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富同興,庫布其農牧民有了新身份

綠富同興,庫布其農牧民有了新身份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沙地業主、產業股東、旅遊小老闆、民工聯隊隊長、產業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牧民……」孟克達來是刀圖嘎查大刀圖柴登人,細數著自己的多重身份,很是得意。

「大刀圖柴登」蒙語意為「一片綠草地的周圍是大沙漠」。而上世紀末,這片沙漠讓大刀圖柴登的生態惡化到人類不宜生存的地步。

2006年,大刀圖柴登牧民們搬進了道圖嘎查億利新村,移居到七星湖。他們有了選擇,有了新生活。有人從事養殖業,但從放養改為圈養;有人從事旅遊服務,開辦牧家樂;也有人承包種樹,用新技術治沙。

砥礪治沙30年,庫布其10.2萬農牧民成為了治沙防沙的中堅力量;他們掌握實用技術,成為了治沙土專家、科技二傳手;他們南征北戰,見證、參與了「死亡之海」變身「希望之海」……曾經的困苦到今天的幸福,讓農牧民的笑容更加燦爛。

種樹能活,就是驕傲

「我種的樹肯定能活,我有這個信心。」世代居住在杭錦淖爾村的高毛虎,一說起種樹,頓時從靦腆變得自信滿滿,種樹18年,讓他黢黑的外表比實際年齡顯的要老些。

2000年以前,高毛虎一家四口守著20畝鹽鹼地,日子緊巴巴,他只好四處打零工、顛沛流離。

事情有了轉機。「2000年,我加入億利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隊伍。我種的樹規格符合要求,成活率高。」高毛虎一步一步成為治沙能手。

「2004年,億利集團鼓勵有能力的農民工牽頭組建治沙民工聯隊,承包生態種植工程。」高毛虎覺得機會來了,組建民工聯隊後,高毛虎和妻子把隊伍分成兩個小隊,嚴格按照標準和要求,提前選購優質種苗、研究地塊、優化工序,做到全天候種植、澆水、管護。他的工程總是名列前茅。

「讓我激動的是,我們民工聯隊參與了億利集團『微創』種植技術實驗和研發全過程。這項技術——『牛』,不僅降低了治沙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植樹的效率和成活率。」這讓高毛虎更加有底氣了。

截至2018年,高毛虎在庫布其沙漠累計承包種植工程近10萬畝。懷揣成熟的治沙經驗和技術,他帶著隊伍,先後去河北、西藏等沙漠承包種植。高毛虎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百萬元戶」「優秀民工聯隊隊長」。

2017年,高毛虎被聘為杭錦淖爾村名譽村主任。他和大家商議利用村集體的60多畝鹽鹼地,建設甘草育苗基地,組建了杭錦淖爾首支民工聯隊,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

庫布其沙漠廣大農牧民既是沙漠治理最廣泛的參與者、最堅定的支持者,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數據顯示,僅億利集團就組建了232支億利民工聯隊,5820人成為生態建設工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直接脫貧3.6萬人。

「風口」討生活不再難

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地處庫布其沙漠南緣,村裡曾只有一棵樹,因而又名「一苗樹壕」。

在沙漠「風口」討生活有多難?高林樹老人說:「一颳風,天地昏黃一片,家家戶戶連院牆都沒有,只為減少流沙堆積。沙進人退,全村只剩不到一百戶人家。」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在村支書周玉小和高林樹等人的帶領下,官井村從種植沙漠「鎖邊林」開始,打響了護村保衛戰。

從一棵樹到一萬畝,從一個人到全村,官井村凝聚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心血。曾經的「一苗樹壕」,林地面積已達19.2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58%。

綠色的沙柳、檸條林嚴嚴實實「鎖住」了黃沙瀰漫的過往。

「沙根」拔了還是窮,怎麼辦?看著長勢旺盛的沙柳,周玉小有了主意——官井村的沙柳成活率高、品相好,當種苗最合適,這不正是全村的新希望嗎?

2013年,周玉小辭了村支部「官職」,一門心思當起了達拉特旗首個林業專業合作社——綠森源林業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

全村鉚足勁種沙柳。「全村65戶造林大戶全部參加了合作社,對外聯絡市場,拓展沙柳苗銷路;對內組織貨源,管控樹苗質量和種植。管理公開透明,不折不扣不提留,還把8戶貧困戶幫扶起來,一個不落下。」周玉小說,通過種沙柳,規模上來了,質量保證了,錢來得快。

庫布其沙漠治理取得了治沙增綠和民生改善的「雙實效」。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楊文斌說,庫布其沙漠治理的成效,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成功樣板。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兩彈一星」:自主創新的精神原點
冰箱不算啥,古人們還吃冰棍喝冷飲吶!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