開始患病,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30 ~ 50 歲時發病率可達高峰,此後逐漸下降。首次發病以20 ~ 30歲者為多。50%以上有家族史,多因勞累、緊張、情緒激動、月經期而發病。有明顯的先兆期,如眼前閃光、冒金星、暗點、偏盲、精神不佳、嗜睡、肢體感覺異常、運動障礙,先兆癥狀可持續數分鐘,然後單側出現劇烈頭痛,疼痛部位在額、顳、眼眶部,有時左右交替發作,呈搏動痛及鑽痛。
1. 眼肌癱瘓型偏頭痛和偏癱型偏頭痛
患者多為年輕人,常在頭痛開始減輕時出現同側眼肌癱瘓,或在頭痛發作時出現對側偏癱或偏身麻木、失語,然後很快消失或持續數日恢復。
2. 基底動脈型偏頭痛
患者多為年輕女性,常有家族史,發作與月經有明顯的關係。反覆發作性枕頸部疼痛、眩暈,伴有視覺障礙、共濟失調、納差、嘔吐、耳鳴及口、唇、舌麻木等。
3. 視網膜動脈型偏頭痛
多見於有典型偏頭痛史的年輕人,臨床特徵是以閃光性暗點為前驅癥狀,單眼黑蒙,視野缺損變化大,眼底檢查顯示視網膜水腫,偶可見櫻紅色黃斑,病因可能是視網膜動脈痙攣。
輔助檢查:條紋嫌惡試驗多為陽性,腦電圖檢查偶有輕度或中度異常,經顱彩色多普勒檢查可見雙側腦血流速度不對稱。此外,還可進行腦成像(包括血管造影)及其他輔助檢查。
辨證治療
--Treatment--
1
風邪上擾
癥狀:頭痛偏左或偏右,痛連眉系,脹痛,語言不利,舌淡,苔白,脈浮緊。
治法:祛風清熱。
方葯:川芎菊花茶調飲加減。菊花10g,僵蠶15g,川芎16g,黃芩15g,蔓荊子20g,當歸12g,白芷12g,細辛3g,羌活10g,防風、甘草各6g。
失眠者,加炒棗仁;痛甚者,加蜈蚣。
2
痰濁上擾
癥狀:頭痛發作,昏蒙沉重,倦怠無力,嗜睡,面色蒼白,眉骨疼痛,頭昏目脹,噁心嘔吐,心煩意亂,食欲不振,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
方葯: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天麻10g,半夏10g,膽南星12g,白朮10g,陳皮10g,茯苓10g,竹茹10g,百合10g,白芷10g,防風10g,僵蠶10g。
心煩意亂,加蓮子;食欲不振,加山楂。
3
肝膽鬱熱
癥狀:頭痛劇烈,呈脹痛、跳痛,頭暈,耳鳴,心煩易怒,面紅目赤,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滋陰潛陽,息風止痛。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9g,柴胡9g,天麻10g,黃芩10g,黃柏9g,桑葉6g,白芍10g,生地黃10g,川貝母15g,獨活10g,防風12g,蜈蚣1 條,僵蠶10g,牛膝12g,甘草6g。
跳痛,加全蠍;頭暈耳鳴,加車前子。
4
瘀血阻絡
癥狀:頭痛日久,痛如錐刺,痛有定處,舌紫暗,脈沉澀。
治法: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方葯:通竅活血湯加減。川芎12g,紅花15g,桃仁10g,當歸12g,赤芍10g,白芷12g,羌活10g,天麻30g,全蠍10g,地龍10g,甘草6g。
痛如錐刺,加烏梢蛇。
典型病例
張某,女,36 歲。主訴:左側時發偏頭痛1 年余。病史:患者1 年前因生氣後,出現左側頭部悶脹疼痛,此後每遇情緒不佳或月經前均出現左側頭痛,時發時止,服止痛藥後疼痛緩解,不發作時如常人。近1 個月來由於情緒欠佳,頭痛頻頻發作,發作較甚,1 周發作1 次,每次疼痛1 天左右,影響工作,到當地醫院診治,診斷為偏頭痛。現症:左側顳部、頂部及頸部疼痛,甚至左側眼眶中部及前額部亦出現疼痛,伴有流淚、頭昏、耳鳴、心煩易怒、多夢、咽干、胸悶、噁心、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辨證:痰熱內阻。
治法:清熱化痰止痛。
取穴:太陽、足三里、豐隆、率谷、風池、內關、列缺、俠溪。配合服用溫膽湯加黃連,水煎服。
一診後,患者左側頭頸部的劇烈疼痛減輕,當晚入睡較好。二診時,患者頭腦比原來清醒,胸膈的煩悶似有減輕,故取穴、手法、方葯均不變。治療20 天后,患者感覺頭腦清醒,不適癥狀全消,入睡恢復正常。患者要求再治療1 個療程,以減少發病機會。於是再治療2 個療程,完畢停針。
患者2 個月後突然發病,按上法予以治療,治療2 個療程後痊癒。此後每在1 年左右出現發病跡象1 次,均用上法治療1 個療程,告愈。之後用上法治療長達2 年,隨訪未見複發。
附:針刺療法
(1)外感風邪
取外關、風池、率谷、百會、外關。實證用毫針瀉法;虛證時,百會及配穴用補法,頭維、風池用平補平瀉法。
(2)瘀血阻絡
取風池、曲池、列缺、陽陵泉、合谷、脾俞、血海、三陰交、阿是穴。三陰交、脾俞、血海,用補法;其餘穴位用瀉法。還可在局部及膈俞行點刺出血。
(3)痰熱內阻
取頭維、豐隆、中脘、陰陵泉、脾俞、足三里、太沖。實證用毫針瀉法;虛證取中脘、陰陵泉、脾俞、足三里,用補法。
(4)肝陽上亢
取太沖、行間、陽陵泉、懸顱、率谷、太溪、腎俞、肝俞。太溪、腎俞,用補法;其餘穴位用瀉法。
中藥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遠志各15g,焙乾,再加冰片7g,共研成細粉,裝瓶備用。用綢布包少許藥粉塞入鼻中,一般塞後15 分鐘左右便可止痛。
食丨療
1.飲濃薄荷茶
取干薄荷葉15g,放入茶杯內,用剛燒開的開水沖泡5 分鐘後服用,早、晚各服1 次,對治療偏頭痛有一定的作用。
2.吃含鎂食物
經常吃些含鎂比較豐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帶、橘子、杏仁、雜糧和各種綠葉蔬菜,對緩解偏頭痛癥狀有一定的作用。
登場書籍
由魏玉香、楊葛亮編*的《常見腦病的中醫治療與康復(附人體穴位彩圖第3版)》根據讀者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現對第二版進行修訂,根據辨證論治對部分方劑、藥物、劑量、方穴、手法、康復治療的圖片進行修改,添加了有毒中藥的特殊煎法、敦煌醫學殘卷四天庭穴位的定位和療效、心理療法有效的典型病例,同時,附上人體穴位大圖,方便讀者查找穴位。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