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型音樂相親現場,《這就是對唱》其實是檔音樂界的《非誠勿擾》

大型音樂相親現場,《這就是對唱》其實是檔音樂界的《非誠勿擾》

音樂節目作為早期流行的綜藝節目類型之一,在綜藝領域裡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從《超級女聲》到《中國新歌聲》,隨著綜藝節目種類的多元發展,音樂節目也逐漸打破選秀模式的禁錮,不斷地挖掘創新音樂綜藝模式從而吸引眼球。如何在眾多節目中脫穎而出,音樂類綜藝製作者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

今年暑期檔,《中國新歌聲》《幻樂之城》《中國新說唱》《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等10餘檔音樂綜藝節目陸續在各平台開播,強勢攻佔音樂節目最重要的年輕受眾群體。音樂綜藝節目門類愈來豐富,隨之帶來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

上周五(8月3日),終於見識到了導演岑俊義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第二期,與第一期冗長的鋪墊、「混亂」的場面相比,第二期也確實如其所說:「看完(第二期)後,這個節目的精髓才會更明確一點。」

這檔由岑俊義團隊操刀製作、優酷資源技能加持的音樂節目在吊足大家胃口後終於顯露出其「與眾不同」的一面——「心跳製作人」+對唱選手CP+音樂元素+劇情式綜藝全新模式也令其在眾多音樂節目中多了一份獨特。

1音樂綜藝節目如何抓住觀眾?

近些年來,音樂類綜藝節目從早期的評委+選手,發展到現在的明星嘉賓+選手的形式。在「搶導師嘉賓、搶選手、搶導演」的境況下,嘉賓與選手之間的關係也成為節目重要的影響因素,如何有效利用資源成為音樂綜藝節目製作者思考的重要命題。

無論是強調專業度的《歌手》、注重儀式感的《中國好聲音》、專註星素互動的《我想和你唱》、以跨界為切入點的《跨界歌王》,還是深耕垂直領域的《中國新說唱》等節目,都在不斷創新中完成了音樂類節目的進階。在不斷的花式翻新下,這一次《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又找到了新的落點——對唱。

對唱這種方式,此前《最美和聲》《我想和你唱》等節目多少有所涉及。但觀眾的口味在變,製作者的側重點在不斷調整升級。在岑俊義看來,雖然這幾年國內歌唱綜藝很繁榮,但近十年內,男女對唱在目前的音樂綜藝品類里還是一個「空白」。也正是這片「空白」成了他「音樂執念」的第一個落地點。

儘管加入了劇情元素,但岑俊義表示「《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本質上依然是一檔音樂節目」 。從音樂本體而言,既然是音樂綜藝,音樂上的新意也需要重視。從今年《歌手》觀眾熱議話題里不難看出,歌手們對歌曲的創新改編會讓觀眾更感興趣。把觀眾們所耳熟能詳的歌曲進行重新的演繹這條路走的人很多,有不討巧的,也有得到表揚的。

岑俊義將節目立足於對經典曲目的改編,從對唱組合的個性出發,啟用有豐富編曲經驗的音樂總監鄭楠量身製作音樂曲目改編,為音樂搭檔的表演和專業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成長空間。

隨著音樂節目在品類上日趨細化,音樂與劇情雙線並行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或是這個暑期音樂「混戰」中一次很不錯的嘗試。但劇情式的音樂表演模式有著自身的優勢但也很有挑戰力,把控劇情和音樂元素之間在節目中的比重被很多人認為是個難題。「如果硬性地將其剝離開,那就是兩層皮,確實會不大好。」

2音樂之外,也要有故事

暑期檔新節目如何玩出新概念被寄予厚望。音樂節目創新的根基還是在於音樂和人,節目打造視覺盛宴的舞台、獨具新意的立意不難,但怎麼做、做什麼更重要,也更難。

音樂本身之外,不同的人和故事的呈現也是音樂綜藝多年來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不論是將唱和演結合的《幻樂之城》還是音樂與劇情雙線並行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音樂之外更多的是對「人」和「故事」的呈現。

「音樂節目更多的是作為引流,節目最後的落點還是在「人」上,即關注選手本身。」岑俊義以《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為例,這個節目本身有很多和傳統模式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第一期節目中,三位對唱發起人鹿晗、羅志祥、李榮浩都在第二現場觀看選手表現,節目採用了360度全景式舞台設計,但在錄製現場沒有設置主持人角色,而是由畫外音來控制流程。設計背後,其實是創作團隊對選手音樂表現力的最大保留。

男女雙人「對唱」成為《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的核心模式,「用『劇情式』的編劇手段來拍『對唱』真人秀,是我們最大的亮點」。岑俊義認為,做節目最重要的就是符合時代的審美,而不論是「劇情式」真人秀還是音樂節目,都是以人物為中心的。

當節目把遊戲規則限定在男女對唱時,因為異性相吸的因素,以組CP的方式,這讓節目有了一種「音樂人大型交友現場」的即視感。岑俊義在採訪中表示「對唱的形式方便講故事,對唱是兩個人,男生女生通過唱歌曲產生情感共鳴,就有可能裝出感情的曖昧元素,更容易講故事,也更有向想像空間。」

很多綜藝節目都非常重視第一期的效果,努力在第一期中引發爆點賺足眼球。相比於《中國新歌聲》《幻樂之城》首期節目的表現,《這!就是歌唱·對唱季》首期也難免表現令人有些「混亂」。對此,岑俊義表示,新的節目新的賽制模式要給受眾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第一期主要是令受眾對節目和人有印象,選手的印象是要逐步加深的,要讓大家慢慢接受這些選手,接受這個賽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十 的精彩文章:

去1988年追2018年的兇手,這部懸疑韓劇真是腦洞大開!

TAG:傳媒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