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城爭霸,倫敦和法蘭克福誰是歐洲金融中心

雙城爭霸,倫敦和法蘭克福誰是歐洲金融中心

兩年前的脫歐公投,不僅為英國與歐盟同行,畫下句點,也從此揭開了歐洲金融中心的競技賽。

百年來的全球第一金融重鎮——倫敦,脫歐之後,將如何面對歐盟城市的競爭?歐洲央行所在地、公認最有贏面的德國法蘭克福,能否趁機,重回國際舞台?

金融雙城記,這會是誰的好時代?又會是誰的壞時代?

法蘭克福,是德國唯一有摩天大樓的天際線,在金融中心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黑、灰與綠色的對比

倫敦,跟所有金融中心一樣,天空下是絢麗的建築,摩天大樓下是窄窄的街道。上下班高峰時間,灰、黑的人潮迅速流過,就像一場集體競走。

法蘭克福,是德國唯一的摩天大樓城市。與倫敦不同的是,它滿城的主色調是綠色的。德意志銀行雙塔隔壁,就是老歌劇院,金融區沿著老城區的綠帶,分散而建。在這裡,沒有上下班高峰時間。可以看見的是,穿著筆挺西裝的長腿叔叔,在騎著腳踏車。

從羅馬帝國以來,這座地處歐陸南北、東西兩條交通幹道交口的商業城市,就直屬於皇帝。所以法蘭克福沒有貴族,而是由商人、律師、金融家等士紳階層主導。著名詩人,《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的作者歌德就出身於此,他的祖父就是一名律師。

如今,面對英國脫歐,這個被德國人視為「英國對歐陸宣戰」的大事,歐盟第一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能不能挑戰歷史悠久的全球第一金融城市倫敦?歐盟叛徒與歐盟守護者的競爭,備受矚目。

英國脫歐,撼動歐洲板塊

兩次世界大戰的殘酷,催生了歐盟。許多人不知道,歐盟28國,其實是全球最大經濟體。

英國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離後,歐盟經濟將縮小16%,落到全球第二。德國與英國更是從盟友,變為對手。

?在許多德國人眼裡,在歐盟,英國與德國關係最好,一同對抗欠債很多的南歐國家、甚至法國。

如今,法蘭克福在面臨,要如何從英國脫歐中「受惠」這個問題時,德國外銀協會董事總經理,偉格納回應到:「英國脫歐,很遺憾。我還真不知道用『受惠』這個詞,對不對?」

法蘭克福:歐盟最強國的金融中心

法蘭克福所在的黑森邦經貿部,兩年多前,委託資深銀行家樊斯,對金融業招商。他驕傲地說,兩年來,他已經接受94個國家、815次採訪,這代表「我們正重新回到舞台中心。」

法蘭克福,是歐盟第一強國——德國的金融中心;歐洲央行、歐洲保險和職業養老金管理局所在地。

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直航航線最多的機場,從市區到機場只要40分鐘。二戰後,這裡曾經美軍情報中心,所以通訊帶寬特別大,更是德國唯一一個可用英文生活的城市。

樊斯說,為了爭取法蘭克福,變成歐盟金融中心,德國已經排除萬難,修改了勞工法規。之前,德國企業必須替解僱員工找工作。但是,新法規定,工作如果是要承擔金融市場風險,比如交易室交易員,可以例外。

對於法蘭克福房地產市場而言,脫歐,提早發生了。

過去兩年,跨國銀行紛紛把歐洲總部,移到法蘭克福。去年聖誕節,高盛租下3000多平米全新辦公室,打算僱用800名員工。在高盛之前,日本野村、大和證券、摩根大通與花旗早來了。

歐洲央行所在地的法蘭克福,是個市民城市。

不過,出乎意料,外銀協會的會員數,並沒有增加,還是維持200位。(還是這些銀行,不過是把倫敦的人手,搬運到法蘭克福)

「事情進展的速度,比我原先想像地慢很多,」德國第一大報《南德日報》,銀行特派員史瑞柏也觀察到。

相較於英國的金融與專業服務業,具有強大的政治實力。在信仰社會主義公平原則、製造與外銷強國——德國,金融並不是一個「政治正確」的競選主題。

社會主義價值vs金融資本主義

今年4月,法蘭克福市長費爾曼競選連任,壓根沒把金融中心當成政見。

「很多法蘭克福人,可能並不想要那麼多銀行家,」《南德日報》記者威爾摩斯直言。選民擔心的是:更貴的房租、不足的學校與醫生。儘管比起倫敦,此地房租,只要二分之一。

「現在中學入學,很像簽樂透彩券。」史瑞柏則親身經歷。她的大兒子,今年上中學,很幸運地能念附近的學校。

因為如果沒抽中,就需要搭40到50分鐘的校車上學。40、50分鐘在亞洲,可能覺得很平常。但是,法蘭克福一向自豪,是個短距離的城市。城市內移動,騎腳踏車10分鐘,都可以到達。

金融市場篤信,追求高效競爭的資本主義邏輯。這與德國人信仰的社會主義邏輯,小到一台自動售票機,大到城市運作邏輯,都不同。

法蘭克福火車站的自動售票機,很難操作。很多外國旅客,搏鬥了20分鐘後,仍然得乖乖地,到售票亭排隊。

他們有自己的邏輯。他們認為,要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所有的選項,一層一層做選擇,這樣是透明、公平的。壞處是,讓外人理解德國的邏輯與語言,就得花更多的時間。

比起倫敦與巴黎,這樣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超大城市。德國分散式、各有特色的都市發展,外國人必須花一段時間,才能體會個中美好。

歐盟求政治平衡,不會有單一金融中心

在法蘭克福重回舞台中央的過程,一個更微弱的阻力:歐盟間無處不在的政治平衡。

威爾摩斯認為,德國政治人物毫無警覺心。「去年,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將原先在倫敦的銀行管理局總部,搬到巴黎,就是個警鐘!柏林不知道這事情的嚴重性。」威爾摩斯直率地說。

法蘭克福爭取金融中心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歐洲央行與監管機構在這裡,溝通方便。但是,現在部分監管官員移到巴黎,這是法蘭克福要變成金融中心最大的挫敗。

與此同時,德國總理梅克爾正為了組閣,忙得焦頭爛額。樊斯直言,「我們的感覺是,歐盟想在法蘭克福,與其他金融中心尋求平衡。歐洲人不要德國獨強。」

最新全球金融中心評比,倫敦仍然排名全球第一。法蘭克福、盧森堡、巴黎、都柏林則分居20、21、24、31名。後四者差距並不顯著。

?越來越明確的趨勢是,後脫歐時代,歐洲將有多個金融小中心。法蘭克福做銀行、證券;低稅的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吸引租賃業;盧森堡則做資產管理;巴黎主攻保險,但是,歐洲這些城市,越來越有機會跟法蘭克福一搏。

倫敦:全球第一金融中心保衛戰

相對於歐盟無集體利益,歐洲金融中心破碎化發展,倫敦金融中心則是英女王皇冠上的寶石,貢獻英國經濟1/8。

此時,倫敦正在打一場,全球第一的保衛戰。

英國是很務實外交的國家。脫歐之後,它的政府與民間更積極地,要站穩它傳統金融與金融科技的兩隻腳。

?17世紀起,巍峨聳立的英格蘭銀行,是倫敦金融城的象徵。

以歐元清算中心為例,歐元問世18年,都在倫敦證交所的子公司LCH清算。脫歐公投剛過時,歐盟態度強硬,堅持歐元清算,要搬離倫敦。

但是,今年3月,歐盟草案卻寫著如果英格蘭銀行與歐盟監管機構,無法充分合作,才需要搬家。當然英國已經立刻響應,願意充分合作。

有趣的是,歐元占整個倫敦清算業務的1/3。LCH為了不失去這業務,手腳很快地在巴黎,開了分公司。

在傳統金融業務上求穩,在另外一隻腳——金融科技上,倫敦也持續出招。

與泰晤士河北岸的金融城遙遙相望,南岸的金絲雀碼頭,是倫敦的新金融區。再過去,就是2012年舉辦倫敦奧運的格林威治。

2013年,這個由中東地產大亨開發的金融新區,很奢侈地,將第一棟樓的第39層,交給前首相卡梅隆的科技顧問凱爾基,經營金融科技的孵化中心Level 39。

「我很驕傲,現在不只是Level 39。」凱爾基說,倫敦作為金融科技中心,已成氣候。

今年2月,花旗銀行宣布,在倫敦設立創新中心。這是脫歐公投以來,唯一大型外銀的新增投資。

勤業眾信2017年,評比全球44個金融科技城市,倫敦與新加坡排名第一。當年,英國金融科技公司,吸引到7.8億美元,僅次於中、美,是德國的兩倍。

不像美國市場大,土壤肥沃,中國野蠻生長,英國這個老牌民主國家,最強的招商利器,就是監管創新。全球爭相仿效的監管沙盒(見以下小辭典),就是最好的例子。

什麼是監管沙盒?

「沙盒」一詞譯自英文sandbox,原意為兒童遊戲設施的沙坑。「監管沙盒」是政府為提升金融科技發展,打造一個與外界隔絕、可控制風險的環境,讓新技術或業務,進行沙盤推演。在沙盒內,金融科技公司在一定的範圍內,不受國家法律規範,可以擬訂新的遊戲規則,自由測試創新服務,如同沙坑內,自行遊玩的兒童。

監管沙盒典範,世界最快的法規創新

英國金融督導局的監管沙盒,2015年使用以來,已經有102間公司獲選進入。每一回申請,固定都有60到80件的申請案,其中,還有30家來自海外。

督導局調查顯示,第一輪完測企業,有九成轉為商業運營;而且,至少四成獲選公司後續順利募資。

今年初,順利募資超過7億的,英國新創BlockEx,要在沙盒裡實驗,用區塊鏈發債。

?倫敦金絲雀碼頭,川流不息的人潮。

它的辦公室在泰晤士河畔、舊建築改建的新創基地,兩個世紀前,這棟黃磚的維多利亞建築,曾經是個皮革市場。常常因為太臭,被居民抗議。BlockEx首席信息長諾瓦克,談起進入沙盒的經驗,感謝地說,「進入沙盒,幫我們省了不少錢。」

諾瓦克說,BlockEx是唯一一個獲准進入沙盒兩次的團隊。因為第一次,研發遭遇瓶頸,提早結束實驗。

諾瓦克說,他們與項目經理溝通,非常坦誠,並不擔心商業機密外泄。相反的,由於債券創始、發行、交換、清算、配息的專業門坎很高,項目經理幫了他們很多忙,幫他們找,懂債券發行的監管官,讓他們諮詢。

要求監管官員促進競爭,幫企業點火

金融海嘯,讓全球監管標準都趨嚴。為什麼倫敦反而發明監管沙盒?

負責英國開放銀行政策的,信託執行長古拉姆罕認為,「這與我們把促進競爭,變成金融督導局的任務有關。一旦促進競爭變成任務,原先保守的金融監管官員,就必須想辦法通過競爭,鼓勵創新。」

英國在2013年,進行政府再造,將系統性風險與資本適足性的監管,交給英格蘭銀行。

新成立的金融督導局,則從金融行為、消費者保護的角度做監管,促進競爭,是督導局的任務。

2014年,金融督導局設立創新中心,初期只有5、6人。如今,這個小組已擴編為創新部,有35人。

開放銀行數據,是繼監管沙盒後,英國的另一個國際矚目的法制創新。

開放銀行就是銀行開放客戶的資料庫,讓第三方科技或金融業者,在客戶許可下,可透過API(應用程序編程介面)運用這些個資,提供服務。在歐盟,類似的法規叫做PSD2(支付服務指令修正案)。

?以黑、灰為主調的倫敦金融城。

1月中,PSD2與英國開放銀行,同時生效。但是,英國的進度。遠遠超前歐盟1年。

英國強制九家大型銀行,開放客戶資料庫,還建立遊戲規則,客戶不需要把帳戶的用戶姓名與密碼,交給第三方,以確保安全。

英國政府認為,開放競爭有利於金融業,整體升級。開放銀行的最高決策委員會,除了9家銀行與財政部、競爭與市場管理局、金融督導局,3個官方代表。還有消費者、網銀、創新與法律界代表。

短短半年,這個政策已經吸引33家,來自歐盟各地的金融科技新創業者,在英國註冊服務。5月,滙豐銀行也加入戰局,最新app可以一覽客戶,在所有銀行的帳戶數據、消費分析,是第一家擁抱新政策的傳統銀行。

為什麼倫敦總走得這麼快?古拉姆罕說,「因為我們是真的想做。當你認為,你不得不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拖到最後一秒才做;當你認為,你是真心想做這件事,你就會第一個做。」

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有一張知名的海報《保持冷靜,繼續前進》,就像是倫敦金融中心此時的氣氛。一如以往,倫敦鼓勵競爭、創新的城市動能不停,歐盟金融城市,就難以撼動它的地位。

關於金融雙城記,現在還無法確定,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定是個新的時代。

編輯:dd 格式:黃牛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

欄目設置:周一到周四為「歐洲政治經濟評論」,周五到周日為「周末雅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