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手診到底是真的還是迷信?

手診到底是真的還是迷信?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你一定會想問:手診準不準啊?是不是迷信啊?有什麼道理啊?等等。我們收集了手診相關知識,為大家科普一下。

手上也有病理紋

日常保健養生的漸入人心,不少朋友,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十分關注養生方法。而中醫養生又以綠色、自然著稱,這就使得手診、面診、足療、經絡按摩、穴位按摩方法為大多數人所關注,各種課程層出不窮,但同時也有不少秉持科學觀的人對這些方法將信將疑,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手診,到底是算命還是看病?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與整體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緊密聯繫,不可分割。所以,當人體局部發生疾患時,往往在其他位置有所反應——這一觀點我在前面的章節里已經闡述了若干次,相信大家都已經熟記於心了。

手診和很多人觀念中的「看手相」、「算命」有著本質的不同。它是通過觀察掌紋、掌色、掌形等的變化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作為中醫望診的一個分支,同面診一樣,歷史悠久。早在商朝甲骨文就有掌紋辨病的的記載;《靈樞·經脈篇》記載:「胃中寒,手魚之絡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在民間,也一直有「十指連心」 、「掌中熱者腑中熱,掌中寒者腑中寒」 的認知。時至今日,手診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診斷方法,不僅僅局限在醫者的臨床使用,也廣泛運用於百姓們的日常自我保健中。

中醫理論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陽相對平衡是治療基本原則。「邪之所湊,其氣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就是疾病,正,就是抵抗力,陰陽離決,是病危、病故。

手診運用視覺和觸覺,對手的氣色形態、手紋和手形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以了解人體健康或疾病,80%以上信息由視覺獲得,無論西醫的"視、觸、叩、聽",還是中醫的"望、聞、問、切",其"視"和"望"均排第一位。

當人體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時,往往在手上的特定部位出現不同特徵的紋路、色態,比如:

1、高血壓患者中指近掌指節處易出現紅色暗斑,嚴重者會出現紅色串珠樣暗斑。

2、腰肌勞損的人手背部常有青筋暴出,青筋是指在人體表面出現凸起、曲張、扭曲、變色的靜脈血管,多與血液迴流受阻,壓力增高有關,這往往提示腰背部有瘀積,腰酸背痛,肌肉緊張的人多見。

3、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很多人在大魚際處(大拇指後,肌肉隆起處)有一條或幾條很深的豎紋。若伴有心肌供血不足,則整個大魚際顏色發青,甚則紫暗。

4、血糖偏高的患者經常出現大魚際、小魚際通紅。

需要注意的是,手診學近年來頗受重視,它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但不能隨意誇大其診病效果。手診作為中醫診斷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與望診、聞診、問診、脈診合參,才能體現它更高的價值。在治療疾病時應該參照中醫的辨證分型,用藥才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幼兒手診要「看三關」

大家知道嗎,手診與其他診法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在兒科疾病的診斷上。大家都知道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切就是切脈,但是3歲以下的幼兒,通常是看三關來代替切脈,也就是察指紋,按現代解剖學來講,是觀察小兒食指撓側淺靜脈。

從食指掌橈側(虎口)的第一節開始,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正常小兒的指紋,應紅黃相兼,隱隱不顯露於風關以上,若發生疾病,則指紋的浮沉、色澤、部位等每有變化,《幼幼集成》用「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四句歌訣作了高度概括。浮主表,沉主里,疾病在表,指紋浮而顯露,病邪在里測沉而不易顯露;紅主寒,紫主熱,指紋色鮮紅為外感風寒,淡紅為虛寒,暗紫色為邪熱郁滯,紫黑色為熱邪深重,證屬危重;淡主虛,滯為實,「滯」指指紋澀滯,推之不暢之意,色淡為氣血不足,淡青為體虛有風,淡紫為體虛有熱,指紋郁滯,常因痰濕、食滯、邪熱鬱結所致;三關指風、氣、命三關,指紋現於風關,是病邪初入,證尚輕淺,達於氣關,為疾病進一步深入加重,而到達命關,甚至透關射甲(現於指甲內),說明疾病已十分危重。

小兒進行望診時,要具備光線明亮這一觀察條件,應在自然光線下進行,還可以用手指從患兒命關向風關輕輕推下,反覆幾次,使指紋容易顯露。需要注意的是也應該結合多種檢查結果,及其他體征判斷孩子病情。

讓健康,盡在「掌握」之中

每天學習半小時課程

用手診指導您與家人的健康

精選6節課程

學會診斷身體健康

一學就會、提前預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一次搞定十幾種病,只要刮一刮手指!太實用了,趕緊轉!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