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潭薦讀】感嘆雙搶
八本文潭
——閱讀愛好者的聚集地
第【2018034】期
文 |灝景
感嘆雙搶
昨天,我父女兩個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回了趟老家。是為爸爸的干兄弟我稱呼為玉山伯伯過70整生去賀壽的。我聽說大舅舅家在搞雙搶,順捎去些金銀花菊花等涼茶材料和多盒藿香正氣水等解暑用品。
"爸,你們過去在隊里搞雙搶的情形怎樣呢?」
"每在立秋前半個月左右就開始了搶收早稻,搶插晚稻,在樊家沖,生產隊長是你隨陽爺爺,他總是先天晚歺後挨家挨戶分派好第二天的農活兒。早上天微微有點光亮,他的哨孑一吹響,各個自帶農具,開始著一天的農活。上到60幾的老人,下至7~8歲的小孩,全體出動。使牛的、除田墈上雜草的,出大氹漚肥的,割禾苗的、踩打稻機的、扯秧的`插田(秧)的,各司其亊。男女主勞力還得早上、上午丶下午去搞雙搶時,都要順便挑一擔豬牛欄糞到田裡。雙搶就是緊張勞累的代名詞。」
車到樊家沖自家的老地坪停下,看看王板橋田壠,僅三五幾丘田裡種有青青的禾苗,就這季節了,我知道這是單季稻。其它的稻田參差不齊長滿了野草蒿類,有的還長出了幾株叫不上名來的小樹。
我的心隨著田野一般荒涼起來了。「爸爸,中國曾是雄居世界的農業大國,現在怎麼衰落成這般模樣?"爸爸嘴形蠕動了一下,欲言又止。過了一會兒淡淡地感嘆了一聲,"雙搶已成了追憶,80後有許多都沒體驗過雙搶哩,幸你大舅舅家還搞雙搶,你去看看吧…「
老家門上一把鎖,我們有一兩個月沒回了。我把老家房屋簡單掃了一下,駕車去河灌沖大舅家。至石拱橋段,小河邊有一兩處,三三兩兩幾個人在搞雙搶。我心溫暖了些許,雖只是少數農家在堅持種雙季稻,但它如同星光,給人以希望。
車不能直接開到大舅家的,因正在建設中的婁雙公路把戶戶通的鄉間公路截斷了。我只好把車停放到原沙塘,拎著包袱徒步向河灌沖走去,走在大多數沒種水稻的農田間的鄉村小道上。
約走過20分鐘,聽到有打稻機嗡嗡的沉悶的響聲,順聲望去,分明是我大舅,舅媽,兒孑和兒媳婦四個人,正在踩打稻機收穀子呢。
記憶中的雙搶是農家生最緊張的時候。俗話說「插田扮禾含飯走"。通常從七八點起,衣背身就沒幹過,泥巴裹著褲腿,衣衫上也是泥漬斑斑。
思緒飛到20多年前,讀小學的我去大舅家,霸蠻要參加雙搶。天剛朦朦亮,被大舅媽叫醒,我赤著腳跟在大人背後,一天的雙搶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早晨涼爽,是雙搶中最寶貴的舒爽時光,可我下田不久,一條螞蟥叮在我腿上,扒了幾下它仍叮著,我嚇得有些心悸,舅媽見狀忙走過來,」啪啪"兩下,螞蟥掉在她手掌心,"叫你咬我灝寶」,她順手在田埂上拔一根馬尾巴草,把螞蟥翻出內臟拉伸穿在莖上,聽說這不失為滅螞蟥的一個妙招。
不知不覺我又到了這田埂上。可今天不到十點鐘,大舅家倒放在水田上的禾苗剩下不過一兩分地沒打完了,不用說是他們淸早起割倒的。我見過舅舅、舅媽、表哥、表嫂,寒暄幾句後往大舅走去。
大舅家在河灌山腰單獨的一棟房子,我那讀高中16歲的表侄,帶著兩個弟妹躲在開著空調的房孑里戲耍,外面地坪上十幾隻雞在啄著新收的穀子。
"秋桂,外面雞在啄穀子呢"。
」稀鬆咧,雞是自家的「。
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聽表侄如此回話,我心裡五味雜陳。我想講他幾句,終於又咽了回去。我簡單告訴秋桂,取多少份量配製泡涼茶後,便動身回老家樊家沖。
我這回走蔣徑坳插原沙塘,坳底下一山塘的下邊有丘半畝地大小的稻田,有兩個看上去象婆媳的婦女在插秧,她們弓著腰,左手執著秧並均勻分成小把小把的,右手接過來"唰唰唰"插在田裡。婆婆似乎插得快些,仔細一看,老者插五行,那位40零歲的插四行。」年輕的反倒不如年老的?」我心裡嘀咕著。
到原沙塘,我向停車處的屋主道謝後,自駕回樊家沖。"雖然火熱的雙搶已不再現?,可田野里竟看不到一條耕牛,家鄉是實現了機械化耕田嗎",途經南塘鍾家祠堂處,看到有位五十歲左右的漢子,頭戴草帽在犁田。我停車一看,這所謂的機械犁,是簡易鐵架上固定一台小柴油機,發動後蘋動兩個鐵輪子,兩根空心鐵杆連接著兩個犁頭,犁田的漢子掌控著扶把。這在20多年前我就看到過,心道」還是這老樣子」,又添了幾分涼意。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可為什麼我的家鄉僅是用半機械的"手扶式"代替了耕牛?一股淡淡的鄉愁縈繞著心頭。
我來到玉山伯家,他的親友鄰朋來了不少,有的在玩」煨鬍子",有的在「鬥地主",兩個60多歲的老人在下中國象棋;更多的人在圍觀或在聊天。我爸、玉山伯、湘賓爺爺、儀增伯和耀承兄座在方桌四旁聊得最為起勁。他們幾個中最年長的數湘賓爺爺,92歲,最年輕的耀承兄57歲。
」承老闆,你在湘潭做了二十多年生意了,賺得杯滿盆滿了。回來帶著鄉親們改造下家鄉面貌吧。"儀增伯如此說。
"侄佬也僅賺了兩個小錢,能養家糊囗而已。話說回來即便我添置個收割機什麼的,你又怎麼把它弄到你的梨子大丘去哩」
」是哩,我們這個地方人多田少,人平沒半畝田,開個收割機到你家梨子大丘,要挖十幾家田埂哩「湘賓爺爺接囗說,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到今天常見的農機仍停留在20多年前的"手扶式"半機械的犁具上。
」四十歲以下的青年男女,我們隊上已找不出一個會使牛的了,他們都不懂犁耙水晌,拋糧下種哩"玉山伯感嘆著。
「是呀,現在的年輕人,誰還願意下田耕作呢?
我要我崽回來,把這不到兩畝田種好,他回答說『爸,放過我吧,我每年少出去旅遊一次,省出的錢都比種上雙季稻的收入多哩"「耀承兄接著說。
」現在的孩子,個個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哩,嬌生慣養哩。這些名義上的農民後代已不曉得耕耘種農作物了哩"我爸也跟著感嘆起來。
"象王板橋田壠,過去乾旱兩個來月,都不用抽水,從泉水山水庫就可直接放過來,沒想到這田壠也大多荒廢了。「耀承兄說。
」你不曉得,水渠40年來冒維修噠,還在早二十年就放不了水啦。石拱橋塅里,搭幫蘭英書記他們組織大隊的社員們砌了五個攔河壩,雖已經五十年了,目前還用得上。只是再過幾年或十來年怕是也會被淤塞了。」說話的是湘賓爺爺。可不是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呀!
談到農田丶雙搶、糧食等問題,圍攏來的人多了,七嘴八舌地聊開了。
"40多年前,農村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我們樊家沖的稻田畝產上2千斤哩,還是洪山區的先進哩"
」這幾十年年來,再沒人擔豬牛欄糞人糞到田裡去了,田都貧瘦了很多,又年復一年使用化肥農藥,泥土結了板,撬都撬不動哩"。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糧食,得之必生,失之必死。這樣下去,終究不是件好事哩"
」思想再解放,觀念再更新,人總要吃飯,就得種糧嘛"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在用生物催長劑催生農作物,使它個體大、或長得多,產量高,只是種出的糧不香,菜呷起來冒味"......
聽著他們的談論,我有些惆悵,還隱約有一絲痛苦。
放眼田野,長滿雜草的農田彷彿在發問」我的主人~農民都去那裡了?」而今的農村,一棟棟恢宏大氣的樓房,陪襯它的競是荒涼的田野?
約到下午2點,玉山伯的家宴散了。我到車上去小睡了一會兒。迷糊中,我的家鄉的責任田又收歸集體了,幾十台大型挖機,翻斗汽車正轟轟烈烈在石拱橋、王板橋`新華田壠上作業,幾個村的稻田,不到半年連成了一大片,多好的坦平的新稻田。小河的水,渠道的水在歡快地流淌,浸潤著稻田。類似鈔票上的多個女性,她們駕駛著鐵牛,穿梭在田野間,身後泥浪漪盪。稻穀在微風中搖曳,泛起千重稻浪,收割機的轟鳴著,輕卡汽車將一車車剛收割下的稻穀送到各家各戶,插秧機駛過,田野上又是一片青翠。一群群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那麼美麗。
(圖片來自網路)
書寫,是一種生命的質感;
記錄,是一種淺淺的回味;
如果你有好的創意和線索,
如果你也熱愛文字,如果你也熱衷表達,
那就來吧!我們支持原創,尊重原創!
TAG:八本文潭 |